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56697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初中化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2007-2008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学段测评化学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占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第卷 (选择题部分,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可能有变化的是 原子数目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总质量 物质种类 原子种类 A B C D2据电视台报道,去年冬天我市发生多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多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是事主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冲凉或使用蜂窝煤做饭取暖,房间内通风不畅所致。引起事主中

2、毒的物质是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3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 B酒精是比汽油更环保的燃料 C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危机,人类不必再为淡水缺乏而苦恼 D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5小明在自家的厨房里发现一种白色粉末,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华说“可以尝一

3、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获得结论 D交流评价6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生物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得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BNO2 CNH3 DN2O57对于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水等于氢气加氧气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2个水生成2个氢气和1氧气 D10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1份质量的氢气和9份质量的氧气8下列四项中其中一种灭火方法的原理与其它三种灭火方法的原

4、理不相同的是 A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 B用水灭火 C吹灭蜡烛 D用风力灭火机灭火9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无色红色无色 D红色蓝色红色10小亮同学所写的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 B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C双氧水分解2H2O22H2+O2 D炭在空气中燃烧C+O2CO2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有2个答案者,选对1个给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下列有关CO2的用途,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 B二氧化碳用做粮食贮藏剂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2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为了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A B C D13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有错误的是14小杨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到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

6、(C)。你认为他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和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O2MgO+C15下列火灾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C木材、棉布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16铁酸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消毒杀菌之外,还能使反应后的产物吸附杂质,制取铁酸钠(M)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NO3)3+16NaOH+3Cl2=2M+6NaNO3+6NaCl+8H2O,

7、则M的化学式为AFe2NaO4BNaFeO4 CNa2FeO4 DNa2Fe2O817下图是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王强同学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水分解的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C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18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19“可燃冰”是由水与天然气形成的一种外观似冰的白色晶体,学名叫天然气水合 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H2O“可燃冰”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被称为

8、“21世纪清洁能源”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A冰、可燃冰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B可燃冰可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C形成可燃冰的基本条件是:低温、高压D可燃冰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n:n20将3g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推断该物质的组成元素A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氧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第卷三、填空:(每个方程式1分,其余每空05分,共18分)21要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归结起来主要包括 或 两类。请你分别各举一例说明 , 。22当前,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 、 、 等,煤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中,主要含有 、 、 等三种大气污染物。23长

9、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的名称是 ,形成该固体的原因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 洗掉该白色固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CO2的性质: (1) ; (2) 。 由此我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枯井和深洞之前,为避免危险发生,必须先做 试验。2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1)二氧化碳与水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 (2)用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原因 (3)配

10、平:FeS2+O2Fe2O3+SO2 (4)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空气、水、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有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用途请将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的名称填在空白处: (1)常用作溶剂的是 ;(2)可作生活燃料,并能通过管道长途输送的是 ;(3)直接供给人和动物呼吸的是 ; (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称之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5)可以用来炼焦的工业原料是 。27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

11、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X的化学式为 ,推断化学式的根据是 ,加入乙硫醇的目的 四、解释与简答:(10分)28(3分)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29(3分)防范火灾,人人有责。万一家庭发生火灾,且火势不大,你应及时利用家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请你写出三种家庭常见的灭火措施。(1)油锅起火 ;(2)燃气罐着火 ; (3)家用电器着火 。30(4分)人类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一氢,有的科学家甚至将21世纪称为氢能源世纪,你认为氢能源的使用有哪些优点

12、?(至少答4点)五、实验与探究:(27分)31(10分)乙炔(化学式C2H2)俗称电石气,实验室中常用电石(一种灰色块状固体,化学式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中同时还有氢氧化钙Ca(OH)2生成。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乙炔的密度是116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可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在一定的条件下,乙炔还可以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乙烯等。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上述信息中描述了有关乙炔的 种物理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