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56721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为确保 9115 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经现场观察,安全生产有关管理人员研究,特制定本措施:一、成立初采初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广庆 贾正芳 范向阳 柳建军 吉红社陈国富成员:茹成仓 赵震涛 陈志强 原国林 吕张军许海斌领导小组负责 9115 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安全生产现场指挥工作,各采煤队副队长和师傅安质检配合领导小组展开工作,只有在确认工作面老顶全部放下来,初次来压稳定、生产处于安全正常时,领导小组方可解散。二、现场概况:9115 工作面从切眼开始初采初放工作。工作面走向长度:工作面走向长度525m(切眼中停采线 )。工作面倾斜长度:

2、150m(9115 进风顺槽中 9115 回风顺槽中 ),煤壁147m。工作面由单体液压柱配合铰接梁三四排管理正悬臂支护,最小控顶距3.6m,其中两端头支架采用四对八梁型钢梁支护,即相邻两对梁间距为 0.6 米,每对梁中两梁距离为 0.3 米,梁长 4.2 米,一梁四柱。割煤机组为 mg150/630-wd 型。机头比机尾高约 2m,巷道净高 1.5m。三、技术要求1、工作面采用三、 四排管理顶板,柱距 0.6m,排距 1.2m,机道 1.4m。初次来压和初次放顶时的措施:(1)、首先对工作面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无隐患、无事故,将横溜靠工作面煤壁,溜子保持平直,运行平稳。(2)、工作

3、面原支柱要逐根拆除,先支后回,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支柱支护位置距梁尾40 厘米,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支护方式,柱距 0.6 米,排距 1.2 米,替下的支柱要及时兑出工作面。(3)、前三个循环逐渐调整煤溜、支柱、顶梁位置,使其达到正规循环要求,初采采用密集切顶。(4)、工作面初次来压,顶板全部跨落,开始正规循环作业。2、两端头及超前20m 范围内支护符合必须符合规程要求。3、工作面配风量达到规程要求的663.6m3/min 以上,所有 “一通三防 ”(防火、防瓦斯、防煤尘)及监测监控设施必须齐全、完好、有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规定要求。4、液压系统完好,乳化液配比浓度达到3

4、%5%,泵站压力达到规程要求,支架无漏窜液现象且达到初撑力12mpa;数字压力计、微表要齐全、完好、有效,便于进行矿压观测。5、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电气设备都符合完好标准:各类机械设备油量、油号、油质、润滑及各部连接等情况要符合要求;各类电气设备开关、电机、接线盒、电缆、保护、接地极,必须达到完好标准;供电系统、额定电流、容量要科学、合理。6、工作面液压柱必须升紧,且要保证安全阀能够正常开启;局部不接顶架要及时上背板、道木,确保接顶严实且防止生产中出现顶溜困难等现象。7、工作面及两巷,防排水设施必须到位且满足最大涌水量要求。8、工作面开始回采时,采煤队要协助通风科管理好工作面瓦斯,根据瓦斯涌出

5、情况及时在工作面机头机尾挂风障,调节风量,并加强检查,防止超限。治理上隅角瓦斯,有异常立即进行处理汇报。9、老塘及机头机尾出现悬顶面积较大时,要考虑进行强制放顶。10、由于工作面的机头、机尾的高差在2m 左右,机头高,机尾低,在回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工作溜后窜,工作面溜子机尾必须打好压机柱11、初采初放过程中,地质条件等有异常时,另行制定专项措施。四、施工作业程序及主要工序:1、设备试运转中间段:割煤 移刮板运输机 挂 600 毫米短梁 割煤移刮板运输机 挂 1200 毫米长梁、卸 600 毫米短梁 支柱、清煤 回柱放顶机头(机尾)段:割煤 移刮板运输机 (支柱)清煤 移端头架 两端头维护2、设备

6、试运转:人员对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防止事故发生。要逐台设备进行试运转,试转前要通知每一个现场人员,作好准备。试运转时,所要试转的设备及其周围不得有无关人员,作业人员要位于安全地点,必要时要安排专人看护。试运转确认各台设备无误后,方可联合试运转(由外向里)。3、割煤:割煤前人员要将煤帮杂物清净,割煤时司机应位于机身范围内操作,防止工作面片帮或滚筒甩出铁器等杂物伤人。采高要逐刀降低,掌握好底板,严禁留台阶。4、顶溜:割过煤后,要及时进行顶溜、调架,确保支柱、工作溜尽快达到直线标准。5、两端头维护:两端头必须加强维护,安全出口畅通,放顶时人员要配合好,

