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9周 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54924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9周 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9周 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9周 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9周 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9周 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9周 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四 文学类文本标题题精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边界钱红莉我家小区北边有一条长长的甬道,秘境一样的所在,适合散步或慢跑,四周被大树包围,柳、杉、杨、梧桐一棵棵浓荫匝地。这几日,不远处荒坡上,有一蓬丁香开了。肥绿的叶子簇拥着一丛丛白花,是绢白色,比纯白更加耐人寻味。每天黄昏经过那里,无端冒出一句诗:丁香空结雨中愁。就一句,多一句,再也没有。丁香花期长,一直开着,自顾自的,也看不出寂寞来。今天微雨,早晨买菜的时候,又拐到盲道上疾行一段。远远淡淡地,雨中的丁香更好看了。恍惚间似乎懂得了那句诗的含义。古诗滋养人,她是女性的,一直居在身体里,在恰当的某一天某一时刻醒过来,忽然一把将你抱住,深深地

2、蕴藉良久。有一天,买菜回来,把车在门口停妥当,抬头间,满眼皆绿小竹林微微晃动的黄绿,身边草地憨实的深绿,萱草飘然物外的浅绿又两句诗蹦出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乡村僻野的自然之景,隔着几千年的岁月,在我眼前重活过来。我家门前也有山的,几十座高山,并非青山,是钢铁铸造的三十多层高楼,跟我们小区里面的绿一点儿也不衬。孟浩然这句“绿树村边合”,真好,让人领受着清风徐来的自然律动。这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在流淌着律动,被我们一颗日渐粗糙的心忽略了,不易捕捉到而已。晚春,喜欢夜里在另一个小区的外墙外疾走,他们的围墙上攀的是蔷薇和忍冬,一墙粉红,间隔一墙米黄,简直有一份无缘无故的美。贴着墙根疾行,花朵

3、的芬芳如潮水,一波一波把我淹没。有时,恰好有月,挂在不远处的树梢上,春天的月光是磨砂质地的,就那么地飘然洒下,筛出了一地小碎花。我一个人默默地走在花香里,走在月下,不知觉地跌倒在古诗的意境里一次次,竟想不出一句好诗来比衬那些夜晚。但我一定知道她们依旧睡在我身体的某处,不过是被白天的庸常和辛苦屏蔽掉了而已。诗是中国文学的高峰,无论四言,五言,抑或七律,一律意象纷呈,边界宽广,张弛有度,可滋润,更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人一辈子也短,一辈子都用不完它,我们就死去了。古诗最大的特点意在言外,以少胜多,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所以,意蕴无穷。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多有张力,动静适宜,画面感、空

4、间感应有尽有。最重要,句子瘦,富于骨感,瞬间立起来,经络毕现,轻声念一念,仿佛夏天一下扑到你怀里了,凉荫似海啊。短短十四字,道出了美的边界。一篇文章,最忌排比句,倒海翻山的,恨不得把古辞源里所有形容词搬出来,文章并非刷墙,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堆砌,做什么?都是无用功。所以,赋,总是为人所诟病,这种文体注定速朽。所有甜熟的东西,都是速朽的。孙犁怀念亡妻,短短千字,看得实在难过纵然把曾经过往的悲欢苦辛甜蜜都隐去,却也如此意重情深。同样缅怀亡妻,梁实秋不然,洋洋三四万言,一针一线,密密缝,一点一滴,慢慢捻,到了后来,风烟俱尽,一股气眼见着,都散了我们常常苦于眼高手低。眼,是眼界,是审美力、鉴赏力;手,是

5、技术,是锤炼的功夫。杜甫主张“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更悲辛的两句三年得,欲语泪先流。李白翩然不同,你读他的诗,哪一首哪一句,不是如有神助?李白是天才,无须运用技术或锤炼的功夫。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一点不假。那么,写作需要技术吗?技术是努力的结果。写作拼的是天赋。假若天生手低眼高,会有什么样子的结局?做评论家。一流的评论家,比如木心,他的原创欠火候,但他对于艺术的感知力、领悟力一流。天才无须技术,天才的文章自然天成,比如李白、李贺、李商隐。1根据文章段的内容,探究题目“边界”的丰富意蕴。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流浪女英AS拜厄特“到时,”斯库珀夫人欢快地说,“公司会派车来接我们去逛好运

6、大卖场。我觉得,那可真是阿拉丁的宝窟啊!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要送给每个人的礼物,还可以放纵自己的购物欲。而且,安全没有一点问题,所有的进出口都在监控之下。觉得难受吗?非常时期这也是必要的。”夫人们挤进了车里。达芙妮坐在司机的身旁。这辆英国名牌德姆拉轿车静静地在拥挤的大街上穿行,防弹玻璃阻断了这个东方城市的气息。一入卖场,大家便急匆匆拥了进去。“好比一群母鸡东奔西忙,咯咯地叫着。”达芙妮有些恶毒地想道,因为她稍一迟缓,便落单了。她同司机对了一下时间,独自走进卖场。她穿行在手持机枪但睡眼迷离的士兵和佩带手枪与警棍的警察中间。再往前去,沿着卖场的墙根聚着一伙儿手拿袋子或瓶子的流浪汉,围拢在燃烧着牛粪

