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577792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论文(整理 可编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3二、 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的原因3(一)、外部环境给农村信用社造成的风险4(二)、内部因素造成农村信用社风险6三、应采取的对策 9(一)、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9(二)、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10(三)、切实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10(四)、加强农村信用社利率管理10(五)、改变观念,保持存款适度增长11(六)、优化技能培训,建立科技教育机制11(七)、建立风险观念,构建防范机制11(八)、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11四、参考文献 13摘 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中介,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基于自身的原因

2、我国农村信用社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些金融风险的存在不但会降低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效率,而且会危及的社会的稳定。本论文从农村信用社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各种风险,归结出现在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风险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并就以上提及的种种风险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或减少风险的主要措施,最终达到提高信用社抵抗风险的能力的目的。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风险 应对措施试论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几乎是目前我国支持“三农”发展的唯一金融渠道,确保其健康发展不但对维护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

3、意义,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尤其是潜在的风险会对农村信用社将来的发展与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村信用社能否充分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项内容。农村信用社受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内部机制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险特点,防范这些风险要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一、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截至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3595亿元,比年初增加16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448亿元,增长1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贷款增加

4、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为19.4,增幅较金融机构平均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8673亿元,比年初增加1387亿元,同比多增加395亿元,增长8,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增加额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增加额的96.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0.4,比年初提高了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连续4个月双下降的好局面。到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01亿元,占比下降6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新华网2006年7月15日)二、 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

5、的原因 农村信用社风险是指因偶发性和不完全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是由于各种无法事先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农村信用社瞬间发生挤兑或传导性挤兑,致使农村信用社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前,导致农村信用社产生风险的因素有两种: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一)、外部环境给农村信用社造成的风险1、农村地区脆弱的经济、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农村地区主要特征是经济脆弱,结构单一,总量小,竞争能力差,一般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基本靠天吃饭。作为农村地区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一般80%左右的贷款投放于“三农”,由于经济的脆弱性、结构的单一性,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

6、况下,很容易造成农民大面积的减产或者绝收,导致部分农牧民维持正常生活都十分困难,所以无法偿还贷款,形成农村信用社沉淀贷款。而农村地区恰恰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因而从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的必然性,而且,由于农村地区信贷存量少,农民贷款额度偏小,相当部分农民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不仅无法偿还贷款,而且农牧民要想恢复以前的生产、生活水平,还须依赖农村信用社贷款,但目前一些农村信用社执行的信贷政策是贷款未还清时不予发放新的贷款,这样就形成农牧民生产资金不足,收入增速缓慢,贷款难以归还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2、社会信用差导致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近几年来,随着一

7、部分企业借转制之机大量逃废银行债务的出现,银行进行资产剥离时,核销个别工商户贷款现象的发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个别自然人“钉子户”拒绝偿还贷款的情况存在,给广大农牧民造成恶劣的影响,形成“银行的钱不拿白不拿,拿了可不还”的错觉,而且个别企业和领导者思想认识也不到位,认为银行资金发生风险后国家会想办法,会出面解决。同时,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贷款收回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事实的存在,导致社会信用下降,很容易出现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中,30%左右为小额信用贷款,这部分贷款没有抵押,当社会信用出现危机,就会产生风险,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3、政府的参与可能会使农村信用社产生风险

8、。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门也逐渐转变观念,将发展经济放到了工作首位,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龙头企业的塑造。虽然出发面是好的,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一定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预测,使一些政策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最终将这些缺陷转移到农村信用社,形成信贷风险。4、过分强调“存款立社”,搞存款竞争,阻碍自身和经济正常运行。过分强调抓存款,扰乱临柜业务的正常运转。为揽储一些机构公然将企业存款转入储蓄核算,为部分企业机关团逃避监督和大额提现开了方便之门,达到公款私用之目的。违规高息揽存、上门收款、借助行政干预等各种拉存手段的出台大大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同时也助长了少数

9、顾客的陋习,例如经常违规大额取现,假币难以没收,对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等增加了临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精神压力。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重心偏移,风险加大。为扩大存款规模,许多机构以事先许诺贷款或信贷额度作为优惠条件吸引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而且在实行存贷比例管理的情况下资产质量的计算上有个特点,就是贷款规模越大,反映出资产质量越好。因此在呆滞贷款或坏帐无法减少的情况下增加贷款规模不失为“提高”资产质量的一条好途径。而要扩大贷款规模,先决条件就是要保证存款规模,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使经营陷入困境。银行作为投资业本应将重点放在投资环节上,确保资金安全,并使其有所增值,保持

