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50430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创新教育是关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营造自立学习氛围,提供创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进发创新的火花。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在教

2、学中首先要爱学生,教学时要采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如谁来帮帮他、讲得好、说得不错、棒极了等语言来调动情感,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主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引导学生去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错想的表现;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和不守纪律,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注意宽容引导。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尝试操作:同学们动动手,将手中圆柱的侧面相办法展开,看看成了个什么图形?我随之下去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按照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几个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不迷信书本,敢于自

3、己创新的精神,同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开拓、大胆创新。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又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展开的怎么是一个正方形呢?我随势提问: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那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非常活泼,积极讨论、纷纷举手,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最后,殊途同归:圆柱的侧面积都等都等于底面周长(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泼,主体性强,发展了创新的兴趣,为以后的创新铺好了路。 二、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

4、、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著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按一般的方法去做的:(SX,46X2)5210(厘米)。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老师首先要给予肯定,但从培养创新意识、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

5、,还可以引导出更妙更好的办法。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去思考,还可以怎么去解答?通过学生激烈的思考、讨论,学生中又出现了三种解法:(1)8X452610(厘米);(2)8X26二10(厘米);(3)8(86)10(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巧,应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具有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解题思路不要给学生限制死了,应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多触角多方位地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一

6、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发教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发给学生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空心长方体企,让学生动手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这个长方体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测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在观察中发现,多数学生用小正方体一层铺满后再铺第二层,铺完后,再数出个数有24个,而每个单位休积是1立方厘米,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有位同不摆得特别快,他说:我只摆了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就可以算出个数,用4X3X224(个),即长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

7、。此刻,已与新课的内容比较接近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再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同学们去发现不用数个数就能求体积的简便方法。同学们积极思考、人人踊跃,通过认真的讨论,得出了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就能求出体积的方法,顺利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一长X宽X高。进而再启发学生从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上去讨论正方体的体积求法,又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由于公式是学生自己推导的,因此,掌握得很好,理解也比较牢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学和创造能力。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

8、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7和5/6。这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做法是将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有的同学却能想到把他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还有的拿一半作为中间量来比较,认为3/7不足一半,而5/6比一半大,所以说5/63/7。后两种想法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另外,在平时教学中,我常把学生自己归纳的或发明的一些细小的运算定律或规律,像牛顿定律一样用他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来激发全体学生追求创新的心理需求,形成一个互相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创新氛围。同时,也让不生体会到发明并不是那么神圣不可攀的,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多想多问多动手,创

9、新发明的火花就会在同不们的脑中进现。那星星的火花,很可能就是将来点燃那创造发明的导火索。 五、适时激励,提高创新意识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成功者。特别是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针对这一点。都是应多给学生和提供充分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成功的,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去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对其学习结果进行个性色彩的评价,(多采用鼓励的语言,色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语言),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开成乐学的心态,保持十足的信心和高涨的情绪去探索、去研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要培养学一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致力于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沟通师生关系的多种渠道,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鼓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发明。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素质一定能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