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56325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教学目的:1、 过程与方法能用扩散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历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2、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摩擦、碰撞、弹拨、敲击、吹气等使物体产生振动而产生声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擅长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教学重点:在观察、比拟、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拟,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建立起联络。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各种声音素材课件、音钹(1副

2、)2、分组材料: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音叉、小锤共10副、装上水的容器10个、队鼓鼓槌共10个、绿豆、记录表,其它视学生人数而定。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课,感受生活中各种声音。一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虽然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我们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下面我们来个猜谜游戏,你们来猜猜播放的是什么声音?二 师逐一播放各种声音的课件。 铃声、鸟叫声、风声、掌声三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四小结:声音,不管它们来自哪里,都可以为我们传递信息。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一用保鲜袋发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让保鲜袋发出声音。1、小组长分发保鲜袋,每人1个,组员稍作考

3、虑。2、汇报。指名学生展示发声方法。要求:A 、别人展示时,要仔细地看,认真地听。B 、注意汇报方法的平安性,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3、小结:你们真会想方法!同一种材料,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二身体发声。1、谈话:刚刚用了保鲜袋来发声,如今不借助其它物体,请试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2、汇报。让生稍作考虑,指名学生展示发声方法。3、小结:你们的方法可真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制造出声音。三谈话。提醒课题。板书:声音的产生三、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假设猜测大家先来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碰撞、摩擦、敲击、合作讨论,验证猜测。1、正面论证师出示

4、小组用的实验材料:尺子,橡皮筋,音叉,小锤,水,队鼓,绿豆,鼓槌请你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想想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猜测?小组讨论。让生简单汇报方法并示范。实验要求:实验中每一项活动,小组长组织组员共同讨论,记录员及时记录有关现象。完成后再进展下一项活动。课件出示实验考前须知,生自由阅读:A、不要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声音的大小。B、按提示要求仔细观察。C、对照表格认真填写。D、小组分工合作,又快又好完成任务。小组实验,并完成表格记录。A、尺子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尺子的一小局部,另一只手向下按住尺子的另一端,松开。看尺子现象。B、橡皮筋一手撑开橡皮筋,另一只手用手指拨动橡皮筋。看橡皮筋现象。C、音叉一

5、人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拿小锤用力敲击音叉一侧的上部。在敲击后立即把音叉放在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现象。D、队鼓将绿豆撒在鼓面上,用槌轻轻敲击鼓面。看绿豆现象。小组长讯速拾掇材料统一放在规定位置。评比优秀小组。学生汇报,交流。提问:经过这几项活动,你们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活动进展汇报A、弹拨直尺弹拨直尺,听到了 ,直尺在 B、拉动橡皮筋拉动橡皮筋,听到了 ,橡皮筋在 C、小锤敲击音叉上部后放置水面敲击音叉上部后,听到了 ,放置水面,水面 ,说明音叉 D、放绿豆在鼓面后,拇指轻按鼓面,再用鼓槌敲击鼓面,听到了 ,绿豆在 说明鼓面在 小结:以上活动,听到的都是声音,这时物体都在动。也

6、就是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动。物体发声时的小结:在实验过程中,像直尺、橡皮筋、音叉、鼓面来回往复的运动,我们把它叫振动。板书:振动当直尺发出声音时,直尺在振动。当橡皮筋发出声音时,橡皮筋在振动。当音叉发出声音时,音叉在振动。当鼓面发出声音时,鼓面在振动。学生们的结论:当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在振动提问并小结进入下一个环节:当声音消失时,尺子、橡皮筋、音叉、队鼓还在振动吗?没有振动物体停顿振动,会不会有声音?不会这是你们的结论。科学,需要不断验证,才能得出真理。我们再来做两个实验,验证是不是物体的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顿振动,就没有声音?2、反面论证音钹论证介绍:这是音钹。请3人上来帮助验证。 物体

7、振动就有声音.做一次不按音钹的:一人用力敲击音钹一次后,另2人立即用手轻轻触摸音钹。提问:有什么感觉? 物体不振动就没有声音。做一次按音钹的:同是上面3人提问:有什么方法让音钹马上停顿振动?敲击音钹后,把音钹马上按到自己的身体上。一人用力敲击音钹一次后,马上把音钹按到自己的身体上,另2人立即用手轻轻触摸音钹。提问:还有没有振动?没有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物体有振动就有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声带论证 发声:全体学生把手放在声带处,跟老师一起读句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物体振动就有声音。提问:发声时,声带在 振动 。 物体不振动就没有声音。提问:停顿说话,声带就不振动。我

8、们平时要注意不随意大声喊叫,不吃辛辣食品,保证睡眠。注意保护好声带。3总结: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物体振动,就有声音,停顿振动,声音就消失。四、课外拓展播放苍蝇,钟,吉它,笛子,锣图片及相应声音,让生想想是什么地方在振动?五、结课1、在声音王国里,还有很多机密,希望孩子们继续观察生活,关注声音,继续探究声音里面的科学知识。更希望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究科学。2、再以一首假如感到幸福你的拍拍手让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一边做拍手、拍肩、跺脚动作,再次感受声音的产生。附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 产生 声音停顿 消失 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

9、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这一节课的研究主题就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起于思,思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考虑问题,有所开展,有所创新。在教学中,我用课件放一些声音资料,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然后再让学生补充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特别的声音和所传递的信息。科学来于生活,儿童学科学是要学习自己能“看得到,摸得着”的科学。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用保鲜袋做实验感受发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勇于探究,想出了多种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们愿意探究,愿意合作。详细的方法有吹的、有搓的、有甩的、有摩擦的、有弹的、有拍的。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后又提

10、出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科学课题,让学生由“机械承受”向“主动探究”开展,有利于开展学生的创造性。在实验中,我能学以致用,充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利用材料,想出验证猜测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探究。学生从中找到成功的快乐。我想这个环节正是我这节课的亮点,确实在后来的评课中,专家、老师充分肯定了我的这个做法,科学课就需要这样来上。在科学课堂要让学生体验、亲历科学,不是让学生简单记忆科学家的发现结果,而是重在发现过程即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情、交往、理论、猜测、探究、归纳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简约的教学流程,真实的探究过程,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步。而不是老师设计好实验让学生看见现象。在结课中,我又让科学来于生活 。播放苍蝇,钟,吉它,笛子,锣图片及相应声音,让生想想是什么地方在振动?再以一首假如感到幸福你的拍拍手让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一边做拍手、拍肩、跺脚动作,再次感受声音的产生。但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实验的组织,进步实验中组织化程度。让学生学会倾听,实验时可以分工做实验,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材料,要让学生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另外还要注意适当利用学生的生成资。如在实验完毕后应利用学生填写的记录表进展讲解,不用老师再提问学生另写实验现象,一来可节省时间,二来可更好地利用课堂生成资,让课堂更出彩。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