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哂由与点”别解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53720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哂由与点”别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孔子“哂由与点”别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哂由与点”别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哂由与点”别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哂由与点”别解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薛佩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下列简称?待坐)是高中语文根本篇目之一。对于?待坐章的思想内容,从宋儒以来,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孔子“哂由与点的态度,却又众口一词,即都认为孔子是嘲笑子路、赞赏曾皙的。被誉为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大教育家孔子何以“哂那个直率述志的子路,而“与那个狂简无礼的曾皙?孔子何以后而不发,把个课堂搞得冷冷清清?这些是持孔子“哂由与点论者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而清代作家文康对这个问题却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颇为新颖的见解。文康在其所着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通过书中一个重要人物安学海之口,写了一大段评论?侍坐的文字。安学海在小

2、说中是一个假道学的典型,但在这一回,他却一反常态,反起宋代大儒朱熹、程颐等人,这与原人物形象很不协调,因此可以认为安学海的观点实质上正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文康是清朝大学士勒保的次孙,他晚年写作?儿女英雄传时,“荣华已落,怆然有怀,命笔留辞,其情况盖与曹雪芹颇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40页)因此,文康在小说中写出这样的话也就不奇怪了:“大凡我辈读书,诚不得不详看朱注,却不可过信朱注。“须要自己拿出些见识来读他,才叫着不枉读书。(原书第775页)则,作者拿出了什么“见识来读?侍坐的?书中写到:“四子在夫子面前侍坐时节,夫子正是常识三子,并未驳斥子路,不但未曾驳斥子路,转有些驳斥曾皙。(同上)如果

3、认真研究这一“见识,我们会发现文康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一、“哂由并不是驳斥子路。“四子侍坐,以齿为序。(朱熹注)子路年长,曾皙次之,冉有又次之,公西华最幼。按年龄次序子路率先发言,答复孔子提问,完全是符合“礼的其次,?礼曰:“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那么对。孔子问志,学生述志,而且“答是所问,也完全符合“礼的。再其次,子路所述之“志是实事求是的,是孔子早就了解并予以首肯的。?论语中屡次写到孔子对子路为政才能的评价,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治长篇)“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论语颜渊篇)“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篇)“政事:冉有,季路(?论语先进篇)可见孔子对子

4、路十分常识,事实上,子路也做过季孙氏的宰相和卫大夫孔悝的宰相,可见子路述志时并未说大话。何况子路并未忘记使民“有勇且知方也,这实质上也就是以礼治国。从上述情况看来,孔子没有驳斥子路的理由。则他又何以要“哂子路呢?“哂,按?词海解释,有两义:一是“微笑,如“微博一晒;二是“嘲笑,如“为后辈所哂。孔子“哂子路无嘲笑之意,只是一种不太称心的微笑。孔子“哂的是子路“其言不让。姑且不说子路率尔发言是否是“不让,从另一角度看,如果子路“谦让了,不“率尔发言了,则该谁先发言呢?应该是曾皙。曾皙是?论语二十篇中只出现过一次的人物,孔子对其他三子是了解的这在?论语中有屡次记载,而对曾皙却不了解,因此,当孔子问“

5、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时,一门心思是在曾皙身上,想听听曾皙之志。偏偏曾皙一味鼓瑟,不予理会,大弟子子路只好“率尔对曰,引待孔子不满,孔子不满的是子路没有眼色,没有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即让曾皙先发言。其实,纵观曾皙的表现,即使子路不率尔发言,他也不会首先发言的。他一定要让三子全部说完,他才来个“异乎三子者之撰;因此,导致孔子不称心子路的原因在曾皙。?论语公治长篇记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而志?子路曰:颜渊曰:子曰:在这一章里,子路先述志,接着颜渊述志,最后孔子述志,孔子并未因为子路先说而“哂他。可见?侍坐章孔子“哂子路不是“哂子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发言,而是哂他未能让曾皙先发言。总而言之,孔

6、子未曾驳斥子路,而只是有些不称心;而这不称心又是由于曾皙不肯发言引起的,孔子对曾皙的不满是显然的。二、孔子是驳斥曾皙的。孔子发问时,曾皙在弹瑟,子路率尔发言后,按次序轮他发言,可他弹瑟不予理会。孔子无法只好点名让冉有、公西华先说,这两个人一个比一个更谨小慎微地谈了自己的志向后,照理应该由曾皙发言了,可他仍在弹瑟,孔子见“启而不发,只好直呼其名:“点,尔如何?点了他的名,他还要再弹几下瑟,接着发表了驴唇不对马嘴的“沂水春风不着边际的话。他的所作所为,有哪一点符合“礼?其次,孔子是问:“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也就是孔子常所说的“天下有道那么见,无道那么隐。(?论语泰伯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来实

7、现自己兼济天下的志向;而离开“仕,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孔子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篇)孔子一生凄凄惶惶,到处奔走,其目的就是为了求仕,三月不仕就惶急得不得了。可惜他一生未能作到大官,晚年回鲁办教育,还念念不忘,甚至想“乘桴浮于海,到海外去实现他的志向。不仅自己这样,孔子还要求他的学生在“天下有道时出仕,孔子的问话正是表明了这一点。曾皙所说的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的局面,显然不是出仕遂志,这种答复可以说是戳到了孔子一生的痛处,孔子喟然而叹:“吾与点也!这决不是赞扬曾皙的志向高远,而只是慨叹曾皙与自己一生相同,已走向穷途末日,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许多人只看到孔子“与点,

8、而不看到“喟然而叹,不能体会孔子当时的心情,所以不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第三,从孔子答复曾皙的发问,也可以看出孔子是驳斥曾皙的。孔子虽然不称心子路率尔答复的态度,但并未否定他从政的才能而对冉有公西华得国而治的态度。从政的才能也是赞同的,孔子不称心的是他们过分谦虚了:“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而曾皙妄图不得仕便到达礼乐治国的结果,这不仅是一种空想,而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所以孔子在评价子路等三子之后,只字不提“沂水春风之类,正反映孔子赏识三子与自己志同道合,而不满曾皙无所作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康对?侍坐章的见解是新颖而正确的。而“哂由与点论者,其观点从基本上说都未跳出宋儒所规定的框框。一九八八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