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546760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出自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五册。是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文章揭露了当时社会一大部分人的病态“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热烈地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再结合本文特点与学生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 梳理本文脉络,正确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2. 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品味本文夸张和讽刺的特色;3. 深入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要以学生特点为依据,了解学习对象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学习心理特征等等。同时又要兼顾

2、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综合多方面因素,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2.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时代意义。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文乃契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属西方文学,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能造成学生的理解难度,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特点,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综合以上,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五 教学过程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紧扣教材,由浅入深,注重步骤的内在联系性,引导学生研读教材,研习教材,认真理解教材,经过讲授,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合

3、作交流,达到理解教材,解决问题的目标。课时安排:两课时(由整体感知到局部揣摩,由大致略读到精读: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了解作者,社会背景,文章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第二课时:分析文章主旨以及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1. 第一课时:(1) 课文导入: 当代很多人喜欢明星,甚至疯狂地追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仅是因为明星亮眼光环,还有明星刻意表现的“酷”,如带墨镜,竖衣领,异装打扮今天我们也会见识到一位名人,同样“酷不可挡”,甚至更胜一筹,可是这真的是所谓的“酷”吗?我们且待分析。(2) 作者介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

4、师。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极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专制制度。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3) 社会背景:十九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

5、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4) 分析本文结构,了解本文大意:第一部分(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以及思想性格第二部分(637段):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以及结果(失败)第三部分(3840 段):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5) 合作探讨:为什么别里科夫会成为“套中人”?a.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是因为什么原因别里科夫成为套中人,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或是生活里引以为鉴。b.明确: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自身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6) 分析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例证分析):a

6、.固步自封,排除新事物新思想; 例:柯瓦连科,瓦莲卡骑自行车事件,别里科夫的反应,先是说“成何体统?”,后又到科瓦连科家里劝说“举止行为不可随便”。b.胆小多疑; 例:别里科夫躺在被子里总感觉恐怖之极。生怕会出什么事情,生怕阿法纳西会宰了他,生怕窃贼溜进家来c.极力维护现行统治秩序; 例:任何违犯、偏离、背弃所谓规章的行为,虽说跟别里科夫毫不相干,也总让他忧心忡忡。如把比较调皮,经常违纪的二年级学生彼得罗夫以及四年级学生叶戈罗夫从学校开除。(7) 布置作业: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2. 第二课时:(1) 合作探

7、讨: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a.设计意图:解除大部分学生的疑惑,让学生明白为何一个胆小如鼠的人能够管制全城的人。b.明确: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

8、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2) 总结文章主旨: 揭露了当时社会一大部分人的病态“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热烈地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3) 本文的现实意义(主要是生生互动交流):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思想上的、习惯上的等等。这些“套子”束缚着人们,阻碍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一个打破“套子”的问题。(4) 本文夸张与讽刺的特色:a.夸张手法主

9、要表现在夸张人物形象;夸张人物的作用;b.讽刺手法主要表现在是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丑陋和可憎;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5) 总结课文:a.学生自主寻找相关事例,共同探讨别里科夫的形象;b.师生互动,归纳中心主旨;c.教师引导和总结学生对于本文时代意义的交流讨论,深刻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6) 布置作业:a.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b.我们周围有没有“套中人”,如何让自己不成为一个“套中人”?六 板书设计死亡婚事言论思想行为生活习性衣着打扮怪有形的“套子”:a.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

10、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b.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无形的“套子”(主要在思想方面):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七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从总体上遵守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第一,从学生实际和本文特点出发,合理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第二,采取了由整体感知到局部揣摩、由略读到精读,结构较为严谨,内容较为清晰,授课由浅入深,兼顾步骤的内在联系性,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研习教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再辅以训练,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生互动不够,教学设计还有待完善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