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53578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模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太阳B.金星C.月球D.北极星答案A发生日全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23题。2.图中显示了几级天体系统?()A.一B.二C.三D.四3.下图日全食照片中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A.色球层、耀斑B.光球层、黑子C.日冕层、耀斑D.色球层、太阳风解析图中显示了两级天体系统,即地月系和太阳系。日全食时,光球层被遮挡,色球层和日冕层亮度比光球层低得多,只有在日全食时,光球层被遮住才可见到。耀斑发生在色球层。答案2.

2、B3.A扬州地处32N,四季分明。读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完成第45题。(导学号51390125)4.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5.扬州四季分明的原因有()。地处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A.B.C.D.解析第4题,图中表示了地球公转的意义,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各地出现季节变化。第5题,中纬度地区因昼夜长短

3、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变化较大,因此四季分明。答案4.C5.D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四个方框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第67题。6.在四个方框中,岩浆位于()。A.乙B.甲C.丙D.甲和丙7.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B.C.D.解析第6题,只有1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因此丙为岩浆岩,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第7题,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为变质作用。答案6.B7.C8.读下图,关于图中地质构造、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向斜、地垒B.乙处为向斜、谷地C.甲处为背斜、山峰D.乙处为背斜、谷地解析由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表向上凸起为山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表向下凹陷为谷

4、地。答案D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A.B.C.D.10.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D.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解析第9题,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多为寒流,如图中的。第10题,由图可知,在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为暖流,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答案9.A10.C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导学号

5、51390126)1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岩石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解析第1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第12题,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地形主要影响土层厚度。答案11.C12.B13.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可以推知当时环境特点为()。A.气候干燥,冷热多变B.藻类植物繁盛C.全球气候分带明显D

6、.气候湿润,森林密布解析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殖质,由于地壳变动而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由此可推断当时气候湿润,森林密布。答案D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完成第1415题。(导学号51390127)14.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5.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

7、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解析第14题,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南北纬30之间),西风带位于南北纬 3060,据图可知,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第15题,世界特大城市分布地区气候以温和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土地面积较广阔。答案14.B15.A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第1617题。16.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间D.山前冲积扇17.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8、A.环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点状分布D.网状分布解析第16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聚落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而绿洲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第17题,交通线主要连接城镇,而城镇呈环状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因此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环状分布,从图中也可直接看出。答案16.D17.A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第1820题。(导学号51390128)18.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能源和发电成本最高、二氧化碳排放最少的能源分别是()。A.核能天然气B.天然气煤炭C.煤炭可再生能源

9、D.可再生能源核能19.下列电能属于绿色电力的是()。A.核电、水电B.生物能汽化发电、火电C.潮汐能发电、地热发电D.风能发电、生物能燃烧发电20.目前,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公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B.国家缺乏发展绿色电力的意识C.绿色电力价格高,市场狭小D.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解析第18题,可通过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第19题,绿色电力一般指没有污染、可以再生的能源。第20题,绿色电力发电成本高,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答案18.C19.C20.C读某海域洋流模式图,完成第2122题。21.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海域,下列世界著名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关的是()。A.

10、纽芬兰渔场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D.北海渔场22.若该图表示北大西洋海域,在北纬17附近,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最主要原因是()。A.洋流的增湿作用B.洋流的减湿作用C.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解析第21题,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海域,依次表示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在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第22题,受加那利寒流的减湿作用,沙漠在此处直逼海岸。答案21.B22.B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甲点位于北纬30,乙点位于南纬30。据此完成第2324题。23.对图中甲、乙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点线速度相等B.甲、乙两点季

11、节相同C.甲、乙两点角速度不相等D.甲、乙两点地方时相同24.若O=45,丙点为7月7日7时,且丙点在本初子午线上,则()。A.甲点为7月7日10时B.甲点为7月6日4时C.甲点为7月7日4时D.甲点为7月6日10时解析第23题,甲、乙两点的纬度数值相同,故所在纬线圈长度相等,线速度相等。第24题,根据题意,甲点的经度为45E,比丙点所在经线早3小时。答案23.A24.A25.读图,铁路PQ建设时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B.气候干燥,沙尘飞扬C.地表起伏,地质复杂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解析由图中的经纬网和海陆分布可知,PQ为坦赞铁路,该线路需要穿越东非大裂谷,所以自然障

12、碍是地表起伏,地质复杂。答案C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读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1390129)(1)此时地轴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为度,赤道上的昼长为小时。(2)此时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度。(3)此时极昼出现在范围内。(4)此时北京正值(节气)。(5)简述我国北方夏季炎热的天文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以得出,此时地轴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为66.5。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故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第(2)题,此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利用公式来计算:H=90-(23.5-0)=66.5。第(3)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出现极昼的范围在北极

13、圈及其以北地区,即北极圈范围内。第(4)题,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第(5)题,我国北方夏季炎热的天文原因主要是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答案(1)66.512(2)66.5(3)北极圈(4)夏至(5)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27.(14分)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甲)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B风带名称为。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甲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乙中(填“”或“”)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4)每年2月下旬,我

14、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解析图甲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图。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东北信风带。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2)东北信风带图略。(3)西北风(4)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冷干燥28.(10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的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差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代表地理要素的字母填在图甲相应的位置,完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相互关系示意图。a.地形b.气候c.水文d.洋流e.太阳辐射图甲(2)运用上述原理分析图乙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东段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图乙(3)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出该河流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4)该河口出产一种刀鱼,它是河中生、海里长,但这种刀鱼近年几乎绝迹,试说明其主要原因。这直接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种表现?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洋流和地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