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防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51160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童常见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童常见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童常见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童常见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常见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病防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常见病防治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病因1、维生素D缺乏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不足,没有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药物。2、日光照射不足(1)日光被尘埃、烟雾、衣服、普通玻璃等遮挡或吸收。(2)地理环境和季节的影响。3、其他因素(1)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量增加。(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3)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为不溶性的植互,不易被吸收。(4)慢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胆、肾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二)临床表现:1、初期:生后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夜惊、多汗、烦燥、枕秃,轻度骨骼改变,血磷、血钙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

2、酶正常或稍高。腕骨X线片 可无常异常或见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2、激期:常见于3个月2周岁的小儿。除初期症状加重外,主要有以下改变:(1)骨骼的改变:颅骨软化、方颅、出牙迟、囟门关闭迟;肋骨串珠、赫氏沟、鸡胸、漏斗胸;驼背、脊柱侧弯;手镯、脚镯、膝外翻、膝内翻、骨盆扁平。(2)全身肌肉松弛,在蛙腹。(3)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缓。(4)血生化改变: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硷性磷酸酶明显增高。(5)X线片: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3、恢复期:临床症状及体征

3、减轻,逐渐恢复正常。4、后遗症期: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小儿生活环境和喂养史可作诊断。可疑者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按照骨骼的改变程度分为:轻度 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中度 可见典型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膝外翻或膝内翻、囟门晚闭,出牙迟缓。重度 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膝内、外翻,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四)预防1、胎儿期预防(1)孕妇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2)孕妇饮食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素。(3)防治妊娠并发症。(4)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

4、妊娠晚期肌注或口服维生素D,同时服用钙剂。2、新生儿期的预防(1)加强护理坚持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2)对早产、双胎、人工喂养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3、婴幼儿期的预防(1)坚持母乳喂养的46个月后及时添加适当的辅食情况下继续目乳喂养至生后第二年,保证小儿各种营养素的需要。(2)多晒太阳。(3)生后四周起,加浓缩鱼肝油滴剂,每日一次,每次2滴,渐滴至56滴。(五)治疗1、活动期治疗(1)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经常晒太阳,积格防治并发症。(2)药物疗法: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并给予适量钙剂、维素C、B、A等辅助药物;治疗后3个月不好转者,应查找原因。2、恢复期治疗:多晒

5、太阳,冬季给予维生D制剂。3、后遗症的治疗: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加以矫治;胸部畸形可做腹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做肌肉按摩,“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严重者可做矫形手术。二、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一)病因1、早产、双胎、低出生体重儿体内铁由于贮备不足。生长速度过快。2、人工喂养和较大儿童饮食习惯不良,厌食、偏食等。3、急、慢性失血。4、长期腹泻、呕吐。(二)临床表现1、面色、眼睑结膜、口膜及甲床苍白。2、长期食欲不振。3、精神萎靡或易烦燥,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无力。4、肝、脾和淋巴结肿大。5、重者心脏可闻收缩期杂音。(三)诊断1、临床症状2、实

6、验室检查(1)血红蛋白低于110克(6个月7岁)。(2)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做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低色素性小细胞。(3)测血清铁、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及血清蛋白。3、孕妇孕产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四)预防轻度 血红蛋白90110克/升。中度 血红蛋白6090克/升。重度 血红蛋白3060克/升。极重度 血红蛋白30克/升。(五)预防1、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与合理喂养的必要性,普及防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知识。2、加强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及合理膳食,防止铁和其它营养缺乏。3、饮食安排。(1)提倡母乳喂养。(2)足月儿生后4个月,低于体重儿(含早产儿和小样儿)生后2个月应加维生素C及含铁较多

7、的菜汤及水果汁。(3)4个月内小儿尽量不加半固体或固体食物,以免影响母乳中铁的吸收。(4)46个月后可在两次喂奶之间给予米糊,米糊内加蛋黄,鱼泥、猪肝泥、肉末等含铁较多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每日12次,以后逐渐加绿色蔬菜泥、菜末、水果泥等。(5)4个月后可选用铁强化食品。(6)要使小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4、小儿每日摄入的铁量为1毫可/公斤为宜,每日总量不超过15毫可。(六)治疗1、消除病因2、饮食疗法(1)轻度贫血 调整饮食,使食物中富含铁质、蛋白质及维生素C(2)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 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再添加辅食。3、铁剂治疗4、其它治疗(1)有感染者控制感染(2)维生素C和蛋白质与铁剂

8、同服,促进铁吸收。5、中药治疗6、疗效观察(1)每隔4周复查血红蛋白质1次;血红蛋白升至110克/升以上,再继续治疗。(2)治疗后血红蛋白质增高10克/升以上,可继续治疗观察,增高20克/升以上可肯定为缺铁性贫血。(3)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不增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明确诊断。三、小儿营养不良(一)病因1、喂养不当(1)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者,热能、蛋白质和脂肪长期供给不足。(2)母乳喂养,不按时添加辅食。(3)突然断奶或偏食。2、唇裂、腭裂、幽门狭窄等先天畸形,经常呕吐,以致喂哺困难。3、疾病影响 婴幼儿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等致长期含量不足或食入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二)临床表现1、患儿面色及

