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54866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讨安徽省定远中学 朱其标摘要:现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不高,且严重不适应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更新理念,实践新教材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现状 问题 解决办法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虽然已转移到读写能力培养上,但听说能力同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多次参加观摩听课、走访兄弟学校师生的方式,我一直在关注、观察并思考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目前的听力培养的普遍做法可以归纳如下: 运用新教材中的 Warming up 和 Speaking 两部分的内容,组织学生用英语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口

2、头运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倾听,或者老师就话题内容用英语讲述,供学生听,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 利用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Reading,Integrating reading 中的文章)的朗读带的播放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利用教材中的Listening 和练习册中的听力训练,上专门的听力课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教师用英语授课,课堂上增加学生用耳朵感知英语的机会,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举行定期的经常性的听力测试,以测代练,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以上的做法表明教师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并提供大量的听力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整体听力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问题是存在的。

3、其一:老师把听英语材料与培养听力能力简单地等同起来陷入盲目的实践中,效率低下,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其二: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制约、以“本”为本,受课本的束缚,亟待更新教材观,积极地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其三:教师利用现行课本实施教学时,存在着材料使用时教学目的错位的现象。运用非听力训练材料来培养听力理解能力,由于材料的内容、难度、以及设计目的不适宜,我们只能把它们作为辅助性的手段;若过多地在教学中把目标指向于听力能力的培养发展的话,显然是犯了重大的方向性错误,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还会妨碍读、写和说的能力的培养;其四:教师用英语授课来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做法,只能适应旧

4、的英语教学大纲的高中毕业目标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的 6 级(高中一年级)目标就应该已经实现它,在高二以后应有新的提高和突破;其五:在以测试代替训练的做法中,应试指导思想在主导着。测试题可能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但这种形式不宜过多,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是活泼的,热情奔放的,善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也是易情绪波动,易受挫折的。不能以冰冷的测试模式压抑、扼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性;其六:教师在专门的听力课教学中,存在着方法不科学,过程处理简单化的现象。葛文山等曾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教教材”现象。现实也确实如此。教师的做法局限于“放音、做题、对答案 / ”;教

5、师只是对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忽视了听力技能、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七:学生接受听力材料的场所单一(只在教室中),形式单调(录音磁带或口语表达内容),时间有限(只在课堂上)。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我在观摩听课中以及高考的口语加试主考过程中,更了解到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口语水平层次很低,这就更加提示我们,不能依赖口语表达内容来提高听力,而问题正好相反,要加大力度在四会并举的同时,切实提高师生的口语水平。如何纠正听力教学过程中的偏差,摆脱盲目的实践,提高中学外语听力教学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在听力教学实践中既要提高

6、学生的听力技能,增长语言知识,更要在听力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英语文化意识的发展。从培养人、发展人的高度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以及过程和评价的发展性。其次,教师要明确听力理解能力的形成机制。两个人同时听到一个脚步声,会有不同的理解反应;一个人听到另一个人不同时间的脚步声,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推断出行走者所处的不同状态。理解的实现取决于客观的声音和听者的经验、心理状态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听力理解的实质是听者(学生)对所听到的声音材料(英语)的理解。因而我们在听力教学中要把握好语言材料的选取和运用,要以新课标为指导,适应学生的实际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同时又要运

7、用好所选取的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和意志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听力教学目标,它是新理念与具体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新课标分别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对不同级别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高中毕业要达到 8 级水平,而第 9 级是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也可以作为普通高中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见新课程标准)。关于 8 级听力目标的描述中,注重了交际目的的实现(能识别不同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态度,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材料难度是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以及广

8、播电视英语新闻;还涉及了对语用功能的把握(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虽然没有关于语速的描述,但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和大意的要求,以及 6 级目标中关于正常语速的描述,让我们在解读时明白了,学生应该适应正常生活状态下的语速。第四、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掌握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群体的共性,尊重差异性,注重发展性,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要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增加学生的知识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具体地,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些做法:1. 继续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听说读写四会并举有所侧重的原则,在加强读写能力培养的同