10、良性循环,增加收益,以此来扩大自身实力才是银行最终的经营目的。然而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存款没搞上去一切免谈,资产质量成了个别人的行为,并在本质上与存款工作相分离。(二)内部因素造成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 1、股本金结构不合理可能产生的风险。股本金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客观方面决定的。虽然农村信用社改革要求,在增资扩股中要适当提高投资股比重,使投资股在股权结构中占比达到20%30%,适当控制城镇居民持有资格股的比例,主要面向广大农牧民募集资格股。但是,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大中型企业几乎没有,小型企业一般从事简单的加工业,赢利性差,收入普遍偏低。尤其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对县

11、域经济支持逐渐弱化,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金融“主力军”,受信贷资金总量的限制,资产质量低的影响,缺乏支持实力,在继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所以,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依靠企业投资入股很难实施,投资股在股本金中占比将十分低。同时,由于农牧民收入较低,除去正常的生产、生活费用,疾病预防和子女上学等储蓄外,几乎没有多余的闲钱,因而主要依靠农牧民募集资格股存在难度也较大。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为了取得中央银行票据或借款,很可能采取摊派、以贷款约束农牧民入股方式,最终导致股本金结构的不稳定。虽然农村信用社章程规定,股份只能转让,不能退股,但是当要求

12、退股成为“群体行为”时,事实上很难阻挡。同时,由于结构的不合理,投资股占比低,资格股占比高,流动性较大,当农村信用社发生支付风险时,大量的退股将使股本金失去应有的作用,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巨大的风险。2、信贷资产存在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受行、社脱钩遗留问题、行政干预、企业逃废债、城市信用社并入等外部因素和内部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不良资产占比较高,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十分困难。不仅如此,一些地区农村信用社为了达到银监部门考核要求,采取贷新还旧、倒约换据的方式,使不良贷款转变为正常贷款,更有甚者,不惜更改报表,调整不良贷款结构,人为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使农村信用社潜在

13、风险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为了得到人民银行的票据,也可能采取上述手段,虽然从表面上看不良资产质量下降,但实际上不良贷款质量依旧偏高,这样对农村信用社将来的经营和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风险。3、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目前农村信用社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基本已全部建立,但是成员大都是内部职工,理事会和监事会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审议。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之间职权模糊,三套班子往往是一套人马,高管人员实行行政级别的官本位制,容易造成高层注重短期业绩,忽视长期和滞后风险,而且也为高层犯罪留下了空间。同时,由于内部监督不力,事后审查较多,事前、事中审计较少,为一些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方便。农村地区农村信用

14、社基层网点工作人员少,面对广大的储户,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他们经常下到田间地头、农牧民家中进行吸收储蓄,经常出现独自一人上门服务的现象,这就使储蓄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如果不及时进行监督监察,则很可能出现更大的风险,危及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誉问题,甚至引发金融风险。4、贷款利率浮顶产生的风险。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的逐步退出,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农村地区唯一的金融企业,在垄断金融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垄断了利率,从最大赢利性出发,贷款利率执行的是最高利率,一般实行浮顶或接近上限的利率浮动政策,从短期来看,确实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也逐步壮大,但如果从长期来看,由于贷款利息

15、太高,使农牧民生产规模扩大无力,收入增长缓慢,从而导致地区资金总量的增速减缓,制约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总量,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同时,偏高的利息使农牧民对偿还贷款有所抵触,容易形成信用危机。5、计算机风险是高科技风险。治理计算机风险应先行于制度,制度先行于程序,程序先行于操作。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推行省辖计算机网络建设。计算机的推广运用既给农村信用社发展业务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引入了风险。a普及不够,风险得不到群防群治;b技术壁垒风险潜伏,因微机特有的口令、密码、权限管理,既是对操作者的监督,也是对操作者的保护,还是对监督者本身的阻碍;监督者如没有计算机技术素质,不但起不到监督者的职能,反而技术的拥有者如道德失范,很可能借用计算机进行犯罪;c基层监督者一般技不如操作者,监督力量软弱,如,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技术力量呈金字塔式分布,少数掌握高端技术的人往往不是审计人员,是审计人员则往往不是计算机技术人员,技术监督极有可能流于形式;d计算机犯罪具有隐蔽性,隐蔽作案短期内不易被察觉。6、创新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