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5767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卫生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卫生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卫生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卫生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复习要点(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复习要点绪论1、卫生学研究对象和内容2、我国卫生工作方针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及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4、三级预防的任务与内容5、现代医学模式6、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7、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8、社区诊断9、社区健康促进10、临终关怀第一章 人和环境1、环境的概念及当今世界关注的几大环境问题。2、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3、环境污染及其来源。4、何谓公害、公害病、十大公害事件的原因。5、何谓剂量-效应及剂量-反应关系,它们有何区别?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发展过程。7、影响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及其主要防治措施。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1、不同波段紫外线的生物学

2、意义。2、空气正、负离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评价指标。3、空气污染及其常见污染物。4、何谓温室效应、冷效应、酸雨。5、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作用。6、水体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7、介水传染病及其流行特点。8、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内容。9、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的标准。10、水的净化种类及目的。11、影响混凝沉淀效果的因素。12、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3、何谓地方病?常见地方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14、微量元素的概念。15、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营养、营养素的概念及类型。2、正确理解中国居民每日膳食参考摄入量的几大指标。3、合理营

3、养的基本要求,平衡膳食的概念。4、氮平衡及意义。5、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的常用指标有哪些?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意义。6、必需氨基酸的含义和种类,何谓蛋白质的互补作用?7、氨基酸模式与限制氨基酸的关系。8、蛋白质的来源有哪些?优质蛋白的含义。9、脂类的种类,必需脂肪酸的种类及来源,它们有何重要生理意义?10、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包括哪些方面?1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各自主要营养作用,膳食纤维的概念和功能。12、人体热能的来源与消耗方式有哪些?三大产热营养素的适宜比例是多少?13、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定义,常见的易发生缺乏的无机盐与微量元素有那几种?各自的主要食物来源为何?影响其从食物中吸收的主要因素

4、为何?缺乏时可以发生何种疾病?14、维生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为何?15、维生素A缺乏可以引起何种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6、维生素D在何部位变为最具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可防治何种疾病?17、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缺乏可以引起什么疾病?它们与何种生物代谢有关系?评价机体是否缺乏时,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测定方法是什么?18、营养性疾病的概念?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有哪些?其病因为何?临床分型及诊断方法有哪些?19、营养调查包括哪几个方面?各自有何特点?20、食物的营养价值定义、食物依来源可分为哪几类?我国人民的主食属于哪一类? 21、营养治疗的作用有哪些?病人膳食可分为哪几类?病人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包

5、括哪几个部分?22、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23、常见的食物中毒分哪几类?其致病机理有哪几种?24、掌握沙门氏菌、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物中毒的临床诊断及致病因素的区别?25、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的病因及机制为何?2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原则是什么?27、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种类任举5种。28、河豚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何?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29、毒蕈中毒的临床常见类型有哪几型?其中以哪型危害最大?30、黄曲霉毒素可由哪几种霉菌产生,以哪种毒素的毒性及致癌性最大?防止食物因受霉菌污染而危害机体的措施有哪些方面?31、N-亚硝基化合物具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会

6、存在食物中?人体的N-亚硝基化合物主要在哪儿产生?应如何防止其形成?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2、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的定义、特点、诊断和处理原则。3、职业性健康监护的概念及内容。4、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形式。5、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在体内的分布特点、转化方式及主要的排泄途径。6、生产性毒物的毒性及其常用的毒性参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7、职业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8、金属配位体的概念、意义及金属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作用。9、铅的理化特性及进入人体后的分布和代谢。10、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及

7、其卫生学意义。11、铅中毒的诊断原则、驱铅治疗及其注意事项。12、四乙基铅中毒的特点。13、汞的理化特性、慢性汞中毒的特点及处理原则。14、汞性震颤与锰性震颤的区别。15、苯的理化特性、苯在体内的代谢及毒作用机理。16、尿酚、尿硫酸盐测定的临床意义。17、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18、刺激性气体的种类及临床特点。常见窒息性气体的种类,中毒机理,氰化物中毒特效解毒剂的作用,CO中毒的抢救原则。19、有机磷农药的种类、理化特性、中毒机理及临床特点。2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原则及预防措施。2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中毒机理及临床特点。22、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23、生产

8、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尘肺的定义及分类。24、矽肺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尘肺的诊断原则及预防措施。25、石棉肺的病理特点、主要临床表现、X胸片特征。26、高温作业的含义、高温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7、中暑的临床类型的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表现。28、防暑降温的主要措施。29、噪声、声压级、响度级及等响曲线的概念,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及噪声聋的特点。30、局部振动病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31、全身振动病的主要表现。32、噪声和振动的预防措施。33、职业性肿瘤的定义及我国职业性肿瘤名单。34、职业性肿瘤的特点、识别及确认步骤。35、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第五章 医学统计方法1、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

9、统计资料的类型。3、统计工作的步骤。4、频数表的编制和用途。5、几种常用平均数的概念、应用及计算方法。6、百分位数的概念及用途。7、变异指标的种类、概念、适用条件。8、正态分布的概念及两个重要参数。9、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规律。10、正常值范围的含义及制定方法。11、标准误的概念、意义、计算方法。12、标准误和标准差的区别和联系。13、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和联系。14、总体均数区间估计的计算方法及意义。15、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16、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17、t检验和u检验的种类及应用条件。18、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19、常用相对数应用时的注意事项。20、率的标准化的意义和方法。21、率的

10、u检验适用条件。22、c2检验的基本思想、种类、适用范围及注意点。23、非参数检验的概念及优缺点。24、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各类秩和检验的编秩方法。25、直线回归及直线相关的概念及应用。26、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分析的联系及注意点。27、等级相关的应用。28、统计表的概念、结构及编制要求。29、统计图的概念、制图要求及选图原则。30、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3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32、调查设计的应用和内容。33、常用的调查方法。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1、 健康: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2、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

11、平衡。3、 生态系统:人类和生物群落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叫做生态系统。4、 公害病:由于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即公害)诱发和引起的疾病。5、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6、 次生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7、 食物链:食物链是指生物体之间,一种生物成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并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这种链状关系。(各种生物以捕食和被捕食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缩短了生物和人类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8、 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包括多种疾病形式的地方病,其中

12、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由于环境中碘或碘分布不均所致的人群中摄取碘不足而引起的一类地方病。)9、 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某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是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两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为化学元素性地方病。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可以让太阳发出的波长较短的辐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发出的波长较长的辐射,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大量燃料(煤和石油等)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课污染大气,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缺乏足够的制备利用多余的二氧化

13、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使地壳气温转暖,犹如“温室”,称之为“温室效应”。11、环境污染:由于各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了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由于各种自然的(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和认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使得无礼、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素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以及造成经济损失者称为环境污染。)12、有效氯:氯化消毒剂中化合价-1价的氯称之为有效氯,这

14、部分氯能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13、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储留氮/吸收氮)*100%。14、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笑话、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15、营养素: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亦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是指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也就是人体通过食物摄取病在体内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等作用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16、蛋

15、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量和比值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EAA的食物和缺乏该种AA的食物搭配起来混合使用,使混合后的食物中EAA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这种方法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17、限制性氨基酸: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18、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也称食物的热效应(TEF),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19、微量元素:人体内含有的无机盐中,出去钙、镁、钾、钠硫、磷、氯外,其他的尽管种类很多,但数量仅占体重的0.01%以下,称为微量元素。20、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蛋白质和/或热能缺乏而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和/或水肿的一种营养缺乏病。21、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的一种中毒性疾病。22、膳食纤维:存在于食物中的某些多糖类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