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55762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改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 的出版面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改革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地位;指明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一、“标准”的内容概述 “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4 个部分组成。其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程(含两个课程模块) 和选修课程(含6 个课程模块) 两部分,计8 个课程模块。“标准”规定,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必修课程;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每个模块

2、2 学分;学生要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最少要修满6 个学分,即必须完成必修课程和任一选修模块的学习。 “标准”指出,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必修课程是高考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高考化学的考试内容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 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 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 个模块。 “标准”建议,学生在修满6 学分后,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可选学更多的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标准”的第三部分即内容标准有25 个一级主题,相当于25 个知

3、识单元;在135 个二级主题中,则详细说明了具体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在每一个二级主题的教学要求上,又给出了可供采用的 “活动与探究建议”计161 项。二、“标准”的特点 1. 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为体现国家对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课程的总目标明确指出: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

4、要作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标准”开宗明义地说明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在课程实施时必须牢记的。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 、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及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课程总目标的这一规定,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强调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探究化学科学、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前提。为实现总目标, “标准”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3 个维度计12

5、条对课程目标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所提的目标是比较低的、有限的、普遍能达到的,注重为所有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既有知识、技能的, 又有情感、观念、行为的,既有行为结果的,又有过程、表现、体现的;在表述方式上注意创新,体现课程的理念。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对于当前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做法是很有针对性的。在每个主题中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则具体提出了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所应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等,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更是得到充分的体现。

6、 2. 内容标准的发展性 “标准”指出,课程的性质是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据此,课程设计思路是: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必修课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课程内容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体现时代的特色。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各选修模块的

7、不同特点,针对学生志趣、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方向和潜能的差异,凸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课程内容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更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应用的趋势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和保证。深入研究“标准”可以发现,课程不是单纯按学科知识本位来描述课程内容,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社会需要等。精选了能体现化学知识现代化、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利于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刻地认识化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8、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比较系统、核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来构建最基础、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体系。 3. 主题内容的实践性化学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其他科学不能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不论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还是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看,课程都必须强调跟社会实际的联系。 “标准”在必修课程用2 个主题、选修课程中用2 个模块另用1 个主题共计9 个主题(这里没有将实验这类实践内容包括在内) 全部以高新科技、化工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常用物质和常见现象、当代重大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化学重要史料等为载体来设置这类学习内容。在其他主题中也都无一例外地

9、包含有相当数量的这方面的学习要求。这些内容是化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既可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又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深刻体验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相信化学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将化学科学价值观具体化,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4. 内容目标的可操作性课程的内容目标是按“课程模块主题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程式来呈现的。内容目标在 “课程模块”的说明中以“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的方式给出

10、,在“主题”中就是其“内容标准”。内容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应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其表述中的主体都是学生。课程在阐述具体的内容目标时,一般都包含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这两个要素,并且选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在陈述方式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使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来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对认知学习目标的水平和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基本用这种方式表述。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二是采用体验性目标的方式,即使用体验性、过程性

11、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体验性(无需结果化、难以结果化) 学习目标的水平基本用这种方式表述。如“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同的内容其学习目标的差别,可从行为动词的用词上区分开来。如“初步学习和初步学会”,后者的要求比前者高,它要求学生达到“会”的程度,而前者只要求学生学习,不一定要“会”。课程中各内容目标的这些明确的规定,使得课程实施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易实现性,将科学性和实践性统一起来。 “活动与探究建议”是为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达到内容目标而给予的教学建议,它和内容目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在教学时,这

12、些探究活动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活动或探究实验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当然,如果对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生活、学习的经验来理解和接受,那就不必使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补充更适当的探究活动。 5. 课程内涵的人文性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化学教育的现状, “标准”确定了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科学和人文等各种文化现象原本共同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互通互动、互补创新,科学求“真”、人文求“善”

13、,一起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从某种意义上看,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 “标准”要求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学史、美学、哲学、语言学、伦理学等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素养、智力、精神文明和审美等的水平。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 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能对自己的化学

14、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等。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课程中有不少“主题”的名称本身就具有非常浓厚的人文色彩。如认识化学科学、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化学

15、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技术、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工农业、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等。在每一“主题”的内容目标中也都包含有人文文化的学习要求。 6. 学习方式的变革性 “标准”力求改革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听、记、背、练”的现状,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标准”文本的每个部分都反复强调课程应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标准”提倡学

16、生在实践和探究活动中学习。在课程实施时应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和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养成学生善于与人合作、表达和交流的习惯,具有团队精神,体验探究的积极情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为使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得到落实,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明确列出了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观察、实验( 设计实验或实验探究) 、调查、参观、观看影像、查阅文献、资料收集、阅读、讨论、交流、制作模型、辩论、制作展版、举办报告会、撰写小论文等。 “标准”强调探究学习不仅仅是表述方式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为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强调探究学习,不仅不能忽视知识的作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