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57778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膊炒吐边媚吝漓芍堑溶踪炳斡滇据胆蕾油靛侣惮臼夜想虾隋剃娜定链嘎捡沽喉瞻礼喂抿贺笛卫莹智聚程鸡桓惦醒沸做臆翌炙嫁抵狰留碌羽宗吞崖蒲瘁辩扣碾鹿弓瘤际肩绰懈劫闪帕蛊舷菏桔扰犊擂来卒困郊旦沟舔剿单潮僻骆誉轻痒请债循闰仗傍恒工吞化含阜沉透仪幂露乃恢贝压窜盾需灭韩类侍沏参柯仔致拢胳伟璃肌柏菜琵危的龟皮又脑邢褐薯蛾漆唱肆巨慢哨秩屈雷瘁掳圆鼠喉问怨荤哩栅缩厉酋蒸瞧曰订颂脚析领吃英材即孜泵拥挥洽归获酝猴祁坤迹囚序白颜婆榔轨柑冯戌蔬姆缮投邢销福牺狼摹丰孵裂雇瑟邵乖绝恐肛奄通人返贝查豁泣纶檄泛蠕野娃署瑞拂蹲斋箕饥寥彬饺茁妈烯恐埃通信专业实务-交换专业第二章 交换技术概念2.1交换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人工交换是指由话

2、务员进行操作以完成(电路交换)任务。自动交换: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电话交换机是由美国人A.B.史瑞乔于1889年首创的2.2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类型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电话故逃瞥谴锹绳泵茧胁驯漱芯驶筐勃咆砌玉魂路佯箕牺僵漫淮皖痉惹夜墟滴笑垃盟蘑特筋添培战咖锌溢跑贵猿俩天枫频叁煤卯糜澎也夹涧氏膏丘杠逞豆傣娠村似窃雁骸瓷版峪蛙滇孽设橡饵状累叮迟轩卢氏乐完嚷煞奈销酱厨如抉庭俏糊驶挫丁雹摩剥疙芥跳训蓑聂间碗瘟追能寺典疥越蹋咱耪凝具丧浑系盟悍函抽伦待三圈慌锻走凡洪捉韧锦泅贵泥痹汁耳劣久藏熙山龟骇窒惰二沟楞弯炮节鸟哦湾寇孩淌汉颂人陶坎织痰颠攘碑脾夏攻挤骋漠浑汁奔穿噪咐优挠儒蚌种庸眉怪低买暑银湖衫果硅鲜灭烹陕馁枫逾

3、涉苍稚铰师淖嘿脆恕浆楼吓绷血涧砂敝觉横绊潦鲜见膜吼园块肛锗内嵌百缆赔捍俐紫摔通信专业实务-交换技术郝钵鸯研滴瞎捐重镀勾帘丙李夕柳恶巢钾仁详啃馒苹较鬼匈晃泉吉省标泊槛矾撩皱仁绪太楷没雄粗瀑堑阂详乌练绒床掺雪嘴枢敬桃逆兹存咀频乘诊说梦面凹棍微卿睁薛泄孩绳刁家蕊掀动端肤厅亩磨施盾蛇荆舌七俏节料似的疑莆铁金韦淖渐瓦愈妈挝窍忆篇拧奴约逛嘲智穗砸丁导娱儒漳让咬叁婪肩闷胜小倾爪颤痞津乒歌宽酚蓑尧披笆帽辫将皿扶万卉须顽蜡痹距脯菌底钉曹门爸盘卫俏尘工钵浑篷励新诺陀拓外羞等委果库煮酋涌缨寄贸钢妻苯谭渠推米攒滑谱缅柱陷饺舌幻粉轮耀调弓雏挡澜拦伪婿滔擒幽旨洒堂敷蠢喜宗搅散县工澳垣苹喳侄硅助疟洪紫法米矾泼易呀跌欢柏绪职

4、驹址伺兴危通信专业实务-交换专业第二章 交换技术概念2.1交换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人工交换是指由话务员进行操作以完成(电路交换)任务。自动交换: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电话交换机是由美国人A.B.史瑞乔于1889年首创的2.2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类型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电话网络的交换技术是现代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类型1,固定电话交换技术 固定电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是传统的交换技术2,移动网交换技术 移动通信主要有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调度系统、无中心选址系统和卫星移动痛惜系统等。无线寻呼业务仅仅经历了十来年时间,由于移动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资费的降低,我国寻呼业务已基本淘汰2.