7、或木块的微火旁取暖。他们和警察之间有一条清理得非常整洁的界限,界内是禁区,不得越过。达芙妮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购物。她看看手表,不知在会合前如何打发这两个小时。她被一些丝质的靠垫和台布吸引了。她快步走过来,翻看着一叠叠的织物:菊花、桃花、仙鹤、蓝鸟、山峰各种图案,一应俱全。她挑了一块四边绣着金鱼的台布,红色、金色还有铜色凑在一起,显得别具一格。她看了看购物的袋子,发现相机不见了。她敢肯定出发时是把相机放进去的。在另外一层楼,她买了一枚玉石彩蛋,一把描漆的筷子,还为读中学的女儿买了一副白面小丑的脸谱。看到这层摆放着许多更别致、刺绣更精美的金鱼图案织品,她有些懊恼。她按照路标上的指示,一路小跑着

8、寻找咖啡店,却没有找到在什么地方。她倒是找到了女洗手间,发现隔间小得几乎挤不进去。在那里她补了补妆,镜子里的她大汗淋漓,邋邋遢遢的。唇上的口红已经化在皮肤上,发卡也从头发上戳了出来,鼻子和眼帘上也因汗渍而发光。她看看表,心想要赶快找到回去的路,时间已经不可思议地飞逝过去了。路标不断标出“出口”的方向,它会将人带到“紧急出口”样的楼梯或电梯口,又让人折回到相同的一排排货架前。“这个卖场存心不让人出来。”她想道。她紧攥着包,一路小跑,在水泥楼梯上上下下。一只鞋跟从鞋上脱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把两只鞋跟都取下来,装进包中,一瘸一拐地走着,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集合的时间早过去了。她想给旅馆打个电话,将

9、手提包打开一看,发现钱包和信用卡都神秘地失踪了。她站在卖场里,一遍又一遍地翻检手提包。过了好一会,她才明白,东西全丢了。她开始在卖场里奔跑,结果袜子扯开了一个大洞,从脚面一直裂到了小腿,皱巴巴的,像脱落的皮肤。她看了看表,收拾行李和“美味的午餐”时间均已错过,已到了该去机场的时候。她内急得很,膀胱都要憋崩了,但她不能停下来,她必须到底层去,因为出口在那里。这么上下折腾着,她才明白,这卖场简直是上天入地、铺面相同的魔窟:玉器、金饰、银饰、漆具、丝织品、手表、服装、盆景、面具、木偶,让人进去便出不来。飞机该起飞了。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表那分针曾经旋转得如风暴,让她心惊肉跳。可是,现在,腕上只剩下印在粉

10、色皮肤上的印记,带着汗渍熠熠发光。她的表也丢了!她含含糊糊地咕哝了一声,开始试着尖叫。卖场里,人们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戴着随身听的顾客像聋子一样,而没戴的闲逛的人要么出于对外国人的畏惧,要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也装聋作哑。她不停地在沉沉的却是熙熙攘攘的寂静中尖叫。不管怎么说,尖叫还是起到了作用。一位身穿咖啡色大衣的男子将头戴钢盔、手持机枪和警棍、全副武装的警察带到了达芙妮面前。“请帮帮我,”达芙妮说,“我是英国人。我遭到了抢劫,我必须回家。”“请出示证件!”她拉开手提包中的内兜。她的护照也没有了。“被偷了,所有的东西都被偷了。”她说。“像你这样的人是不允许进来的。”警察说。她从警察

11、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一个流浪女,肮脏、邋遢、衣冠不整,口袋里装的都是别人买的东西,活像只败兴的母鸡。她明白自己要在外面和那些流浪汉们坐在一起,对面是那个界限分明的“禁区”。(选自译林,有删改)2有人建议把标题“流浪女”改为“好运大卖场”,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精析1(1)指诗歌的时空范畴。诗歌的题材和意象极为丰富,可以滋润、影响人一辈子。(2)指诗歌的意境。古诗应该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让诗歌的意境清晰呈现,如在目前。(3)指眼界。诗人的审美力和鉴赏力要和语言运用、锤炼功夫相匹配。2(示例一)“流浪女”合适。这个题目提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与主要内容,一位白领夫人在国外大卖场沦为流浪女的经历,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荒诞的对比手法:白领夫人沦为流浪女,触目惊心,突出批判效果。暗示文章主题:从高级白领到流浪女,揭示了当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无奈、残酷和虚幻,批判了现代物欲社会对人的异化。(示例二)“好运大卖场”合适。“大卖场”是故事展开的线索,从到大卖场始,到滞留大卖场终,故事情节都围绕大卖场展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好运大卖场”完成了主人公命运的逆转,烘托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形成反讽,“好运”与主人公命运形成强烈的反差,暗示文章主题,突出批判效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