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56306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四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看图和学文 ,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 ,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学过程一、猜谜引题 ,出示图画 ,设问揭题1.在学习之前 ,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说明:利用学过的古诗?画?导出课题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的表象 ,

2、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学生读准生字词 ,读通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l)读准“板、弹、恳的前鼻音 ,“炸的翅舌音 ,“思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血的音。(2)注意“夸、划、救、串的间架结构以及笔顺 ,指导书写练习。(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说明:读准字音 ,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前提】二、观察插图 ,运用比较 ,培养能力1.依文看图 ,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观察图画。(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 ,都画了什么画?【说明:从图入手 ,使学生从画面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 ,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3、,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缘图悟文 ,强化学法指导。(1)看图找段: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答复 ,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炸军舰 ,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 ,坐上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 ,你知道了什么?(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 ,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以词义贯穿句义。图文结合 ,形象理解词语:“不信服、救起、生气等。可以教学生看插图解释“生气、“救起 ,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信服

4、 ,变抽象为形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些 ,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时语速要快 ,强调“我的妒忌心;“一个个读时语速要慢些 ,表示“我的得意。【说明:本课的插图再现了卡佳针对“我在校园的一块黑板上画的两幅画而作的修正图画。这里图文对照 ,一方面示范了图文结合方式的多样性 ,既有从图到文的顺向结合 ,又有从文到图的逆向结合 ,还有图文同步进行的双向结合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能力 ,也使教学方法更趋炎活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注重了图文结合的可操作性 ,克制了图文结合的笼统性、肓目性。】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回忆学习第四

5、、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说明:教学不仅传授学科知识 ,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 ,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独立阅读、思考、批注、钻研、揣摩、质疑、切磋 ,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三、联系实际 ,发散思维 ,续编故事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分组竞赛朗读 ,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 ,加深理解。2.复述故事:指名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看图简要地解说课文内容。【说明:运用朗读表演 ,可以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感知、玩味课文内容。读熟了 ,文章的语言就进入到了学生的语言里。通过读 ,可以吸收、咀嚼、消化文章中的种种表达方法 ,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从而形成语言储藏。】3.续编故事 ,开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快乐的样子 ,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说明:教学中续编故事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注意文中两个人物的内心活动、神态表情怎样 ,有什么样的语言和举动 ,为学习描写人物打下根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