三农问题与农业问题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57818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与农业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农问题与农业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农问题与农业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与农业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问题与农业问题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农问题与农业问题研究 改革攻坚,力争进一步突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改革的难度在增加。有些改革进展缓慢;改革缺乏突破力;有些改革尚处浅层;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缺乏协调和平衡,整个社会缺乏改革的协调机制。 “十一五”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改革既连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连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另外,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同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民

2、生类制度的创新。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出口大幅增加,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成为稳定国际经济和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外资在出口中所占比例过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利用外资过程中在产业素质、资源、环境、劳工权益等方面也暴露出较多问题。鉴于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要引导各地由追求引资数量与速度转到更加注重引资质量与效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关键在落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建立和谐社会

3、,包括扩大就业、社会保障、调节分配以及文化体制、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 当前,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十一五”规划,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社会矛盾和冲突是基于利益基础上的冲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常修泽则强调,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社会。在创造活力过程当中要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社会秩序,包括搞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加强社会组织秩序的新建,以及加强个人、企业、社会和政府自身的信用制度建设等。 尽管人们已经开始接受“三农问题”这个提法,但并不理解这个三农问题背后隐含着很多深层次问题,恐怕不能用“强调农村市场化,强调农业增加更多的投入”等现行

4、政策解决。农村存在的复杂问题,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 城镇化问题。且不说现在大城市吸纳农民的能力已经下降,从长期分析来看,即使我们加快城市化到202X年可能实现50%城市化率,到那时我们是-1亿人口,按6.8亿计算仍然还有8.4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在城市化加速阶段,按正常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和规模来看每年被征占的土地至少在200万亩以上。也就是说30年后,无论按新口径19.5亿亩算,还是按老口径145亿亩耕地算,都要减少3亿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也实际上会减少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这三个基本要素的配置关系能调节得了吗。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最终产品出口大国,

5、靠的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尽管有人强调出口产品有消费刚性,不可能减少多少,但确实可能减少而难以再增加。在劳动力供给绝对过剩的条件下,劳动力价格不可能提升,农民的收入还是增长不快。因此,靠出口拉动这个说法似是而非。因为东部地区吸引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打工节省了很多成本,主要节省的是农民进入东部地区打工的全部转移成本。出口绝对值增加虽然带动就业和打工,但并不意味着收入水平增加。 流动打工人口的社会保障仍然由他们承包的土地承担。我们绝对没有条件、不可能由国家来提供占70%的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农村改革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客观上表现了一种交易的结果。国家在允许社区占有所有权、允许农民以大包干名义占有土地使用权的时候,向农民让步的是什么呢。让步的是农民承包的那块土地必须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资料的土地又怎么能进入市场。在国家不可能提供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如果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农民的社会保障迟早会成为问题。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