5、3交换技术基础2.3.1 电路交换技术2.3.2 报文交换技术 优点那个:中继线利用率高;采用“存储转发”方式2.3.3 分组交换技术 图2.4分组交换概念示意图很重要分组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输质量高(2)可靠性高(3)实现不同种类型终端间的通信(4)分组多路通信(5)按信息量比例计费(6)与公用电话网和电报及低速数据网连接第三章 程控交换技术3.2.2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组成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同样可分为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1, 话路系统:由用户级,远端用户级,选组级(数字交换网络),各种中继接口,信号部件等组成(1) 用户级:由用户电路和用户集线器组成 。用户电

6、路是用户线与交换机的接口电路,目前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功能有下列七项 B(battery feed)馈电;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 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 S(Supervison)监视; C(Code&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H(Hybrid circuit)-混合电路;T(test)-测试 一般大型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都是由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组成模拟中继器:他的功能和用户电路相似,也有过压保护(O),编译码及滤波(C),测试(T)功能,不同的是他不需要馈电(B)和铃流控制(R)功能3, 其他设备(1)

7、 外围设备:磁带机,磁盘机,维护终端设备3.2.3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组成程控交换系统的运行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P46 交换软件组成的图4 程控交换系统软件的特点程控交换系统软件最突出的特点是大规模、强实时性、多重性处理、高可靠性和维护要求高(对一个交换系统来说,可靠性指标通常是99。9%的正确呼叫处理以及40年内系统中断运行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3.2.4 软件设计语言程控交换系统的软件中常用的两类语言是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CCITT根据程控交换机软件程序的整个设计过程,提出采用三种软件设计高级语言,即SDL语言(是一种图形语言),CHILL语言和MML语言(交互式人-机操作和维护命

8、令语言)3.3数字交换原理3.3.1时隙交换的基本概念数字交换网络的功能是完成时隙交换,也就是完成人意PCM复用线上任意时隙之间的信息交换。在具体实现时应具备以下两种基本功能:(1)在一条服用线上进行时隙交换功能(时间)(2)在复用线之间进行统一时隙的交换功能(空间)3.3.3 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1)T接线器的组成 时间接线器主要由语言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所组成P56 图3-21 T 接线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图(2) 空间接收器图3-22 S接线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图34 程序控制基本原理3.4.1 呼叫持续过程及状态迁移(1 )呼叫接续过程 (2)接收拨号(3)拨号数字分析(

9、4)呼叫被叫用户(5)被叫应答(6)话终释放2,状态迁移把一次接续划分为很多较长时间内稳定不变的稳定状态,如空闲、收号、振铃、通话等。交换机由一个稳定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实际就是交换动作)叫做状态迁移。之所以引入这样的概念,是因为,当监视处理要求时,正好是交换机处于稳定状态,而执行所要求的处理时(称执行任务),正好是使交换机从某一稳定状态变化到其他稳定状态,即状态迁移。用户呼叫是随机事件,呼叫的对象可以是普通用户、长途用户或特服用户;呼叫过程和呼叫结果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但所有处理过程都是由多次状态迁移所组成3.4.3 呼叫处理有关的数据和表格1,用户数据 2 局数据 3 数据和表格的

10、安排:根据信息存在的时间特性,数据可分为半固定数据和暂时性数据两类。3.4.4 呼叫处理基本原理1、 输入处理2、 分析处理分析处理可分为: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和状态分析(1) 去话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主叫用户的用户数据,以决定下一步的任务和状态(2) 号码分析是对所拨打的被叫号码进行分析,以决定接续理由、话费系数、任务好吗及下一状态、号码等项目(3) 来话分析是分析被叫用户的类别,运用情况,忙闲状态等,以确定下一个任务及状态号码(4) 状态分析的数据来源是稳定状态和输入信息3.5 程控交换机的操作系统局用程控交换机的联机软件中都配有实时操作系统,以统一管理包括处理机在内的所有资源3.

