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54301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百分数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2、通

2、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 10%”等等。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在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之后,紧接着就是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教学,为以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铺平道路。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根据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

3、,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一、巧铺垫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练习。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习新知的障碍。二、轻松衔接在准备工作做充分之后,出示了例题:比较0.741、75%、0.739、72.8%这组数的大小。遇到问题,寻找突破口时,就比较轻松了。学生脱口而

4、出解决方法:转化成统一的数。转化成什么数?立刻有的学生说都转化成小数,有的学生说转化成百分数,还有的说两种方法都可以,这时老师就可以进行板书了,转化的方法自然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旧知铺垫,一切水到渠成。本节课老师只需进行关键之处的强调,一是72.8%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分子是分数,应同时扩大,不能只扩大分子。二是0.741写成分数是741/1000,应分子分母同时缩小,三是如果去掉或加上百分号就是把数字扩大或缩小100倍。三、错中巩固在学习了互化方法后,首先是判断正误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找错中巩固知识。7=7% 、0.9%=90 ,学生首先想的是正确答案,然后寻找错

5、误原因,使以后自己不再出现类似错误。虽是一节简单的课,但上下来之后,学生兴趣盎然,学生感受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教学反思:是反思激起了探究的欲望1/9=0.111 2/9=0.222 3/9=0.3334/9=0.444 5/9=0.555 6/9=0.6667/9=0.777 8/9=0.888这是学生们告诉我的,您注意到了吗?今天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我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出示例3后让学生尝试把分数3/5、2/7写成百分数,很快就有学生发现3/5好写,先写成60/100再直接写成60%就可以了。但这个方法对2/7可不行了,这让学生很为难。于是我引导提问“我们经常

6、使用的解决新知的策略是什么呢?”平时学完新知后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反思获取新知的方法,学生已经总结出“将新知转化为已掌握的知识”是解决新问题的最常用策略。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很快意识到可以把2/7先写成小数,小数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学生们都投入地计算,“拦路虎”又来了,“怎么除不尽?”一个学生自语。我又问“怎么办?”“取近似数”几个学生异口同声说。是啊,反思的习惯时时刻刻调动着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也同时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把1/5 1/4 3/8 1/3 5/9改写成百分数学生完成后交流,我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法的思路,一名学生说“1/5 1/4 如果能记住他们是小数0.

7、2 0.25,可以很快地写出百分数20% 25%,比先写成 20/100 25/100来的更快,而且这种例子还有很多,1/8 3/8 5/8 7/8 1/4 3/4 1/5 2/5 3/5 4/5 1/25 甚至一些除不尽的像1/3我已经记住它是0.333,我认为记住这些例子会在很多情况下帮助我,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正确率。我还发现了很有趣的规律呢”。他说出了上面的规律,听得其余学生很是惊异。下课铃声刚一落,没有一个走出教室的,原来都在计算,验证刚才学生的说法是否正确。 这就是反思的“功劳”,可见坚持引导学生反思,养成主动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何愁没有积极探究的课堂,没有主动创意的学生?这就是

8、我追求的高效的课堂,灵动的学生。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这个学期我们刚教完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好坏参次不齐,基础不好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总觉得无处着手,理不清头绪,很多题目,看似很像,就会乱成一团。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欠深层的理解,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目标定位,对一些常规和非常规的问题的功能还没有很好的落实,二是对如何进行百分数问题的教学策略还不是很到位。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一些好的的方法,也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教师可以这样做: 1、 两个两个转化,一个也不能少。要让学生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根据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百分数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单位

9、“1”的量,部分量,分率(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要会找单位“1”的量,要会区分哪个是部分量。2、要解决好常规和非常规的问题的功能互补,理出常规的有哪些类型,非常规的又有哪些类型,可以进行分课时的专项训练。3、重视分析题中的数师关系,让学生从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反馈时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主要是知道: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部分量;部分量分率(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4、为学生提供一些灵活而又多变的解题策略,百分数应用题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画线段图,再结合分析法、综合法进行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5、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

10、多样化和优化。百分数应用题教材上要求用方程解比较简便,算术方法并没有太多的强调,但基础好的学生对于算术方法却比较喜欢,但也很容易做错。还有些学生结合线段图也会根据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来解题。因此,针对这些情形,我们都希望学生抓牢这些不同策略的共同点,先画线段图,再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解决,期础不大好的提倡方程法优先,基础好的要求能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在采用这些方法的同时,我们老师最好还要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那就是解题的九步曲:1、阅读题目要细心,2、理解题目问什么,3、找出合用的资料,4、依题意画思考区,5、用数学语言表题意,6、列式清楚不偷步,7、估算习惯不可少,8、

11、计算认真不涂快,9、检视答案合理性。 我想在实践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能做个认真钻研的人,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研究我们所教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专家先辈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我们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学生也会学得更轻松,更有成就感。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下来感到基本比较顺,在课中有几点惊喜:一、学生们的想象力已经初步形成,这对于学生们认识图形很有帮助。这一点体现在:1、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很清楚:在没有课件演示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讲解:圆柱的上底面收缩变小,在收缩变小,最后收缩成了一个点,这样圆柱也就转化成了圆锥。学生们通过头脑中的想象,很快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2、对高

12、的认识与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测量,理解了圆锥侧面积上的直线是扇形的半径,但半径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测量。3、直角三角形沿一条高旋转一周之后就是圆锥。二、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正在逐步地形成。通过学生们课上精彩的发言,体会到学生们已初步具备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这一能力进行新知的学习。三、教师的灵感更闪光。在原教案中,自己设计的是老师先进行演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之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自学。在进行教学中,学生们对圆锥体的基本特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先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后老师再进行演示,效果一定会更好。果不其然,学习的效果真的很好。这使我再一次体会

13、到老师灵活驾驭课堂会使学生有更大的收益。圆锥的体积教学心得体会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的教学,让我学习和积累计了很多的教学经验。教学时我先设计了“一堆圆锥形小麦”的简单情境让学生来体会圆锥的体积的含义,并提出“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用学具倒水)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三倍;并能运用这个关系来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实验前我先让学生让

14、学生凭借直觉大胆提出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同时在猜想中明确探索的方向。学生可能猜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在形成猜想后,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得到结论,既促进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又符合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后,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在练习设计上,遵循了从易

15、到难的原则,我从基本题入手(已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过渡到分析题(判断题),发展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测量和求操场上的沙堆的体积),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后感觉到遗憾的是,由于学具的关系学生参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面很广但小组合作分工不太合理,至使个别学生不是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实验中去,这样少部份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虽然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但合作意识还需加强。小组内学生的试验完成默契还需加强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综合复习了圆柱和圆锥部分的知识以后,练习题也做了不少,可我发现许多同学仍然在某些题上频繁出错,或隔一段时间再做就会出错,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他们还是没有真正理解题意,怎么办呢?经过思索,我终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在于我的引导方法不对,如: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1)前轮转动一周,前进了多少米?(2)如果每分钟滚动15周,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对于这样一道题,我总觉得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因此每次只是抽学生回答一下:第一小题其实是求什么?(底面圆的周长)第二小题求的是什么?(圆柱的侧面积)。并没有多想学生理解不理解。而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