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说课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54130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说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低年级说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低年级说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说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说课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理念: 本设计立足“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抽读、分段读、指名读、比较读、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识字,读中体会。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会聆听,学会在交谈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把朗读课文,想象说话,识字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设计以一个美丽的故事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主动学习大胆想象,在读中体会不同的语气,在玩中学会记忆字形的方法。 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并能学习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

2、,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以及“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

3、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低段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采取情境教学的模式,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反映课文的内在意义,刺激孩子形象思维对具体物象的感知力,帮助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古人云

4、:“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 1、复述法: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法:“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合作探究法: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文章某片段的理解。学习方法:因本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图文结合、字句结合、互帮互助的方式,在游戏中学的形式,来学习文章及生字,其次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图、读中说话、读中想象、读中悟情。五年级语文课

5、程标准中说,语文教育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搭建师生对话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师生互疑共同求学的场所,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以及“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1、让学生朗诵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以古诗导入,把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与外国的文学作品通过“鲈鱼”联系在一起。既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

6、的兴趣,增强了对文本的亲切感,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对理解文本作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处理。在课外延伸时,举行讲故事比赛有关中外名人因受到启示而成功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但让学生融合中外文化,还让学生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我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

7、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3、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解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问难入手,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

8、极性。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对课文质疑,归纳起来主要有: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我”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时我以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在交流“父亲要我放掉大鲈鱼,是不爱我吗?”这个问题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相同意见的学生为“一派”,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展开一场“小小辩论比赛”。辩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强烈参与感,老师通过恰当地引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辩论言而有据,句句有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综合能力,达到了学习

9、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4、注重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理解文本。注重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理解文本,借助对话还原生活。当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四、说学法指导1、勇于提出问题,小组探究问题。2、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的语句。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创设情境-疏通文意,感知课文-推究文理,把握目

10、标-小结练习,实践提高教学过程:1、引言导入,设置悬念。首先我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2、引导初读,整体感知。让学生借助拼音,通读课文。体会情感,加深理解课文。3、 图文并茂,突破难点4、自主识字,培养识字的能力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 多认少写”。我只做了生字卡,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借助拼音识记生字,然后再生字卡上认读生字,培养他们多种识记方法,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识字兴趣。5、大胆质疑,获取科普知识 只有大胆提问,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科学知识。6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别人发言认真听,读书时眼到、心到、口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