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49950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地理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应对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和方法;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办法,现场演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典型例子,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冷静的心态和机敏的反应;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态度、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减灾防灾、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2、3强化生存本领意识,强调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三、教学提纲四、教学建议本节教材是“防灾与减灾”的最后一节,也是“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的结尾,这里的很多内容学生以前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只不过不系统或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在教学上,老师首先要重视起来。再者这节内容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技能练习,所以,要有更多的现身说法,更多地采取直观展示或者现场表演的力法,引起学生的注意,积极主动参与,培养自己的生存技能,做到终生不忘。基于这一点,本节内容用两课时完成,一节学习,主要完成教材的要求;一节活动课,突出灾害意识培养和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同时,这一节课又是一堂科普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典型

3、课,教师要把知识处理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重点突出。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懂得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成功抵御自然灾害,要批判在自然灾害中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自利行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对于第一部分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重点是让学生首先认识到自然灾害离每个人并不远。其次,就面临灾害时我们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就教材给出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进行总结,明确、丰富其内涵,帮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知识。这一部分知识教材中多平铺直叙,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组织学生学习。从内容上看,可以分解成三小部分,即灾害意识、自救和互救本领以及团结协作、社会保险。对于第二部分,主

4、要是学习针对具体自然灾害应该采取的应对办法。受地域的影响,可能学生所在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与教材的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重新调整和组织教材。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为技能培养,课堂上要有模拟培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特征是什么?这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威胁有哪些?面对这种灾害时怎么办?如何预警和帮助他人?当地有哪些避难措施和避难场所? 由于本节内容接近生活,案例生动,所以教学中采用生动的资料,活跃气氛,让学生亲身参与,训练技能。通过自然灾害中成功自救的例子引课,让学生知道我们离自然灾害并不远,让学生懂得面对自然灾害,采取正确个人行动的必要性。案例一:一人跑出全家得救秦振英,唐山钢铁

5、公司工作;唐山地震前住在秦庄北街28号,住平房,烈度十度区。“震前我家住的四间平房是刚刚盖起的新房,地震时我被惊醒,当时我反应很快,迅速从窗户跳出,我爱人也想随着外逃。然而仅仅几秒钟之差,房子就倒了,她被压在墙角。这时大女儿也被砸在炕沿下,住在西屋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想往外跑没有成功,跳窗时被水泥檩砸伤腰部,另外两个儿子还平躺在炕上,身上也压着水泥檩,所幸的是下面有掉下的碎石架着,所以砸的力量不太大,当时尽管没有生命危险,可是靠自己力量又没法出来。” “我第一个从屋中跑出,免遭埋压,争取到抢救家人的机会。但这五口人中该先救谁呢?我想在这一刻千金的宝贵时机里,救人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必须先救容易救

6、的,把压埋较重,但对生命没威胁的放在后面,这样安排可节省很多时间。我爱人砸埋在墙角,由于房倒后在墙角处形成一个小三角空间,起到保护作用,掉下的焦子片已破碎,比较好搬,很快我就将她拉出来。这时大女儿喊叫得很急,但我从她呼喊的声音分析她压得并不重,只是因惊慌而喊叫。我问清她的情况,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又看了看压在她上面的焦子顶很沉,我一个人也抬不动,于是先从上面挖开一个小洞,空气可以透进去,估计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危险,我就告诉她自救办法,让她安静等待,便急忙去救大儿子。压埋大儿子的水泥檩很沉,我搬不动,只好找根小棍一点点往上撬,撬一点垫上一块石头,檩条逐渐抬高,大儿子终于被救出来了。大儿子没伤着

7、,他的得救,立即增加了救助力量。我们三人合力掀起压在大女儿身上的焦顶,大女儿也被救出。最后我们四个人又一起抢救另外两个孩子,曲于人多力量大,很容易将沉重的檩条抬起,两个儿子也钻了出来。我们全家互救仅用了一个小时,终于安全脱险。回忆起这紧张珍贵的一小时,真是感慨万千呀!” 案例二:10岁女孩救了几百人印度洋海啸后,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这样一件事:一名10岁的英国小女孩仅凭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大海啸中救了几百人的命。这位小英雄名叫缇丽,海啸来临当天,她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缇丽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

8、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啸的最初情形。老师还说过,从海水渐渐上涨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起初,在场的成年人对小女孩的预见都是半信半疑,但缇丽坚持请求大家离开。她的警告如星火燎原般在沙滩上传开,几分钟内游客已全部撤离沙滩。当这几百名游客跑到安全地带时,身后已传来了巨大的海浪声“噢,上帝,海啸,海啸真的来了!”人们在激动和惊恐中哭泣,争相拥抱和亲吻他们的救命恩人缇丽。当天,这个海滩是普吉岛海岸线上唯一没有死伤的地点。师生共同总结如下:(1)减轻自然灾害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在自然灾害发