9、睑结膜苍白、乏力、厌食及消瘦。2、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驰,头发干枯,体重减轻或不增。3、重症者,身长、运动功能、智力发育迟缓。4、根据临床表现,小儿营养不良为分3度。(三)诊断1、喂养史及病史。2、临床表现3、体重下降及消瘦情况与以前情况比较。4、营养不良的分:(按年龄别体重见附表三)轻度:体重介于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中度:体重介于中位数2SD至中位数3SD之间。重度:体重中位数3SD。5、营养不良的分类与评价方法:(1)根据儿童年龄、身高、体重的三个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及身高别体重。指标判晰以小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三个指标(见附表三)的平均数(或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

10、2SD)为标准。营养不良可分为四类,评价方法如下:低体重:即小儿按年龄的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评价标准一”(见附表三)中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值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消瘦:即小儿按年龄的身高(年龄别身高)正常,但按身高的体重(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与“评价标准二”(见附表三)中同年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照分析,如等于或高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评价标准三”(见附表三)中同性别、同身的体重值对照分析,如低于该评价标准,就是消瘦。消瘦主要反映儿童目前(近期)营养不良,外表看起来面黄肌瘦,重

11、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发育迟缓:又称生长迟缓,即小儿按年龄的身高(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而按身高的体重(身高别体重)正常。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评价标准二” 4(见附表三)中同年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分析,如低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评价标准三”(附表三)中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比分析,若等于该标准,就是发育迟缓。发育迟缓主要反映过去(长期)营养较差、目前尚可。这类小儿从外表看上去匀称,皮下脂肪不少,只是长矮小。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即小儿年龄的身高及身高的体重均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同消瘦和发育迟缓的评价方法,只是身高和体重分别低于“评价标准二”和“评价标

12、准三”。患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小儿实际上同时存在消瘦和以育迟缓,是过去和目前营养均差的表现,患儿外表看起来以瘦又小,严重都精神不振、反应低下、智为障碍。四、微量元素锌缺乏症(一)病因1、摄入不足 小儿偏食,缺乏动物食品,2、吸收减少(1)食物中含有大量植酸和纤维素有碍锌的吸收。(2)口服某些药物如四环素、青霉素胺等。(3)遗传因素如肠原肢端性皮炎。(4)急性发热疾病、外科手术、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锌的吸收。3、某些山区,土壤、水源及粮食中锌含量低。(二)临床表现1、长期厌食。2、生长发育迟缓。3、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口腔溃疡,反复上呼吸道感染。4、智力低下。5、异食癖。6、夜盲、肝脾肿大、贫血、皮

13、肤粗糙。(三)诊断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 血清锌表现近期锌营养水平;发锌表明较远期锌营养水平。局部地区测定血清锌低于75PPM或13.77微摩尔/升、发锌低于110PPM或110.7微克/克者为低锌。(四)预防1、提倡母乳喂养。2、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科学喂养,合理安排膳食。(五)治疗1、饮食方法,多食含锌量高的食物。2、锌剂治疗有片剂、冲剂、水剂等,按缺锌的程度及治疗的需要确定剂量和疗程。3、用药注意事项:(1)不能与面包同服。(2)尽量小吃含植酸盐和粗纤维食物。(3)不能空腹服。(4)注意用药浓度、服法,防止发生副作用。体弱儿专案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患有严重影响小儿机体正常发育的疾病

14、,和机体抵抗不低弱的儿童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弱儿范围:凡在体检、访 或门诊时发现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期佝偻病、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生长监测中连续二次生长曲线持平或下降者,均属体弱儿范畴。二、立案:一经发现体弱儿立即建立专案病历,根据每个体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法,并详细记载有关内容。三、管理方法:1、预约,定期平保健门诊治疗。2、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他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下确的护理和喂养。凡属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活动期佝偻病,或在生长监测

15、中的体弱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其他体弱儿童视病情而定。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适用城市保健门诊)3、结案:体弱儿经专案管理,恢复正常后予以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附:低重儿和早产儿的专案管理一、管理范围:对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低体重儿及妊娠37周前出生的早产儿要建立专案管理,重点护理。二、访视时间:早产儿生命力弱、体温极不稳定,因此必须加强访视。初生后每天随访一次,至体温上升,吸吮力增强的可改为每周随访一次,直至生后2个月。三、护理:1、保暖: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一般体重都偏低,尤其是冬季出生者体温更低下,有条件的医院可置保暖箱保暖,在缺少条件的农村可因地制宜,使用热水袋、盐水瓶灌热水加以保暖,(需用布包好置于包被外患儿躯体两侧及足底,要避免烫伤,使体温保持在36-37(肛温)。2、测体温:为了及时掌握患儿的体温变化,必要时生46小时测理体温一次,至体温保持正常范围为止。3、磅体重:体重增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