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课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565767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沟通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校沟通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校沟通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校沟通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校沟通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校沟通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沟通课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二: 课题类别课题编号南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 评 书课 题 名 称 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家校沟通的研究策略主 持 人 姓 名 王云焕主持人所在单位 邓州市穰东镇实验学校通 迅 地 址 邓州市穰东镇实验学校填 表 日 期 2014年 12月11日南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表说明一、申报表各项内容须打印或用钢笔如实填写。语言要准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辩。二、申报表需报送一式二份。复印件一律用A4纸复印,左侧装订。三、每项课题主持人限1名,课题组成员不超过3人。四、每人最多只能参与两项课题(限主持申报一项)。五、凡不能按期完成上个五年规划或上年度立项课题者,不得主

2、持申报本次课题。六、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联系电话: 0377-(南阳市教科所) 一、简表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家校沟通的研究策略主持人姓名王云焕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行政职务政务校长专业职务中小学一级研究专长教学管理工作单位邓州市穰东镇实验学校联系电话通迅地址邓州市穰东镇实验学校邮政编码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工作单位张红强男1974 09中小学二级邓州市穰东镇杨庄学校赵哲女1982 07中小学二级邓州市穰东镇杨庄学校房合顺男1979 05中小学二级邓州市穰东镇杨庄学校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预计完成时间2015年12月二、课题论证提示:研究的缘由或背景、

3、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前人或同行的研究情况);研究内容(主要思路、重要观点、重要概念的界定等);.创新程度,理论或实践意义;.研究基础(研究者就本项研究所做过的相关工作)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农民工流动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大。这些孩子在家靠祖辈或别人抚养,他们的教育和关爱并没有跟上,大量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父母关爱不足,心灵培育严重缺乏;家庭教育观念简单、不当;代监护人教育力不从心;家校之间沟通不畅;缺乏情感沟通,心理健康问题多;家庭道德教育缺失,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严峻与亲子关系的维系松散,导致了对其家校联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笔者长期从事农

4、村小学一线教学与管理,经常遇到诸如在外务工的家长打来电话想跟孩子沟通,孩子却一脸漠然,甚至连电话都懒得接之类的情况,心痛之余,深感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家校沟通的必要性。农村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坚强后备军,农村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未来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改革。而留守儿童则是农村儿童中比例相当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典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一项有特殊意义的工作。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

5、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本课题主要针对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困境,就加强家校联系,切实增强家校联系实效进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国内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自2004年开始启动,教育部、全国妇联及部分省市县教育部门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最完备的教育史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

6、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沟通也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我校很早就致力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努力构建校讯通、QQ群等和谐的现代信息平台,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生活,开办家长学校,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定期开展家长会等,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但家长教育背景、经历不同,文化和经济水平也不同,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搞“一刀切”的家校沟通,正确分析家长资源,找到有效的联系、沟通的方式。三、研究内容(主要思路、重要观点、重要概念的界定等

7、)1.主要思路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家校沟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及剖析分析家长资源,探讨有效策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真正致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总结并推广成果及经验。 2.重要观点(1)家庭多样性分类,家庭实际情况调研(2)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3)举办“特色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代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4)培养家长家校合作意识结合实际,巧用多种沟通媒介,家访互访辅助 3.相关概念界定(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河南省邓州市的农村小学。(2)“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就业而被留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3)“家校沟通”在本课题中

8、着重指家长和学校通过多种有效的沟通媒介,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4.研究方法(1) 调查法:通过个案访谈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和问卷调查来了解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家校沟通现状及成因 (2) 文献研究:努力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研究工作。 (3) 行动研究法:根据制定的策略不断地进行验证,结合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寻求家校沟通的最佳途径,以实现家校合力的最大化。 (4) 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加以归纳,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结果,对前期的工作做好反思总结完善研究工作。 5.研究途径四、创新程度及意义;通过这一研究,为系统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家校沟通问题提供一

9、个范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五、主要参考文献(1)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9(2)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3)余文盛 钟昭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蒋平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农业,2005(5)刘成斌 吴新慧流动好?留守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比较中国青年研究,2007六、研究基础 我校很早就致力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多次被省市各级教育部门评为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

10、我校的家长学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家长学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研究中,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 本课题以小组为核心,研究人员均为学校一线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课题主持人王云焕有20多年的学校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经历,积淀了深厚的管理能力,主要负责整个课题的实验过程,组织管理。课题组成员张红强、赵哲、房合顺均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还负责学校具体科室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家长的沟通轻车熟路,时刻关注家长和学生的点滴变化,及时反馈课题研究信息,对本次课题的顺利研究提供了保障。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主持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主要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

11、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一.主持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主要课题本课题成员均有较强的教育管理经验,教育理念新、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研究氛围。在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比赛中发表过教育管理论文多篇,均是学校学生管理和家长学校管理的科室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王云焕的关注留守儿童,营造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张红强的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房合顺的家校互动,共同参与和见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等多篇论文获奖。赵哲辅导的少先队活动新颖,实用性强,多次受到上级少先大队表扬。 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及人员分工课题组负责人和成员具在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理论水平,再加上学校对课题组在时间和物质等方面全面支持,一定

12、能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对该项工作进行决策指导,协调督导,有信心和能力按时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准备阶段。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资料归类整理,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研究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健全制度,组织实施第二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研究实施阶段。分析家长资源,探讨有效策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真正致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第三阶段: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总结结题阶段。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问题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准备成果展示四,资料设备与科研手段1,依托学校图书室,邓州市图书馆,互联网等现代化的科研设备,科学记录,统计调查数据,并加以分析.2,收集资料文献,设计调查提纲,完善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方法。四、有关方面意见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盖 章年 月 日立项评审意见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年 月 日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意见 公 章 主持人签字: 年 月 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