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49217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构造类型与表现形式论文关键词:歌曲衬词构造类型形式论文摘要:在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衬腔的运用最能表达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衬词作为一种情感表达语言,其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但可以强化歌曲的抒情性,也可以使歌曲形象化、生活化。由于衬词的构造类型、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音乐中的表现性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构造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进步民族音乐演唱程度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民族音乐

2、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民歌,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它诞生起就始终伴随劳动人民的消费与生活理论,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情感。民歌中衬词的运用非常广泛,由于它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因此,在民间和民族歌曲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歌曲情感的抒发、演唱的流畅、风格的形成、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刻画、歌词的表达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衬词的特点用语习惯,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运用的规律来看,衬词的构造类型与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单音节衬词、双音节衬词、多音节衬词。由于衬词的构造类型与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曲中运用方法、位置的不同,它在音乐中的表情性是各不一样的,就是同一构造的衬词在不同的曲调中也能传递各不一

3、样的情感信息。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构造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进步民族音乐演唱程度以及对民族歌曲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单音节构造衬词由一个音节构造组成的衬词,称单音节衬词也叫“衬字。在汉族民歌中,演唱时在正词中加“衬词虚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每首歌、每句词都有加虚词衬字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习惯性用语衬词,或者叫“语气辅助衬词。常见的衬词有:“氨“哪“呀“啦“哇“哎“嗨“哟“咿“喂“耶等。这些衬词多用于歌词的词或词组中间、句读助词之后以及句末之后。其作用有三种:一是调剂节奏。在正词中加虚词衬字,使词或词组之间增加字数,促成节奏细分,使歌曲的节奏产生变化,从而

4、到达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二是保字、行腔。使语音中的闭口音清音或浊音变化成张口音元音来增强歌词的可唱性和润腔。特别是在句末有拖腔时促使字音纯粹、收韵完美、行腔圆润。三是起感慨词、语气助词的作用。1.用于单音节词中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灵敏多样,它可以插在正词的中间,借正词的歌腔见缝插针,与正词裹在一起唱,且时值较短,没有独立的表现意义,必须依附正词而发挥作用,起着垫字和华彩的作用。如湖南嘉禾民歌片断:歌中“送是一个动词,“姐是一个名词,同属单音节词,在单音节词中加上一个语气衬词“那,促成了节奏的细分,产生了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也增加了歌曲的韵味。2.用于词或词组之间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也是灵敏

5、多样,除了调剂节奏、起衬托的作用外,能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张口音,很好地起到了保字行腔的作用。歌中衬字“呀用在一更的时间名词之中,“氨用在时间名词“一更和方位名词“里所组成的词组之中,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了张口音,不但使歌曲中的节奏起到了变化,同时也较好地起到了润腔的作用,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3.用于句间停顿处与句尾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扩大乐句和衬托色彩性衬腔来抒发歌曲情感。特别是在拖腔时,促使字音纯粹、收韵完美、行腔圆润,是句尾拖腔收润不可少的。歌中衬词“啰用在“一塘莲的名词之中与之后,“哟用在句间停顿处,即形容词“红红绿绿之后与“水上名词之后,使拖腔收韵圆满、行腔圆润,不但扩大了乐句

6、,而且较好地抒发了歌中情感。二、双音节构造衬词双音节构造衬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其表现形式是经常出如今句中或者句尾,往往词组中第一个衬词都与语气衬词相联络,使之唱起来顺口、听起来自然。歌中运用双音节衬词能使乐句扩展、句幅延伸,有一定的构造意义。常见的双音节衬词有:“哎哟“哎嗨“哟嗬“呀嘛“哼嗨“唉呀“那个“那么“哈咳“里格“哟喂等等。双音节衬词的运用,可增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兴趣性。1.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大多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标准,遇词即可套用。它们起着对正词的陪衬和衬托的作用,使音乐地域化、生活化、口语化。歌中每句词中都加了“那个双音节衬词,很具地

7、域特色。这种“衬词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假如说词中“那个衬词用在句中是为了表达口语化、生活化,顺应节奏的话,那么歌中“哎呀这个双音节衬词用在句头处,效果实在是好。它不但承上启下,更为重要的是生动地表现了一种期盼、一种深情,较好地表现了热恋中的姑娘急迫盼望情哥归来的质朴情感。这是实词都难以到达的艺术效果。2.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这类衬词的表现形式大多都是用在句尾处,起收字归韵的作用,表达生活化、口语化。如:歌中每句词的结尾处都用到了衬词“哟喂,表达了一种生活化、语气化,扩大了句子构造,使旋律自然流畅,道尽了“女儿的思念之情。三、多音节构造衬词多音节构造衬词是由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这种衬词的

8、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气式衬词,如“哎嗨哎嗨呀;口彩式衬词,如“嘚儿嘚儿;拟声式衬词,如“七不龙冬锵冬锵等以及多种类型的衬词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混合型衬词。这类衬词有较强的构造意义,它可以拓展成大段的衬词、衬腔,甚至可以开展到一个乐段,它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完善乐意、深化强调主题、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使歌曲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它一般常用于乐句的开头,乐句中部以及句尾处等。1.用于句首的表现形式多音节衬词用于歌曲首句的开场处,有的是作意境描绘,起引子作用,有的是作感慨语,起“引腔作用,无论起什么作用,它对歌曲情感的表现到达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江西兴国的客家山歌。这类

9、山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开场的多音节衬词“哎呀嘞哎是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感慨语,在这里是起“引腔作用的,但凡以“哎呀嘞哎作“话引子,即表示他要讲话了。歌中开场处运用“衬词,使旋律明显具有粗放豪迈的山野气息,很好地起到了“引腔的作用。2.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多音节衬词用于句中,其目的是扩大句子构造,衬托、渲染正词,增强歌中欢快热烈的气氛。歌中运用衬词“哎咳哎咳哟较好地起到了情绪渲染的作用,不但陪衬、衬托了正词,还扩大了句子的构造,表达了地域风格,使歌中的情绪表现得更加热烈欢快。3.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句尾运用多音节“衬词是起补充作用的,其目的是使正词的乐段旋律继续和开展,把主题思想予以深化和加强,使

10、歌曲的表现更深化一步,形象更饱满。这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曲目之一。描写了恋人专一、思念以及思念中略带幽怨的情节。衬词“呀啊个呀呀朵是“开花调特有的衬词形式,大都用于歌曲的结尾,它不但补充了词意,扩大了句式,而且形象生动、俏丽娇美。总之,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的构造类型与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从一般规律进展分析。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运用相当广泛,且表现力非常丰富。理解、掌握“衬词语言艺术的构造类型与表现形式,对于继承和开展民族音乐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参考文献1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Z.湖南:198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