9、时,保证听力技能始终得到适当的锻炼,增加听力实践机会,把读、写与说的材料作为有效的听力提高的辅助手段,在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中,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读写说能力的材料,全都让学生用耳朵去感受和体验一下,既巩固复习了读写说的内容,又增加了听力实践。2. 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把课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提高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也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关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听力理解提供知识经验的准备。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的餐饮习俗差异;西方公共场所的女士优先的优雅风范;西方倡导的个人奋斗、自强

10、独立的价值观;中西方对赞同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思维方式;等等。教学中要始终关注中外文化差异。比如 farm 这个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它在英语中是指一定规模的农、牧、渔、养殖业的生产场地,而不能简单地教了个“农场”这个意义,引起误解,教师更进一步可以把中西方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介绍给学生。汉语中有个习语“错过这班车,错失良机”,而英语中用的是 miss the boat 等。3.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以便以其口语表达来增加学生的听英语机会,锻炼并提高其听力水平。语调、重读、弱读、连读、变音、失去爆破、语气、语流、语速等各方面都要准确表达,而且课堂用语力求丰富性。结构、用词

11、和语言难度要注意层次性、变化性,用自己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感知英语的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语言时不至于感觉“失真”,产生消极情绪,以至影响听力理解能力发展的实现。4. 教师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要具体分析材料的内容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使用,教学材料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描述是否相适应,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据此对某些材料删减或通过适当的调整,降低难度和要求。比如:在人教版高二(上)第十单元中有一篇听力材料是要求听美国的天气预报,这个材料的话题内容是新课标 8 级目标要求,难度较大;在课堂上我们可删去它,或者通过直观的图示提示,通过充足的听前活动设计,降低问题难度,让学生明确要关注的问题,并向

12、学生明示,这是一篇富挑战性的高难度、超要求材料,以防挫伤学生的信心;同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因势利导,对他们的任何成绩都要肯定,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体会成功理解后的喜悦。5. 为了做好课堂听力教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中的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以此为指导,积极留心组织和搜集相关的有声材料,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时新材料,充实课堂听力内容,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听力经验体验。6. 让学生精听和泛听结合,关注学生的感受,减少测试性练习,同时摒弃放音做题对答案的做法。在听力培养中要激发兴趣,渗透英语文化知识,注重技能和策略培养,帮助

13、学生树立信心,在听力中体验运用技能策略,了解信息,欣赏语言的成功快乐,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抛却了听力体验中更具价值的东西:培养听力过程中的信息筛选、记忆、联想、推测、归纳、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调、语气、背景等非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满足人的发展中的求知需求和情感需求。7.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优势,丰富教学手段,行之有效地运用网络、电影、电视节目中的音画,有效地把视与听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听的实践。视频能帮助促进学生的理解,画面与声音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听的乐趣,增加成就感。8. 对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分析,不可简单地批评,要提出建设性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14、,及时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听力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更不能产生心理障碍。9. 把听力教学延伸至课堂外。鼓励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感知英语。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校园英语播音活动,听英语歌、唱英语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英语节目,看原声影院等,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沉浸到英语的氛围中去。10.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利用网络等手段增长见识。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看涉及外国生活的影视内容,促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11. 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创新,善于思

15、考和发展,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经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听力理解能力的发展才能够顺利进行。12. 建立积极的听力评价体系,确立新的教学业绩观,而不能只关注考试得分。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指导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建设性形成性的既有利于发展英语听力能力,又有助于树立信心、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性评价,促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和谐统一,真实有效地记录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之,只要教师坚持学习,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积极改革传统做法,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业绩观,按照新课程标准目标描述要求,积极努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参考资料:葛文山,郭慧,刘桂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3)(1-5),2005 年,北京;刘守兰,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年;宋德如,孔锴,现代教育新理念解读(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