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57359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识记基础梳理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理解要点突破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

2、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

3、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29790066】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4、()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1A2.D3.D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正确,错误;与2009年相比,

5、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考向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7全国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6、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思维流程】4C5.A6.B第4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第5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第6题,B对: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

7、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A错:大量种植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C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D错:材料中说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

8、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识记基础梳理

9、1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并呈长条状分布。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典型事例规律图示纬度地带性太阳辐射(纬度位置)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高纬度地区明显123非洲沿20E经线自然带的变化经度地带性海陆分布(海陆位置)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123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分异特点: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1南北半球自然带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原因是这两种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在南半球是

10、广阔的海洋。2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终年气温低于0):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理解要点突破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3 .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

11、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性的变化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12、。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4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

1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017全国卷)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