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55065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文件东北信凤赤道低压 东南信风 副热带咼压 中纬西北冈, 副极地低压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o9祓地高压 极地东北风 副极地低压 中纬西南风 副热带高压极地东南风 0=极地高压.90全球性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一高空高压一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一30 N上 空成西风f积聚下沉f近地面高压(副高)f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f在赤 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30 N上空下沉一近地面副高一向北流偏转成西风一 60 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一高空高压一向南偏转成西风一30 N上空下沉一中 纬环流极地上空下沉一极地冷

2、高压一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一 60 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一咼空咼压一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一极地上空下沉一咼纬环流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 (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副热带咼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进而造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 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

3、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 月偏南。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 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 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 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一一 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 风最显著的地区。极锋副热带反气旋直接热力环鷹换(哈德莱环流囲)直接热力环流圈 西南、(西)间接热力环流圈西南东北项目成因

4、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 风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西伯利 亚、蒙古西北 风寒冷 干燥副热带太 平洋东南 风温暖湿 润南亚季 风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西伯利 亚、蒙古东北风低温 干燥赤道附近 印度洋西南 风温暖湿 润冷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 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 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所以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 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 骤降,气压升高,天气

5、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暖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其中水汽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 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 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暖锋在我国东北地区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互相争执不下,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也会给锋面 所在地带来较长时间的,连续性的阴雨天气。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形成与天气 气旋东部吹偏南风反气旋东部吹偸北风 西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气旋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

6、转的大型涡旋,由四周向中心辐 射,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 称低压。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 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气旋的垂直气流是上升的,多阴雨天气。夏秋季影响我 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气旋的一种。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 进行分类。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 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当某地被低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当某 地被高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晴朗天气。反气旋反气旋是占有三维空间的大尺

7、度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区气流自中心向 外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天气图中,反气旋是等压线 呈闭合、气压值自中心向外递减的高压区,故又称高压。反气旋的范围在地面天 气图中,以最外一条闭合等压线代表。它的水平范围比气旋大得多,发展强盛时, 常常可与整个大陆或海洋相比拟,小的反气旋只有数百公里。反气旋的强度用中 心气压值来表示。中心气压值愈高,则反气旋的势力愈强。地面反气旋中心气压 值,一般为10201030百帕,最强的反气旋中心气压值可达1080百帕。反气旋 的强度随时间不断地变化。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逐渐升高时,称反气旋“加 强”;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时,

8、称反气旋“减弱”。反气旋按热力状 况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按其地理位置分为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 旋。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下而上补 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 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就是在反 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特征气旋过境,低压控制,天气阴雨,台风灾害;狂风暴雨,热带气旋。反气旋过 境,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冬季寒潮 夏季伏旱。非尸按-一洲块曝、 帶太平洋板块n全球板块分布图懣估)厂5 V、印度備板块/A 土晁丿/、J -J洲3U60E yoDE世

9、界洋流分布简图9UaW 60W 3(rw o北広平爭吸祇:亚加 :m a ? fdi 糊I2ODK 15CK ISO0 3 50W I2(T邯南能ifi翌说:8北.亦逍I僵谁 -_L-赤逍連iff北赤Jfiilfi锻30rliJJIr勘断嚨渝(F何油大科密集泓曲址憔就30nS0气候成因与特征气候 因子气 响 影太阳辐射纬度而温因节 度的季 寸纬同布生 覇因不分产。 时成间化替 O布形时变更分 ,;间同带间 空不度时0 温低 r)气旧皿 1 W纬 P 邓高季 纬甌冬 1(施、丽 谢气曰皿 H$o气 O册季 7-1夏大气环流大括和低 9干干 干 t:带带 风 :凡兀氐流陆 瑜wr东、価圻L温温增降

10、流 纬纬 暖冷 Tw:Jmx:荻荻 心风吹吹季娶三了 三了纤纤 低高下垫面性质海等 贡瓠 质 钿卿Utt 耐土击流 晦枚陆洋锄位多 仝湿 温 砂曲水 W 质气多山 温制.寒 性K水影到气内质, 画影降鄭欝少:性湿 垫卩坡U山 置苏流增 下秋龍 也1 # 卩降 土 土 风 海每 流迎 恸 暖高 旳较 低 温 温 气 温 日年 气 低 降 温 质 坡 拔 流 P日 性阴海乞寒置海温大 垫地高地低洋温陆、陆差 下 温 温 增海丛内 气气流地, 坡 高 暖 度小 阳 拔 纬差海 同较人类活动变影 改而 力,进 詡分,候 宀气性响 人大画变垫 改下水加 降增 度水 勺纬降 詢中区1 球少 全减n暖 B肢

11、 土2温 co气 力中球 舐气全 對大、, 人导减动诩 活词 类林 儿森气 候 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 带热带雨林气 候南北纬10之 间刚果河流域、亚 马孙河流域、印 度尼西亚赤道低压带控 制,盛行上升气 流全年咼温多 雨热带草原气 候南北纬10到 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南美 巴西、澳大利亚 大陆北部、南部 和东部赤道低压带和信 风带父替控制终年咼温,干 湿季明显交 替热带季风气 候10 N北回归 线之间大陆东 部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冬夏季风交替控 制全年咼温、分 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 候南北回归线南 北纬30之间 大陆内部或西 岸撒哈拉沙漠、阿 拉伯半岛、澳大 利亚中西

12、部副热带咼压带、 信风交替控制全年咼温少 雨亚 热 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季风 性湿润气 候)南北纬25 35之间的大 陆东岸我国秦岭一淮 河以南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控 制冬季温和少 雨、夏季高温 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 陆西岸(除南极 洲外各州具有 分布)地中海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 雨,夏季炎热 干燥温 带温带季风气 候北纬 35 55 之间的大陆东 岸我国华北和东 北地区,日本和 朝鲜半岛北部冬夏季风交替控 制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高温 多雨温带大陆性 气候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 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内陆 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 控制冬季严寒,夏 季高

13、温,常年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 气候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 陆西部欧洲西部全年受西风带控 制冬季温和,夏 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亚 寒 带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北纬50 北极 圈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北部纬度咼,且深居 内陆,全年受极 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 短凉爽高原和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 原青藏高原、南美 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地形起 伏大气候垂直变 化明显,气温随咼度增加 而降低寒 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 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北冰 洋沿岸纬度咼,太阳辐 射弱,受极地气 团控制全年严寒,降 水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 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 兰岛纬度最高,太阳 辐射弱,地势咼全年酷寒降 水少气逞肌-15-30-45-60气逞zc30/、/ 、 lllllllllllllain I降水星()降水量S)气候类型从上到下依次(1,热带雨林2,热带草原3,热带季风4,热带沙漠 5,亚热带季风6,地中海气候7,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9,温带大陆性气候 10,冰原气候)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降水类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a判断 南北半 球最咼(或最 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 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 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