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53755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散文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在初中散文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赏析散文的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自然美、含蓄美和音乐美,提高他们品析语言的能力。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可见,散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其实主要就是语言的品味。那么,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又如何指导学生品读语言呢?一、 加强朗读,品析感知散文的语言魅力。朗读是品味散文语言最基本的

2、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形成语感,而语感恰恰是我们品味语言最有利的法宝。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响起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大声的诵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而不是匆匆忙忙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散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朗读与品析的结合。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可设计这样的几个教学环节,将品析与朗读结合起来:(一)听读生情:倾听朗诵,勾画出描写紫藤萝的句子,说说作者对紫藤萝花是怎样的情感;(二)精读形美:用喜爱、赞美的情感朗读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句子,并

3、结合句子说说紫藤萝美在哪里;(三)品读神美:形如瀑布的紫藤萝,让作者欲摘不能,只能伫立凝望,不禁陷入沉思,回忆起十多年前的藤萝,那么,十多年前的藤萝是什么样的呢?谁发现了;(四)赏读语言美:要想表现出紫藤萝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就必须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文语言或修辞贴切,或用词生动,或含义隽永,传神的表现出了紫藤萝的美和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一两处画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五)再读创造美:作者仅仅是告诫人们要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朗读,“不仅是照本宣科,还要求对作品内容的正确表达”,“它同时意味着对作品进行解释”(邵燕祥语)。读书要与品析结合,促进学生体验、感受、领

4、悟文本,达到“发自于心,源自于情,吐之于声”的境界。再好的朗读也不能代替散文教学的全部。朗读必须与启发式的精点精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散文教学目的。只讲不读,学生难知书中味;只读不讲,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二、 比较推敲,品析揣摩散文语言的精妙。比较推敲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对文本内容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换一换等方法给文章设置一个参照物,从而让学生明白文本语言的精妙。如教春一文,读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将“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词语提到句首修饰“小草”好不好呢?“偷偷地”和“钻”能不能换成“暗暗地”和“长”呢?让学生品读、推敲、切磋,领悟到:如果按照语法

5、常规表达,这句话应说成“嫩绿的小草不知不觉地从土里长出来”,而课文中的句子修饰语后置,或者说修饰语独立为另外分句的谓语,使长句化短,更加口语化、情趣化,同时也突出了后置成分:“嫩嫩的”,指质地;“绿绿的”,指颜色,表明生命力旺盛。草,植物名词,习惯上用“长”搭配,这儿用“钻”,表示自主的、有意识的动作,健壮有力。“偷偷地”一般用来写人的,说“小草偷偷地钻出来”,是语法上的超常搭配,构成了修辞上的比拟,从而将春天的“小草”人物化,描画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抒发了作者的兴奋和赞美之情。 我在上济南的冬天时,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济南冬天的温晴暖和的特点,出示一组对比句子,请学生品味。原文一:山坡上

6、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些雪。改文一:山坡上躺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躺着些雪。原文二: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改文二: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会冻上,学生在这两组语言的品味比较中,很快读出原文“卧”、“不忍得”词语,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而改文只是在叙述情节。这种比较揣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好地明白文章的主旨。动作体验,品析感悟散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三、 动作体验,品味感悟散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对于作品中一些运用的非常好的动词,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模拟演示这些动作,通过模拟体验、结合生活经历感悟语言的

7、优美。 背影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就是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情节,读来确实感人,看到“穿过、爬、探身、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后,我引导学生模仿当时的场景体会父亲做那些动作是怎样吃力的(父亲年老体衰,是一个胖子又身穿棉衣棉袍),从而感受到父亲心甘情愿为儿子奔波费劲吃苦的情怀。由此可见,运用动作模拟确实能有效地理解语言的内蕴,提高分析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些描写感情的文字,学生单纯的思考就很难品味出其中的妙处。此时动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经过体验式语言品味,学生的自身体验便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成问题了。(一)推敲关键词语的精当。很多散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语言使用的精当。我们学习散文,欣赏精彩语段,也可以从品味关键词语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