9、生时,个人行动是否积极、合理,往往决定了我们在灾害中能否生存。(2)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救和互救知识,有备无患。活动一:阅读教材当中的材料“逃生的机会就在眼前”,组织学生交流:在灾难事故中我们应该怎么办?活动一总结:理智和清醒的头脑;正确的判断,逃离现场;忍痛自救。活动二:讨论(1)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逃生措施外,你还能补充吗?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想法。(2)你是否碰到过险情?如碰到过,你是如何应对的?把你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大家。(3)把你收集的人们应对灾害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告诉大家。(4)结合教材,讨论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讨论当中教师展示收集的有关自救、互救知识的动画,鼓

10、励学生介绍更多的有关知识或当场演示。对于以上讨论,师生发表看法,可以作以下总结:学、听、备、察、报、抗、避、断、救、保活动三:自由论坛当地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以上是本节课的技能重点,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当中,一要认识个人行动的重要性,二要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常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对于“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的学习,教学中可以分成以下几步进行:学生回答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学生谈洪水灾害的主要危害。判断习题中所给的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见活动参考答案)总结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总结成“顺口溜”

11、。服从组织,及时报告;高处转移,备品医药;躲险避电,自救信号;注意卫生,抢救有“窍”。对于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的学习,可以按以下步骤学习:学生回答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学生总结地震灾害的主要危害。阅读教材“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结合活动“下列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现场表演地震避难模拟,判断对错、抢答比赛。(答案见活动参考答案)学生交流:如何根据地震前兆进行地震预报?(参见教材P96“阅读”和参考资料)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当地的情况补充一些应对其他灾害的正确方法,如森林火灾、雪崩、泥石流等,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练习。第二课时:活动课自救与他救

12、目的: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这个时候,在场的人如果有一定的常识,组织大家开展自救与互救,就能够减少损失,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作为未来的建设者,高中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能主动地充当防灾减灾宣传员。布置任务:1把学生分成小组,10人一组。2分小组准备材料:收集当地常见灾害的资料;学生就有关情况到当地相应部门访问、调查;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灾害自救和互救的资料。汇总和设计:学生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进行汇总;设计活动课展示方案,确定小组发言顺序,确定主持人、撰写主持提纲;老师对学生的展示方案进行指导。设计宣传画和宣传标语,印刷有关宣传资料。展示和模拟:学

13、生分组汇报;由有关专业人士讲解防灾和减灾;讨论,给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合理化建议,课后形成文字材料,送交有关部门;在学校和社区展出宣传画和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参考:资料一:闪电是很危险的,应尽力避开。它是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也可能造成人和动物死亡。下面是一些应该牢记的避免在雷雨天气发生危险的安全规则。避开空旷地方,但是不要在大树下避雨,最好在建筑物内避雨。如果在游泳,那么在出现暴风雨临近的最初迹象时就应离开水。在下雷雨时,关掉所有电器,不要使用电话。在雷雨中行走时绝对不能带金属棍,包括有金属棍的雨伞。当感到头发和汗毛开始竖起来时,闪电就会发生在你的附近,应该迅速离开那个地方。如

14、果不能及时赶到安全的地方,就应趴下,尽量贴近地面。资料二:一支欧洲探险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纵深腹地”,突然遭遇一场特大风暴。风沙完全毁坏了所有的通讯器材和水箱。这支队伍一下子陷入了绝境。搜寻人员几经周折才找到了他们。发现除了一对相互“鼻碰鼻、嘴贴嘴”紧紧拥抱的情人外,其余的人早就渴死了。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奇闻披露后,人们纷纷提出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这对恋人拥有超常的抗渴能力呢?难道真是“不可战胜的爱情力量”吗?巴黎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后确认,这对情人之所以生命力特别顽强,主要并不是“伟大的爱”而是“相互近面呼吸”。对此,该中心的路易博士作了如下科学解释生理

15、学家都知道,在人体水分消耗的各种渠道中,“呼吸丧失”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这是因为人每一次呼出的空气,总是潮湿的,即通常所说的“水汽”。它们毫无疑问会带出体内的一些水分。而每一次吸入的相对干燥的空气,又都要吸收一些体内水分。众所周知,人的呼吸是不能停止的。这样一进一出,人体一小时累计损失的水分就不少,一昼夜更是相当可观。而两个近面呼吸的人,双方呼出的大部分湿润空气都可以被对方吸入。这样,两人体内水分的“呼吸损失”自然都会大大减少。这位人体生理学教授断言,这种“相互近面呼吸”对濒临干渴困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又十分有效“救命奇招”。资料三:遇上灾害咋自救沙尘暴:沙尘暴天气尽量少外出,少骑自

16、行车,以防刮倒。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道口的风力会突然加大。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逗留,以防被强风刮倒伤人,轻型轿车上应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另外,防尘用品必不可少,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伤害。雷击:雷雨时,特别不能在河水中游泳;不要在水田作业;不要站在高大、独立的树、杆、塔下躲雨;不要在高大建筑物附近和屋檐下避雨,最好在室内底层;身上不能穿湿衣,同时关好门窗,拔下电器电源和外接天线。洪水:发生洪水时,应到洪水不能威胁的高处去。设置救生船,没船可以把木家具用绳子捆在一起组成救生排,也可以临时上大树避洪。滑坡:遇到滑坡灾害时,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