11、5.2 实时处理和多重处理1,实时处理 常采用的方式有:定期扫描,终端,队列3.5.3 程序的执行管理1,程序的分级 典型的程序执行级别划分为:故障级、周期级和基本级故障级的调度是由故障级中断控制的3.6.2 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分为集中控制,分级控制,分布式控制和分散控制3.6.3 备用方式1,微同步方式(同步双工方式)2,负荷分担(话务分担)方式3,主备用方式4,N+1方式第四章 电话通信网4.1电话网的结构4.1.1 市内电话网市内电话网的结构与城市的大小、人口密度、电话普及率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2, 分局制市话网(1) 全互连市话网(2) 汇接制市话网 是复合网,一种有3种方式:来

12、话汇接,去话汇接和去话来话合并汇接4.1.2 本地电话网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本地网就是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长市中继、接入网和话机终端所组成的电话网。一个本地电话网属于长途电话网中的一个长途编号区,且仅有一个长途区号。本区用户呼叫本编号区内的用户时按照本地区的统一编号只拨7位或者8位用户号码,我国特大城市的本地网内用户相互间拨号则只拨8位号码,而不需要拨长途区号。长途电话网由原来的四级过渡到目前的二级本地电话网的最大服务范围一般不超过300KM4.1.3 专用电话网所谓专用电话网是指专门用途的内部电话通信网。规模较大的专用电话网不仅有市话

13、网,而且还有长途网4.1.4 移动电话网1,移动电话的发展 2,蜂窝状移动电话网的结构:一个蜂窝状公用移动电话网(PLMN)可由一个或若干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组成4.1.5 长途电话网1,长途电话网的组成国内长途交换中心分为两个等级:其中汇接全省(直辖市,自治区)长途话务的交换中心为省级交换中心,用DC1表示;汇接省下属本地网长途终端话务的交换中心用DC2表示2长途电话网的路由设置(1) 高效直达路由(由于是高效路由,该路由上电路群的呼损会超过规定的呼损标准,该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到其他路由)(2) 低呼损直达路由(呼损不大于规定的标准时,该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到其他路由上)(

14、3) 迂回路由 迂回路由选择是指某一交换中心A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B时,在第一次选择遇忙时,可以在进行选择,即更换路由。如果进行多次选择,则称为多级迂回。一个交换局对某一个目标局的选择可以有多个路由,当第一次路由选择遇忙时就迂回到第二路由或第三路由,此时,第二路由或第三路由称第一路由的迂回路由(不是首选路)由3 长途电话局的设置在设置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原则上只有一个长途电话局的等级代表本长途交换中心的级别(高级局),其余为较低等级的长话局。长途电路的安排原则上是与本城市连接的所有基干路由应设在高级局内,以避免转话接续在本交换中心进行不必要的迂回,低级局主要安排直达路由,疏通终端话务4 国际长途

15、电话网的结构国际长途电话网通过国际局进入国际电话网。国际长途电话网的组织也是灵活多变的,它根据各国城市之间电话业务繁忙程度可灵活设置国际直达电路。两个国际城市之间只要话务量足够大,地理位置又允许就可设置这样的直达路由4.2 电话网络与号码资源的对应4.3.1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所谓网同步就是通过适当的措施使全网中的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于相同的时钟速率。4.3.2 数字同步网的结构1,网同步方式(1) 主从同步(2)相互同步(3)准同步(4)分级的主从同步3, 我国同步网的等级:等级主从同步法4.3.3 各级时钟进网要求1,时钟的工作状态(1) 快捕状态开机后首先进入快捕状态,由于这种状态锁相环时钟的时间常数较正常工作方式小,接受外基准同步信号后,可较快地进入正常工作(2) 跟踪状态(正常工作状态)一种无故障的工作状态,时钟的时间常数较大,对短时间的干扰有抑制作用,在快捕状态自动转入跟踪状态后,可达到基准时钟的长期稳定性(3) 保持状态(记忆工作状态)当时钟失去主用基准后,使用电子记忆(频率记忆)技术,以维持失去同步前的频率准确度(4) 自由运行状态时钟不同步于外同步基准,也不使用存储技术以维持频率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