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537205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留守小朋友教育问题民乐县顺化乡寄宿制小学 保发家 【核心词】留守小朋友 行为习惯 关爱 委托监护人 【摘 要】留守小朋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特别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她们发明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所谓留守小朋友就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她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4岁如下的孩子。 留守小朋友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她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她亲属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小朋友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在对顺化中心小学的留守小朋友调查中发现,有1%的留守小朋友成绩很差,各班倒数几名的几乎都是留守小朋友。大多数教师也觉得留守小朋友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她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她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尚有的留守小朋友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并且留守小朋友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她们(她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悲观,孤僻任性,自私冷漠。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家中的老人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宠爱,承当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责,使家庭教育处在真空状态。而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

3、小朋友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 留守在家的都是年老、体弱、妇幼群体,她们既要承当过重、过多的农活和家务,还要代管留守小朋友。由于代沟所致,更心疼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予以关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引或误导,浮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 由于留守小朋友的年龄偏小,自立自理能力缺少,委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留守小朋友健康成长的系列问题日趋显现。 (一)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有的致使家务甚至是某些农活都在了留守小朋友身上,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

4、致学习成绩下降。大都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主线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有的由于对孩子们的学习督管不够或措施不当,使她们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留守小朋友与父母的分离导致家庭教育的弱化,由祖辈管护的大都因隔代教育,缺少共同的语言,家庭教育难以到位,有的甚至由于祖辈们的宠爱致使留守小朋友养成任性的性格。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她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此外,由于她们长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教师一起对留守小朋友进行教育,因而,留守小朋友学习成绩大都不够抱负。 (二)心理问题。“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小朋友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

5、留守小朋友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小朋友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照顾,委托监护的难以到位,使她们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做好无人鼓励,做错无人指教,与外界的接触沟通很少,容易导致她们心理孤单、离群和自我封闭,这对她们后来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活状况问题。与其她的孩子相比,留守小朋友由于大都跟年迈的祖辈们或其她亲友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悉心的照顾,常常只能是埋饱肚子就不错了,在营养状况和卫生健康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此外,由于缺少正常的引导,某些孩子也容易浮现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四)道德行为问题。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

6、默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留守小朋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步产生读书无用的意识和厌学和情绪,学习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五)安全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小朋友最紧张的问题之一是安全问题。她们提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紧张孩子打架斗殴,紧张孩子触电等等。父母对留守小朋友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小朋友存在更多的安全问题和潜心的安全隐患。 留守小朋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特别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她们发明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小

7、朋友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觉得应当做好如下几种方面工作: 一、家庭要努力履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渠道,因此,父母应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做到常常与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怀和教育,最大限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同步,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状况和体现,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必要时应也许多地回家看望孩子,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可以充足运用自己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作为教育媒介,鼓励孩子要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用

8、学习和知识谋求人生发展,让她们的下一代结束留守生活。 二、学校要强化教育。 1、建立帮辅小组。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小朋友募捐, 可以捐助资金,也可以捐助衣物等东西,只要可以协助到这些小朋友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教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协助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帮她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人们庭。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常常运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理解、关怀她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予以协助。同步和她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毕学习任务,要常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协助她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建

9、立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她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对的的思想,注重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予以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协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长处,对她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她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窗们向她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教师和同窗们的承认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对的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增进学习。 、以班队、少先队等集体活动为载体,紧紧环绕“关爱、责任、诚实”,加强学

10、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特别要让“留守孩子”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留守小朋友因父母的远离,使得她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单。对于留守小朋友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常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弥补她们缺少父母庇护的空白。同步,常常开展以班队、少先队等集体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3、进一步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她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小朋友有充足的理解,懂得她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

11、特性、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她们建立起成长档案袋,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具体记录,对她们不正常的行为体现及时干预,对的引导,并进行有关怀理辅导,给她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总之,留守小朋友教育问题是一种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核心,我们要本着对每一种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庇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我坚信,只要我们对留守小朋友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怀,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热心,留守小朋友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小朋友的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一份力量吧!参照文献1、 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9 年版;2、 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3、 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