7、确保安全。6、清煤:煤清入溜子,矸块清到老山,不准清入运输机;初采期间,杂物较多,人员要精心操作,严禁杂物上皮带。五、安全技术措施(一)顶板支护管理:1、初采初放期间, 要根据生技科提供的该面矿压规律预测预报及相邻工作面回采经验,加强工作面顶帮支护工作,必须保证支架完好,不漏液,不窜液,初撑力达到要求;两端头必须加强维护,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人员进入作业场所首先要查处顶帮隐患,确保有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2、根据矿压规律预测老顶初次来压步距2836m,周期来压 1218m。当切眼随着推进矿压显现趋于正常。但要加强对顶板的观测,如发现顶板来压大或顶板破碎时,在来压明显的地段进行加强支护。(二) “

8、一通三防 ”、监测监控管理措施1、所有人员要爱护并正确使用“一通三防 ”及其监测监控设施, 杜绝 “一通三防 ”事故,其它按监测监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2、初采期间,通风区按规程要求配足风量,提前在机尾挂好风障,防止瓦斯超限,采煤机速度控制在2m/min 范围内,并使用好工作面喷雾,有效降尘;所有作业人员要相互配合好,谨慎操作,同时要加强瓦斯管理。(三)施工操作管理:1、所有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 ”及其它有关法规法令,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岗位作业标准,遵守各项管理制度。2、岗位作业人员都必须是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持有安全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所有参与试采及初采初

9、放的人员必须经过规程、初采初放措施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六、采空区处理方法:1、采用全部垮落法。2、当两端头矸山垮落不充分时,采取全回收支护的方式: 、随着回采推进,支设超前支护时由各生产班端头工负责回取工作,回取时人工用长柄工具拆卸,支柱变形较大拆卸困难时可不回取。 、回取前,两巷顶板稳定完整区段,正常回收;直接顶局部变薄、离层或顶板破碎段,要先沿工作面方向在该段及其前后 3m 范围内架设200mm,长 3.2m 板料,间距不大于 1m,且必须保证一梁四柱。 、作业(前)时,人员首先要查处顶帮隐患,作业时不少于4 人一起协同作业,必须由专人观帮观顶,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

10、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 进风巷拆卸及架设棚梁等作业时,必须将刮板运输机停机闭锁,开关打至零位并挂牌。 、回取的木柱、背板等必须放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并挂标志牌。 、两巷顶板离层、破碎严重区段以及巷道顶板有明显下沉区段严禁回取木支护。3、如采取以上措施后, 矸山顶板垮落仍不充分时, 执行强制放顶措施。当悬顶较大时,可采用提前预裂的方式破坏顶板构造。机尾上隅角严禁使用打眼放炮的方法强制放顶。 、在顶板距煤柱侧约0.3m 每隔 2-4m 平行工作面打一组眼,每组眼最多不超过 4 个(端头架距煤柱侧间距较小时,可打两排眼每排 1-2 个、排距 0.4-0.6m;间距较大时打一排眼 3-4 个)

11、,眼距 0.4-0.8m,眼深为 0.8-1.5m,眼深、眼距、眼数可根据现场稳定及间距情况适当调整。 、当割煤、回柱放顶完毕,炮眼进入端头架前立柱以里 0.5m-1.0m 时开始进行强制放顶。打眼放炮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爆破前,端头切顶柱可外移到端头架前立柱向外300mm 处。 、爆破后,如老顶仍不能充分垮落,可将炮眼间、排距适当缩减。 、端头强制放顶炮眼布置示意图及爆破说明书:123490o0.8-1.2m0.40.6m0.4-0.8m爆破说明书眼号名称眼深(m)眼距(m)角度( 0)装药量(g)炸药种类雷管种类封泥长度联线方式起爆顺序水平垂直1-2 顶眼矿用乳

12、化炸药瞬发 0.6串联 1-2(四)运输、机电、供排水管理:1、工作面进行初采初放前,必须保证工作面运输设备完好,刮板运输机刮板齐全,两巷轨道、绞车、挡车器等完好,皮带不跑偏。2、检修、生产等施工作业时,人员对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进行处理。3、 割煤 23 个循环后,仔细、全面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必须及时进行处理。4、工作面开始初采时,要保证供排水系统齐全完好,有跑冒滴漏现象必须及时处理,人员做好水情观测,准备好排水设施,工作面有涌水时,安排专职人员排水,并保证及时排出,杜绝水患。七、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工作面发生各类灾害时避灾路线及避灾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规定。八、现场文明及质量标准化要求:现场文明及质量标准化严格执行本工作面作业规程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九、 其它方面的要求:其它方面严格执行本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山西阳城皇城煤业有限公司华树煤矿二 00 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