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56644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心理学(去年的重点仅供参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1、关于文化的界定: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 习俗及其他能力的综合体。赫斯科维茨(荷兰)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创造的环境,即除了自然生态之外,所有由人添 上去的东西可称之为文化。2、文化的特征文化的习得性、文化的群体性、文化的差异和共性、文化的约束力3、文化层次论 表层文化:外在直观事物,通过外在物品表现。往往给人以强烈的直接冲击,让人感受到文 化存在和力量。中层文化:由表层文化所折射出的社会更深的理念。即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核心文化:存在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么存在的假设,它触及到该社会 中人们最根深蒂固不容置疑

2、的东西。比如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人存在的价值、个人与他人的 关系。涉及到社会文化核心理念这类问题,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人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视为理 所应当的事情,却很难被生活在另一个社会中的人所完全理解。三层之间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核心层驱动影响中间层,中间层又驱动影响表层文化。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通常是表层文化, 理解中间层与核心层文化才是理解文化学好跨文化心理学的关键。4、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 赛格尔等的观点:是对人类行为及其传播的科学研究,探讨社会和文化力量形塑和影响行为 的途径或方式。该定义要求人们注意两个方面:世界上人的行为之差异和个体行为与它发生 于其中的文化语境的联系。川迪斯等认为:跨文化

3、心理学包括对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中的人的研究,使用相同的 测量方法,测定在一般心理学理论所保持的范围内的限度和修正这些理论以使他们更具普遍 性的类别。5、研究中的等值性(1)概念等值:是指在所研究的不同文化中,人们对特定概念的理解是一致的。这是跨文 化比较研究的第一步:验证核心概念是否等值。(2)功能等值:是指问题让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产生同样类似的反应。有时不同的问题会 带来同样的反应。(3)语言等值:是指如果在研究中用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所用调查问卷、访谈等 口头和书面语要有语言意义上的相等。经常用到的方法是“往返翻译法”,即一位或一些学 者把材料从A语言翻译到B语言后,再由另一位

4、或另一些学者把材料从B语言回译为A语 言,如果回译材料的意思和源材料一致,则认为语言等值。(4)测验等值:指在不同文化中的施测过程标准化、测验数据能够比较。要使比较有意义, 就必须使用标准的模式,并确保其实施的标准化。要严格控制实验过程和变量,且测评等级 要相同,使用同样的标量。6、关系特定对关系散漫(1)关系特定文化的特点是:公共空间很大,允许他人进入和分享,而私人空间较小,且 严加守卫,只与最亲近的人分享。(2)关系散漫文化的特点是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规模相等,个人对于公共空间也加以守卫, 因为进入公共空间也就意味着可以进入私人空间。7、成就对归属(1)成就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一个人的社会

5、地位和他人对该人的评价是按照你最近取 得的成就和你的业绩记录进行的。(2)归属文化则是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的评价是由该人的出生、血缘关系、性别或 年龄决定的,或者是由该人的人际关系和教育背景决定的。8、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很大。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民族的 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及其思维方式。语言不能脱 离文化而存在,它总是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1)表现在文化对词汇的影响上。受文化影 响的颜色词汇;与一个社会文化特点相关的反应自然环境的词汇;与一个社会文化特点相关 的反映社会关系的词汇。语

6、言的跨文化词汇差异(以英语和汉语词汇语义差异为例),缺少 对应词;同一概念不同意义;一词单义与一词多义;派生词的意义相差大(。2)表现在文化 对语言的影响上。一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咋该文化中语言的语法规则上也有体现,如:游 牧为主的纳瓦霍人的语法特点。(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1)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系统提出了语言相对论,主要观点有三个方面:一门语言的结构对 语言的使用者心理过程的某些方面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结构;语言结 构是稳定的,是不因为语言使用者个人的努力而改变的。(2)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每种语言上基本的规律背景(即语法)不仅仅只是形成观点的 工具,它本身就是观点的塑造,是个

7、体心理活动。个体印象分析。综合心理交流的程序和指 南。语言决定着文化,语言会对人们的感知产生影响,迫使人们接受一定的世界观,直接制 约着人们的思维或交流,从而决定人们的行为准则。9、口头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1)直接与婉转(2)插嘴与沉默(3)高语境与低语境。语境:指两个人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所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共享背景知识越多,具备的 共同点越多,语境越高,反之越低。爱德华豪尔在1976年提出高、低语境概念。在1977年出版的超越文化这本书中明确 了此概念。高语境:指大部分信息都是有环境语言、非语言信号或其他方式传递,较少用直接而明确的 语境来传递。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

8、人身上,极小存在于编码清晰的 被传递的信息中。低情境文化:大量的信息存在于编码清晰的外在语言之中,由明确的语言来传递,对环境的 依赖较少。(4)联想与抽象10、非口头语言(1)语音语调。墙皮纳斯和汉普顿特纳提出(1998年)(2)目光接触。(3)手势。手势功能:在谈话中手势可以启动、调控和终止谈话;用手势来强调、阐明我 们要说话的内容;用手势来表达我们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手势具有文化普遍性。手势具 有文化特殊性。一是不同文化对手势的强调程度、运用程度不同;二是象征手势在不同文化 中的含义不同;三是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甚至完全相反的意义, 即有些手势只在某些文化中存在,

