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6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51078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6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6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6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6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6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6人民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资料为共享资料 来自网络 如有相似概不负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测控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现代以后,服饰的转变趋势是(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A.B.C.D.思路解析:近代传统的长袍马褂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服饰的变化与当时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关。答案:D2.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服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近现代服饰逐渐向平民化发展B.西装在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C.男女服饰呈现出单一化的局面D.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流行开来思路解析:近代男女服饰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且地域性差别巨大。答案:C3.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苏式服装一度备受青睐主要取决于( )A.新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B.反资反封建的社会大背景C.广大人民追求艰苦朴素D.苏式服装体现了时代潮流思路解析:当时,西装被看成资本主义的象征,马褂被看成封建主义的象征。答案:B4.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服饰( )A.与阶级身份密切相连B.地域性差别完全消失C.趋向于完全的西式化D.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思路解析:“文革”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人们的思想而且服饰也逐渐走向开放。答案:D5.中国饮食文化呈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开始于(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思路解析:解答时应注意结合当时的背景,

3、19世纪40年代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答案:A6.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民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四合院是北方的典型住宅B.未曾出现完全欧化新式住宅C.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D.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趋向思路解析:随着外国人的大量来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答案:B7.下列事件曾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A.B.C.D.思路解析:解答时可从这些重大运动的积极影响入手考虑,尤其是婚姻的变化非常明显。答案:D8.清末民初,婚姻习俗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有(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对西方观念的传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变化的影

4、响A.B.C.D.思路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人们思想的变化入手,考虑新的观念、具有新观念的人物等。答案:A9.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思路解析:由土葬向火葬的变化需要人们思想的进步和政府的强制性措施。答案:D10.自行车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18世纪前期B.18世纪中后期C.19世纪前期D.19世纪中后期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代步工具的变迁,属于识记性知识。答案:D11.清政府的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是在( )A.1866年B.1896年C.1908年D.1917年思路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学习西方

5、,邮电事业随之起步。答案:A12.1873年,中国人在汉口创办的报纸是( )A.中国日报B.昭文新报C.中外纪闻D.新华日报思路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时间和地点1873年的汉口。答案:B1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 )A.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B.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C.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D.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思路解析:解答时需要注意“中国人自办”,在这以前已有广播电台的存在。答案:A14.下列影片不属于抗战结束后拍摄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火烧红莲寺C.三毛流浪记D.八千里路云和月思路解析:A项是在抗战胜利后拍摄的,B项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C、D两项也是

6、在抗战胜利后拍摄的。答案:B15.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是在( )A.1993年B.1997年C.1998年D.2020年思路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互联网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答案:A二、非选择题(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铁路控制统计表年份总计中国自主铁路外国直接经营外国控制经营1894364.2777.0021.1%287.2778.9%19119618.10665.626.9%3759.7039.1%5192.7854.0%192713040.481043.948.0%4330.2533.2%7666.2958.

7、8%193721036.141963.779.3%9797.1446.6%9275.2344.1%材料二:部分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铁路权表开筑年份铁路名称掠夺国里程掠夺方式侵占权利1878京奉英国998.70借款管理用人,续借款项权1898东清沙俄1721.00强行修筑直接经营1898东清南满支路沙俄1129.00强行修筑直接经营1898京汉比利时1332.45借款代理经营权1898胶济德国445.50强行修筑直接经营1901粤汉美、法、英、德1238.75借款管理用人,续借款项权材料三:1898年9月1日,在伦敦商订的英德协定,将长江流域的路权划给了英国,将黄河流域和山东省的路权分给了德国。

8、1898年4月28日,在彼得堡商订的英俄协定,将长江以北划给俄国筑路;作为回报,俄国约定不在“扬子江流域要求任何铁路让与权”。1899年2月1日,英国和美国也达成了协议,原先由美国合兴公司控制的中国粤汉铁路允许英国中英公司投资,作为对等条件,中英公司也允许合兴公司分享广九铁路的投资利益。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在18941937年控制中国铁路的哪些情况?(2)依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掠夺中国筑路权的问题上呈现出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3)材料三中一系列的规定,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路解析:第(1)问考查读表能力,回答时切忌长篇大论,

9、依据表中的数字即可得出结论;第(2)问主要从掠夺的里程、掠夺的方式等方面分析特点,原因则应从帝国主义国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竞争方面思考;第(3)问说明的问题需要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帝国主义之间、清政府本身等角度入手解答。参考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攫取了大量中国铁路的控制权,中国自主经营的铁路不到1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抗日战争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这种局面依然没有改变。(2)帝国主义掀起公开掠夺中国铁路权的高潮;参加国多,竞争激烈,掠夺量大,涉及地域广,既掠夺筑路权,又掠夺经营管理权。(3)列强在争夺中国铁路权的问题上,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勾结,他们自行签约在中国划分势力

10、范围,然后强加于清政府。17.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日新月异,迅速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近代以来,中国人先后使用过哪些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2)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征?(3)你认为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思路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方面举例说明即可;第(2)问考查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发展特征,需要明确产生的方式、发展速度、制约因素、地域分布等方面;第(3)问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交通和通讯的本身属性出发,从加强联系、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考虑。参考答案:(1)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火车、汽车、电车等;通讯工具:无线电报、有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机等。(2)深受西方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影响;更迭频繁,发展速度快;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制约;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数量和质量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等等。(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3)改变了人们的交通和通信手段,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发展,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