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49095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电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种电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种电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种电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种电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种电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电荷》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1两种电荷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2知道电荷量及单位.3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作用5了解原子结构及原子呈电中性原因6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及导体导电原因二、教学重点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导体和绝缘体导电原因。三、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的实质2原子结构四、教学用具不同类型验电器两个、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碎纸片、通草球等。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看课本P32-35。引入: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所有的用电器只有电才能工作,那么我们天天提及的“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从这一章开始

2、我们就来学生和电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电荷开始电学的学习。(二)摩擦起电问题1:橡胶棒是否带电?怎么证明?物体带上电和没有带电有什么区别?1对比演示:(1)不带电和带电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碎纸片和通草球;(2)吸引的纸片有一部分“弹开”。(如果学生发现了可以提出,否则可以不讲。)问题2: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了吗?用的什么办法让它带上了电?一个物体如果带上电有什么的性质?总结:(1)带电物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2)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2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3)毛衣容易脏;(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5)油灌车下面拖着一

3、条铁链;(6)纺织工厂要保持空气潮湿;(7)买食物时,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引入:橡胶棒和玻璃棒都可以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它们带的电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 丝绸玻璃棒带正电:记+,“丝-玻正”;(2) 毛皮橡胶棒带负电:记-,“毛-胶负”。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入: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那么,把带正电的玻璃棒和带负电的橡胶棒放在一起会不会相互吸引呢?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问

4、题1: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呢?方法一:吸引轻小物体;方法二:靠近另一个带电体,如果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可以证明带电吗?讲解:以上二种方法可以证明物体是否带电,在物理学中,有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专门仪器,这就是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箔片、塑料外壳等。2演示1:让不带电的玻璃棒和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观察现象。问题1:验电器的箔片张开说明什么问题?问题2:验电器的箔片为什么会张开?结论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演示2:橡胶棒带电量不同,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问题3:角度大小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带电量不同。结论2:物体带电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Q),单位:库仑(C)。

5、4接触带电问题5:橡胶棒是怎么带上电的?摩擦。而箔片呢?接触带电5演示3:感应起电。结论3: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起电。练习:分析下面四个小球带电情况(1)A、B两小球相互吸引;(2)C、D两个小球相互排斥。总结:带电体吸引:(1) 不带电的轻小物体;(2)带异种电荷物体。第二课时(五)原子结构引入:要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就要求我们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问题1:是不是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比原子更小的微粒是什么?讲解: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核外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相互吸引所以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问题2:原子核和核

6、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通常情况下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1)解释原子呈电中性,不显电性的原因;(2)元电荷:一个电子(e)所带的电荷,e=1.610C(六)摩擦起电的本质引入: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因为带有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因此核外电子会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一方面,核外电子在不同的位置,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束缚力)有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也不相同。因此将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力不相同,束缚力大的会从其它物质处得到电子,束缚力弱的会失去电子。而原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同而呈电中性,但是相互摩擦后得到电子的物质会对外显

7、负电,失去电子而显正电。(在黑板上画两个不同物质的原子结构图)1摩擦起电原因:因不同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不同,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2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3结果:两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4解释 “丝玻正,毛胶负”原因。5电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练习:(1)带大量负电荷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2)带大量正电荷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3)带大量负电荷的物体靠近带少量正电荷的验电器。(七)导体和绝缘体引入:用金属棒将A、B连接在一起,金属棒能将A中的电荷定向的转移到B上,换成木条可以将电荷从A定向转移到B上吗?1.导体和绝缘体讲解:电荷可以在金属中定

8、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电荷不能在木条中定向移动,说明木条不能导电。演示1:金属、棉线、铅笔、水、盐、盐水等物质导电性。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比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比如:橡胶、干木头、纯净水、陶瓷、玻璃、塑料、油等。2导电原因讲解:导体能够导电,说明导体可以让电荷在导体内做定向移动。导体能够导电导体内部也必须要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自由电子,盐水能够导电是因为盐水中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正电荷、负电荷。练习:(1)两个相同玻璃棒相互摩擦可以

9、带电吗?(2)手握橡胶棒可以通过摩擦让橡胶棒带上电荷,手握铜棒通过摩擦可以让铜棒带上电荷吗?3导体和绝缘体可相互转化演示2:玻璃在高温下从绝缘体变成导体,说明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空气在高压下可转变为导体、干木柴打湿可转变为导体、玻璃加热时可转变为导体。小结:七、课堂练习课本35页1和3两题八、板书设计15.1两种电荷(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2两种电荷丝绸玻璃棒带正电:记+,“丝玻正”;毛皮橡胶棒带负电:记-,“毛胶负”。(玻正橡负)3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检验是否带电方法吸引轻小物体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5电荷量Q:表示电荷的多少(Q)单位:库仑(二)、摩擦起电本质 质子(+) 原子核 夸克1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中性) 核外电子(-)2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即: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1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纯净水、陶瓷、玻璃、塑料、油等2导电原因:导体内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4金属导电:自由电子九、布置作业1.记忆本节基础知识2.本节优佳学案十、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