9、因而不被来自异域文化的人所理解。11、空间距离(1)即个人空间或非正式空间。区分出了四种空间,并给出相应的距离:一是亲密距离, 从接触到对方身体至46cm;二是亲近距离,46120cm;三是社会距离,122366cm;四是 公共距离,366cm以上。(2)对空间距离的舒适感觉与对话时用的语言也有关系。12、身体接触(1)Hall(1996 年)根据身体接触的情况,把文化分为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该文化不 仅仅只关注身体接触,它还直接影响到人的其他行为。(2)接触文化典型代表国家:阿拉伯、意大利、印度、拉美国家。(3)非接触文化揭示着人不易在短时期内建立亲密关系。典型代表国家:北美和北欧、亚 洲

10、。(4)跨文化情境中,身体接触文化中的尴尬。13、文化融入的策略模型图 该模型图关注对两个问题的肯定与否定回答,由此组合成四种策略。问题一是关于是否保持 原有的文化认同感和传统观念,即怎么处理与原有文化的关系;问题二是关于是否与新文化 中的群体建立关系。种族文化与东道国的文化融入策略 问题一:保持认同感和传统文化。问题二:在群体中确定的关系。模型说明一: 种族文化群体的策略:如果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也就是即不认同母文化,也不和 新文化群体中的人交往,就形成文化融入的边缘化策略,即处于一种社会边缘的状态,不加 入任何群体;如果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就是整合策略,即在认同母文化的同时,

11、与 新文化中的群体建立关系;如果只愿意保有自己的母文化,不愿意与新文化中的群体有任何 交往,就形成了隔绝策略;如果只与新文化群体建立关系,而抛弃自己的母文化,就形成了 同化策略。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四种策略的前提是非主导群体可自由选择所采用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 政府的政策、主流文化的导向等往往制约着非主导群体的策略和选择,有时整合策略成为唯 一的最佳选择。模型说明二: 东道国主导文化群体的策略:如果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也就是既不认同其母文化, 也不和新文化群体中的人交往,就形成文化融入的种族灭绝策略;如果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 是肯定的,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策略,即保留多种文化,并且在各种文化之

12、间保持平等关系; 如果只认同其文化,但不与其交往,则形成隔绝策略;如果只与新文化群体建立关系,但不 认同,每种文化的独特性,则形成熔炉策略。14、多元文化人格 MPQ 文化共感性:表现为对来自其它文化的人感兴趣,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维,并对此 做出适当的反映。开放性:一个人是否能对不同群体及其文化规则、价值观持开放性态度。 情绪稳定性:个人应付压力情景的倾向性,面对压力情景时是保持冷静还是强烈的情绪反应。 社交主动性:指个体是否愿意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是否愿意表达倾向性。灵活性:个体能否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变化环境,是把新的情景视为一 种挑战来探索还是视为威胁。15、“大五

13、”人格外倾性E指一个人愿与他人交际的倾向性和支配团队的倾向。随和性A指人与人之间愿意和谐相处的倾向。尽责性 C 指人对构建良好生活秩序的意愿和能力。神经质N情绪的不稳定性,易产生负面情绪。开放性 D 指人对待事物变化的反应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16、认知风格的概念 心理学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是指人类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和持 久的倾向和特征。即在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的个体差异,描述人在加工(包括感知、贮 存)、转化和提取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17、场认知方式的基本特征(1)它是认知活动中个体所采用的典型的信息加工方式,既区别于智力因素,也区别于认 知内容和认知能力,它

14、用两极来描述,没有高低优劣的差别。(2)它不仅表现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到个体心理特征方面,影响可以遍及人的整 个心理活动领域。(3)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中的认知倾向始终有一致的表现。(4)倾向于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性知觉方式,认知改组能力较高;倾向于依存性者, 教多采用整体性认知方式,认知改组能力不及场独立性者,但社会交往能力较高。论述题:一、有关跨文化心理学的重要文化理论1、六大价值取向理论(1)对人性的看法 比如:中美关于“人性善与恶”的观点(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比如:中美之区别。人主导环境是美国文化特色,而人与环境和睦相处则是中国文化的特

15、点 这样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事件的反应,不同的归因反应,表现出文化差的 差异。(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 中国人把个体看成是群体中的一员,个人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存在,强调集体主义文化观点。 而美国文化恰恰相反,认为人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与众不同,强调个体主义文化 观点。(4)人的活动导向 是指一个文化中的个体是否倾向于不断行动。比如:美国社会是一个相当强调行动的社会, 人必须不断的做事,不断地处在行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但在许多亚洲社会里,静 态取向,强调无为而治,安然耐心仍然被视为美德之一,而非无所事事的表现。(5)人的空间观念 人在关于空间理念上表现出来的

16、文化差异也非常显著。比如中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成公共的 东西,没有太多隐私可言,而美国人、德国人却倾向于把空间看成是个人的私密之处,他人 不能轻易走近。(6)人的时间观念 对时间的看法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关于时间的导向,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是注重过去、 现在还是未来。另一个层面是针对时间的利用,即时间是线性的,应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 还是时间是非线性的,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多件事。这种导向的一个表现可以从中美两国创造的文学、电影等作品中可见,另一个表现反映在做 事的计划性上。2、文化维度理论:赫夫斯特 (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集体还是个体的利益) 赫夫斯特定义为“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度(个 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