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548154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节 水蒸发太阳辐射 陆地水流回海洋地心引力 水循环成因(内因:水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海上间循环(海洋大气),陆上间循环第二节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负极)和氧气(正极)(体积比:2:1)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氢气:常温下是气体,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常温下是气体,易燃,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水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是液体,4时密度最大第三节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P=m/v。 【 1g/cm=1103kg/

2、m 】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一样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质量相等,密度越大,体积越小;体积相等,密度越大,质量越大。】1ml=1cm,1L=1m。 量筒和量杯测量质量第四节压力: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力特点: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单位:帕(Pa) 【1Pa=1N/】压力效果: 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 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

3、一深度,液体向个个方向压强相同 【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第五节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F浮=G排液=P液gv排 F浮=G物 F拉密度计:测量物体密度(下大上小,刻度不均) F浮G 上浮 物体密度水密度 上浮 F浮G 悬浮 物体密度水密度 悬浮 【物体完全被 F浮G 下沉 物体密度水密度 下沉 水浸没的情况下】第六节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纯净物)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溶解后得到的物质(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血液等)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牛

4、奶、肥皂水等)第七节酒精灯:【火: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石棉网作用:受热均匀】【三分之一酒精灯体积三分之二】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成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能溶较多的溶质:浓溶液,能溶较少的溶质: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百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温度 2.溶剂、溶质的性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配制溶液:计算、称量、溶解。

5、】称量溶剂用量筒稀释加溶剂; 浓缩蒸发溶剂、加溶液。(稀释时,m溶质不变)第八节明矾:传统的净水剂,含有铅。晶体:形状规则,固定熔点。活的晶体方法:1.蒸发溶剂(用于所有饱和溶液)2.冷却热饱和溶液(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饱和溶液)第九节我国的水资源:空间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年际变化大。水污染原因: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 2.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 3.农药净水方法:1.沉淀法 2.过滤法 3.蒸馏水过滤法要求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页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斜液面时,烧杯靠着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

6、滤纸一端;漏斗紧靠接收液体的容器内壁。【玻璃棒作用:引流】第二章第一节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km。 大气温度:-842500大气作用:保护地球 2.大气的气体都是人不可缺少的 3.臭氧层 4.水蒸气、尘埃成云致雨大气层分为: 1.对流层:0-12千米,气温随着高度上升而下降。(每上升1000m,温度降低6) 空气变化在对流层。有强烈的空气对流(上部冷,下部热)两级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2.平流层:12-55km,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飞机一般飞在平流层,没有空气对流。 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3.中间层:55-85km,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有明显空气对流。 4.暖层,外层:85-1000km,

7、气温随着高度上升而上升。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对流形成: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第二节天气主要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天气:短时间内大气的综合情况(跨风、下雨、晴转多云)【多变性】气候:某一地区较长时间内(多年)天气的综合特征(终年高温)【稳定性】天气是气候的具体表现,气候是天气的综合概况。【蜻蜓低飞气压低,湿度大的天气下,蜻蜓因翅膀沾露珠而变软,从而低飞】气温:空气的温度(近地面大气的温度)测气温:百叶箱距离地面1.5米高度,放在阴凉处,百叶有通风作用,百叶箱内温度比箱外低,箱门朝北。温度计:普

8、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日/陆上:最高温度14:00,最低温度:5:00-6:00(日出前后)日/海上:最高温度15:00,最低温度:6:00-7:00年/陆上:最高气温七月,最低气温:一月年/海上:最高气温八月,最低气温:二月【日较差: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第三节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数值:1.01105Pa=760mm汞柱(水银柱)=10.3m水柱 【标准大气压】测大气工具: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准确)流体(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高度越高,气压越小。【高度每上升12m,气压下降133Pa(在2000

9、m范围内)】第四节低气压:阴雨天气。 高压区:晴朗干燥。 【梅雨季节:气压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大气压应用: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第五节风的定义: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两个基本要素:1)风向:风吹来的方向,用方向标测量。 2)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风速仪测量,用风级表示。第六节湿度定义: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在水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干湿球温度计:干球温度及、湿球温度计(内部有

10、湿棉纱包着)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能力下降,从而达到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水汽凝结条件:1.温度足够低 2.相对湿度达100%(足够水汽) 3.凝结核降雨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形成降水降水类型:雨、雪、冰雹。 (测量水量:雨量筒、雨量杯) 单位:mm第七节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天气阴晴,气温高低,降水概率,降水多少,风向风力,灾害性天气。锋面: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分为冷锋,暖风。(锋面上天气较复杂)气团运动过境时过境后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阴雨、大风、降温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晴朗【短暂性】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阴雨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晴朗【长时间】

11、常见天气系统:高压、低压、冷锋、暖锋、台风。第八节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天气分为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 我国海南纬度低,气温高,漠河纬度高,气温低 迎风坡:温热、多雨。背风坡:降水少。(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为什么迎风坡降水多暖湿空气沿迎风坡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2)【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3)【海洋和陆地的性质】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为4.2103焦(kg)表示的意义:一千克的水,温度上升1时所吸收热量喂4.2103焦。 夏季陆

12、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海洋因素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洋(临海地区)冬暖夏凉,温差小;陆地(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温差小。4)【季风】 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夏季同纬度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风】 海洋气温低,气压高 陆地气温高,气压高冬季同纬度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风】 海洋气温高,气压低形成季风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性质(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赤道多雨,两极少雨)第七节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以东以南的地区。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我国季风气候主

13、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充沛。 对人类影响: (1)雨热同期对生产有利(2)地温常形成寒潮、暴雪 (3)降水年级变化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夏季风不能到达我国西部地区(非季风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1.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 2.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3.日照充足(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影响中国的三种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水寒潮一般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台风带来大量雨水。【大西洋飓风,太平洋、印度洋台风】二氧化碳起到保温作用。温室效应。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

1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第三章第一节节律性行为: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具有一定节律性) 【昼夜、季节、潮汐】动物常见的感应性:1. 向光性:对光照的反应。(如向日葵等)2. 向地性(指根):指向地球核心3. 背地性(指茎):垂直于水平面往上长,对重力和光的反应4. 向触性:对触碰的反应。(如捕蝇草、含羞草等)含羞草最敏感部位:羽状复叶。5. 向水性(指根):根朝着有水源的地方生长6. 向热性:对温度的反应(如食人花等)7. 向化性(指根):根朝着有化肥的地方生长 秋天扫落叶,这是植物对温度、季节的反应第二节1. 生长素发现: 达尔文(英国)胚芽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对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