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501731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EDS/Tx 2006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Earthquake-related scientific data- formats for data exchange(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06 年 11 月 20 日) - -发布 - -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EDS/T2 2005IEDS/T2 2005目次前言III1 范围42 术语和定义43 概述54 地震数据交换基本格式55 地震数据交换辅助格式15IIEDS/T2 2005前言本标准是地震科学数据系列标准的第5 项标准,该系列标准的预计结构为: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南;地震科学数据数据模式编写指

2、南;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元目录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分类与编码.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仲和周克昌黄志斌杨辉顾左文吴敏赵宇彤代光辉冯义钧纪寿文田丰IIIEDS/T2 2005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科学数据共享项目框架内的数据交换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节点)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如数据下载)采用的数据格式。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分中心(节点)之间的相互数据交换,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与其他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交换也可采用

3、本标准中规定的格式。2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2.1数据元data element通过定义、标识、表示、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一个数据单元。2.2聚合数据元aggregate data element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组成的数据单元,用来表达特定语境中的一个清晰的业务含义。2.3数据类型data type值域说明,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操作。如:string、 decimal 、 integer、 boolean 、date和binary 。2.4数据交换格式data interchange format一个预定义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

4、元的集合,它涵盖在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对某类交换数据的共享要求, 旨在双边或多边的数据交换中确保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和自动处理。2.5XML模式XML Schema基于 W3C XML模式语言的文档类型定义。它可随附于一个文件,用以描述该文件的基本构成规则,如哪些元素会出现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它还定义了哪些标记可以在文件中出现、哪些标记可以包含其他标记、标记的号码和顺序、标记的属性,需要时还给出这些属性具有的值。2.6纯文本文件text-only file一种使用 ASCII (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格式的文档文件,其中包含各种有关的字符、空格符、标点符号、回车符,有时还包括

5、制表符和文件结束符等,但不包含格式化信息。2.7位图bitmap位映像4EDS/T2 2005存储器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以单个位的集合形式表示信息。位图用于表示位图像(bit image)。用文件扩展名bmp 标识以位图( bit map )文件格式存储的光栅图形(raster graphics)。2.8位图像bit image位的有序集合,代表要显示在屏幕上的一个图像。在位图像中,每一位对应于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在彩色显示器上,屏幕上位的描述称作像素图像,因为每个像素需要多位来表示。黑白图像中只用一位表示( 0 或 1)。2.9标记图像文件格式Tagged Image File Form

6、at一种标准文件格式,常用于灰度级图形化图像的扫描、存储和交换。缩略语为TIFF ,也称TIF 。相应文件的扩展名为tif 或 tiff 。加上了图形四角地理坐标信息的TIFF 文件称 GeoTIFF 格式。2.10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缩略语为HTML ,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的文档中使用的语言。它是基于标记的记法语言,用于使文档格式化,以便由因特网上浏览器去解释其中的含义和移交给其他用户。HTML使用标记对文档中的诸如文字、图形等元素做出标志,用以指示Web 浏览器如何显示这些元素以及如何响应用户的动作(如通过按键或点击鼠标来启

7、动一个链接)。HTML 文件的扩展名是html ,最常用作为Web 页文件的扩展名。在 MS DOS 与微软的 Windows3.x 系统中不能识别多于 3 个字符的扩展名,故在这种环境下 html 被截成 htm。2.11地震前兆数据observation data for earthquake precursor本标准中专指附录A 中列出的各种观测数据。3 概述地震数据交换格式分为基本格式和辅助格式两类。基本格式是不依赖于具体观测系统、不依赖于特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数据交换格式,而且应该是自足式的,即在用于交换的数据文件中包含了用户在使用文件中的数据时需要的全部信息。用户或者完全不需要从其

8、他来源获取辅助信息,或者可以根据文件中指出的参考信息方便地从指定信息源得到所需信息。在数据共享的实际情况中,许多时候出于对使用效率、 传输效率和存储效率的考虑以及其他因素,用户往往宁愿采用不具备上述基本格式条件的其他格式。在本标准中称其为辅助格式。辅助格式是基本格式的一种补充。4 地震数据交换基本格式4.1空间矢量数据4.1.1格式要求空间矢量数据由几何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组成, 两者通过目标标识码 ( 关键字 ) 连接 , 即具有相同目标标识码的几何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对同一空间对象的描述。任一几何对象采用的属性数据结构可通过在几何对象上添加要素类型编码来说明。空间矢量数据的交换格式遵循GB/

9、T 17798 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已于 2005年进行了修订,但尚未见到修改后的文本)。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文件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文件头, 它包含了该文件的基本特征数据, 如图幅范围、坐标维数、比例尺等;第二部分为要素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根据 GB/T 17798 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所有数据写在一个文件内, 第一步采用纯文本格式 , 待条件成熟后增加二进制格式及相关的API接口规范。4.2格网数据4.2.1格式要求5EDS/T2 2005格网数据交换格式遵循 GB/T 17798 1999地

10、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已于 2005 年进行了修订,但尚未见到修改后的文本)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要素类型编码或高程。数据文件包含两部分:文件头和数据体。文件头的信息分两类 : 基本的且必须的信息和扩充的附加信息。扩充部分可以省略。格网数据的存贮采取从北到南 , 从西到东的顺序,并以纯文本存贮。4.3影像数据格式要求遵循 GB/T 17798 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已于2005 年进行了修订,但尚未见到修改后的文本)。影像数据的交换格式, 原则上采用国际工业标准无压缩的TIFF 或 BMP等格式(参见附录E),但需将大地坐标在影像上的定位信息以及像素的地面分辨率等信息添加到TIFF 或

11、 BMP等文件上。附加的信息用纯文本格式另写一个文件,不应破坏原有TIFF 或 BMP 等格式。附加的信息分两类:基本的且必须的信息和扩充的附加信息。扩充部分可以省略。4.4等间隔时间序列格式要求等间隔时间序列是对一个连续变化的量按固定采样间隔采样得到的一组数据。等间隔时间序列的数据文件通常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件头,包含关于该时间序列的信息,必须有的信息是该时间序列的起始时间、采样间隔(或采样率)、数据点数以及时间序列本身的数据格式(说明是ASCII 码,还是二进制格式,以及字长等),通常以 ASCII 编码给出;第二部分是时间序列本身,按时间顺序排列,一般为二进制格式,如果数据量较少,也可用ASCII 格式。如果是多通道采集的数据,可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别形成数据文件,其格式如上述。另一种方式是构成 MxN 矩阵, M 是通道数, N 是每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