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利于化解矛盾的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50712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说不利于化解矛盾的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说不利于化解矛盾的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说不利于化解矛盾的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说不利于化解矛盾的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说不利于化解矛盾的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解矛盾的话许多家长与孩子矛盾的激化,都是由于父母在与孩子对话中,态度与语言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特别是太专制的家长,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在与孩子对话中,要想有效地化解矛盾,就必须避免使用以下语言:(1)“住口,把嘴闭上”一家研究机构曾对一千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你最不愿听到的父母的话是什么”问卷调查,结果“住口”排列在第三位。“父母让我们住口,而他们却整天喋喋不休。”“父母太小瞧我们了,一点也不给我们讲话的机会。”“为什么让我们住口?我们心里有许多话要给父母讲啊!”这是那些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的心声。由此可以看出,父母不让孩子讲话,留给孩子的记忆是“父母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

2、”,而感到委屈和沮丧。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便会放弃和你争辩的权利,变成一个自认为无足轻重,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被需要的人了。与那些让孩子“住口”的父母相反,有些父母善于让孩子发表意见,讲所思所感,讲心里的话,结果孩子变得善于思考,自主意识显著增强。再说,鼓励孩子讲话,有利于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思想认识有什么偏差,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语言这一媒介,见微知著,进而对症下药。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的嘴堵上呢?(2)“不许生气”孩子和成人一样,有时候也会生气。父母的“不许生气”未必有效。事实上,孩子将愤怒的情绪适当发泄出来,是一种心理卫生的有效方法。因为愤怒的情绪不能长期压抑、积累,否则一旦爆发起来,将是不

3、可收拾的。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情绪,孩子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孩子生气是正常的反应,父母不应粗暴地千涉,如果粗暴地干涉,则只会激化与孩子的矛盾。父母应该弄清楚孩子生气的原因。孩子生气常常是因为他人违背了自己的愿望,受了委屈。父母只要细心观察一番,一般都能找到答案。这时父母不妨抱着一颗童心,去体会孩子的感情,以增进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为冷静处理问题打下基础。记住,此刻千万不要急着说“不”。如果孩子“生气有理”,父母劝慰的话比较好出口。若孩子“无理”,父母就更要慎重了。比如孩子闹着要小伙伴漂亮的玩具,因未达到目的而生闷气,父母既不宜为其“争理”,又不宜训斥孩子,较为妥当的做法是把孩子劝上一番。你不妨

4、说:“那个玩具确实好玩,你是想玩一会再还给人家,对吗?他不给你,也不对,他爸爸妈妈会批评他的。来,我陪你做个别的游戏吧。”这样劝慰孩子,能适度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快便会“雨过天晴”,破涕为笑。(3)“你竟敢说老子”有些父母被旧的伦理观念禁锢着头脑,他可以对孩子进行说教、责难、打骂,却不给孩子讲理和反驳的权利。孩子一旦据理力争、直陈父过,家长便会火气十足地说:“你竟敢说我”孩子为什么不能批评父母呢?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父母可以教育子女,子女也可以批评父母,这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不仅创造了融洽的家教氛围,而且是家庭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孩子的意见无论对错与否,都勇气可嘉,父母应该闻过则喜。孩子敢

5、于指出父母的错误,说明他对父母的言行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教育理论告诉人们,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崇拜心理,总认为他们是了不起的人物,认为他们“事事正确”。这种崇拜心理使许多孩子失去了对父母言行进行分辨和思考的机会。因此教育专家忠告说,父母应欢迎孩子对自己进行批评,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故意露点“破绽”,出点“差错”,“制造”失败。比如你故意对孩子说:“月亮会自己发光。”孩子会根据已有的知识,指出错误,争论一番,以此来破除他对你的崇拜心理。孩子敢于直言,才能获得自信。(4)“你敢再摔一次”一位母亲看到孩子赌气摔打东西,非常生气。遗憾的是她没有采用有效的制止措施,而是威胁说“你敢再摔一

6、次”,结果孩子真的拿起摔过的东西又摔了一下,母亲恼羞成怒,只好以打骂来结束这场纷争。这位母亲的化解矛盾的方法显然是不妥的。成年人由于不懂孩子心理,常常误解孩子,低估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不论这场矛盾纷争的起因是什么,这位母亲不了解孩子摔东西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不了解孩子是因为讲理讲不过她才采取这种“边缘策略”的,也不了解孩子是在试探母亲忍耐的底限。说了这句话,母亲就亮出了自己的底限,孩子一旦突破了底限,母亲除了打骂就再也无计可施了。孩子被打,形式上是输了,而实质上却是赢了;母亲打人,实质上是她输了。因为如果一个教育者被迫用拳头说话,那还不算失败吗?其实要想解决与孩子的冲突,办法还是很多的。办法之

7、一就是化解矛盾,避免出现破裂的局面。遇到孩子故意挑战家长权威的时候,可以淡化处理,不要火上浇油。家长的头脑要始终保持清醒。(5)“你真不了解妈妈的苦心”成人的社会中,常出现一句话“责备他人,千万不可得理不饶人”,否则当对方毫无退路时,虽然明知错在自己,却很可能因被逼迫成反感,而反咬一口。有些母亲常常训诫孩子“难道你不明白妈妈的苦心吗?”孩子受到这种责备时的心理,正与前段的例子相仿。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母亲责备孩子“为什么你会如此顽皮,难道你不了解妈妈希望将你培育成有用的人吗?”对孩子将造成何种心理影响。孩子调皮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从某方面来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其次,父母希望孩子成为有用

8、的人,也是理所当然,毕竟每位为人父母者,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道德上毫无缺失的人。换句话说,母亲的这一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极具“正义”。凡是小学生都能了解其中的含意,即使想回嘴也说不出口,因为“正义本身”是不容反驳的真理。“难道你不了解妈妈的苦心吗?”这句话是想得到对方的承诺,而这个答案只有“我知道”。事实上明白其中道理,却又要违背父母的心意,就可称之为“正义的暴力”。如此一来,简直如同把孩子通入死胡同一般,甚至使他产生狗急跳墙的心理。注意力训练专家建议:孩子到了某个年龄,自然会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所以不必要强加说出,让孩子勉强确认亲情。因为,感谢父母的亲情,是孩子的本性,却也同时具有“厌烦”的心理,如果将孩子赶入死胡闹,一再地以“正义”来加以斥责,将会减低孩子感谢的心意,而助长厌烦的心情。这种厌烦之心会让孩子产生偏见,认为父母付出的爱心,是要求有所报答。总之,孩子虽然无法了解艰深的道理,父母若一再地强制孩子确认亲情,只能加深其反抗心理而已,对于化解矛盾毫无用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