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48521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法学教育的理想有感 “当自觉对法学稍有感觉时,大学的课程表上只剩下半学期的课。”这种对专业的不自信感,是因为”法门深似海”、法学过于艰深非,笔者这样资质愚钝的学生无力掌握。还是法学教育出了问题、没把我们教好,要负”产品责任”,这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cki,遇到了北大法学院葛云松教授的法学教育的理想一文(载中外法学202X年第2期),于是对以上问题有了些许感想。 葛教授文章,贯穿着对清华大学何美欢教授的追念,本文在此也对先行者深表敬意。 葛教授在文中对法学教育的描述非常真实、坦率。”(大陆学生)一方面能对前沿的、深奥的东西如数家珍,滔滔雄辩;另一方面不屑学习基础知识,对基本知识只有单薄的

2、、贫乏的认识”、”在大多数的课程中,学生只要大体留心听讲,考前突击一下笔记即可取得不错的成绩”.笔者在大部分课程学习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觉,大部分课程只是对知识体系的解说,而这种知识体系的输入似乎并不需要什么专业能力识字就行。 一种专业教育有没有效果,检验法则就是经过这些教育的人和没有经过这些教育的人有没有差异。我也参加过很多讨论活动,一些奇奇怪怪的问答让我不得不怀疑6500元的学费是否合理。面对一个案件,有的人是说个结论,然后一个大帽子一扣:”这不公平”、”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这侵害了合法权益”;有的人倒能说个专业概念:这违约了、这侵权了、这正当防卫呀,解释理由却是乱七八糟,各种法律事实的

3、构成要件混在一起乱说;还有一种现象是,根本不去归纳要件事实,而是把一堆未经”提纯”的原始事实罗列一起,就自以为完成论证了。 嘲讽这种现象,绝非我自觉良好、没有类似问题,我也经常被批”无逻辑”云云。但值得反思的是,以上这些东西,一个没学过法学的人也能搞的来,”公平”“诚信”这些大概念谁不会搞。”违约”“侵权”这样的名词也容易学嘛,罗列事实这种工作更是不识字的人也能做了。要是法律工作真能如上文那样处理,学费降到60元,对学生也是”显失公平”.问题出在哪。出在”专业”这个词上,什么专业素质才是法律人特有的。我们没搞清。这是断案的能力呢,还是立法的能力呢,还是评论的能力呢。葛教授比较德美法学教育后提出

4、:”法学教育应以法官能力为导向。培养法官能力,主要是培养法教义学上的知识和能力。”我对此也深表赞同。法教义学,简单的说,就是成文法主义下的法律解释与适用学。法律适用,无非就是在法律和事实间搭起桥梁。法律这一边,需要架桥,因为法条那高冷的文字和艰深的术语不是仅仅识字就能把握的;事实那一边,需要架桥,因为原始事实是杂乱无章的,需要我们对照法条进行筛除与整理。桥搭起来,案件也就明了了。当然,在这运用之间,少不了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但这并不主要,解释到位了,公正不会偏离太多。正如葛云松教授评论道:”法律解释以及法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无形中浸润于其中所包含的法治精神。最理想的法学教育是,一个法律人哪怕

5、亳无理想主义的色彩、满心名利思想,但是当他阐发法律问题、解释法律条文时,却可以将法治的精神贯彻在其中。相反,一个法律人如果充满对”法治”的激情,却不懂得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运用它,仍然不是合格的法律人。” 反思我们的法学教育呢,的确是法教义学不昌盛、不发达。依管见,本科阶段绝不要教学生怎么现行法如何落后、如何去”批判创新”,而是扎扎实实教基本理论,传授”读懂”法律的技术。民法中的请求权基础方法,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分解方法,这都是基本技术。笔者非常同意一位授业恩师的观点: 为什么王泽鉴教授的请求权基础理论在大陆这么”受尊重”,在德国、台湾无此风靡。因为这些基本方法在”法解释学昌盛”的国度太寻常了,就像

6、在共产主义神州大地,人人都有唯物主义头脑,所以介绍”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小册子不会再热卖。话虽这么讲,要解决问题,现阶段还是要提倡、宣传这些基础性读物,甚至说就是套路。 问题发现了就是我们专业技能不行,基本套路没学扎实。那么解决方案呢。葛云松教授提出的方案有:加大基础课程比重、开展案例研习课、本硕六年连读等。当然,这些方案都困难重重,加大基础课程,宪刑民学科鼓掌,其他学科一定拍砖;开展案例研习课,专业教师、时间配置都是问题;本硕六年连读,教育部决策可能一考虑就是十几年。当然,视及我们华政这样的老牌院校,改革更是不可能了:很多学生的主干课居然是一二百人一起上的,这还案例研习个什

7、么。老中青教师思想观念、知识背景各异,法教义学能否得到普遍认同还是个谜,遑论普遍落实。另外的趣事是,现在市校两级领导喜欢”飞行检查”,狠查逃课,殊不知学生皆是经济人,若课真有用,他们岂能浪费学费不出席。都是只抓形式,不搞实质。当然实质内容,上海市、学校都解决不了,他们也只能抓形式、搞套路了。 葛云松教授最后说,”如果医学院的教学质量差,让不合格的医科学生变成医生伤及无辜患者,医学教授们恐怕应当心中有愧。不合格的法科毕业生的危害性似乎并非这样明显、直接,但是其对法治事业以及社会的伤害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自求多福,自求少作孽,祈祷轮到我们这拨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时,不要对社会”

8、伤害甚多”. 第二篇: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后山乡坪花小学罗正乾 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本书被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举荐为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必读名著。作者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理想的教师一章,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理想和激情,人们纷纷写心得

9、,抒发感想,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在书中,朱永新教授这样说。 读了朱永新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对理想的教师的阐述使我们教师深受教育,他说。“理想的教

10、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自我挑战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断挫折弯腰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我们一定能够像朱永新教授所说得那样“使学生更好地生活,使今后的社会更加理想、更加完美”。 第三篇: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静静地读着朱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他心目中“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

11、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谈到智育很多人认为就是传授知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要给智育来个观念上的更新,智育离不开传授知识,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和能力基础。“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读到这里我思绪万千,心中有无数感慨:我们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吗。我们有没有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诚然,人的天赋、能力和爱好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表现也是千姿

12、百态的,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内向文静,有的对知识掌握快一点,有的对问题理解得可能就要慢一些,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个孩子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当读到“理想的教师”那部分时,我陷入了沉思。文章中有这样几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

13、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种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第四篇:读我的理想教育有感读我的理想教育有感 最近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理想教育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熏陶。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中的内容,对我触动很大。朱教授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

14、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觉得,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要做的便是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养息,也许,终将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

15、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乃至一池水也不行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因此,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这也是此书中所大力提倡的。所以一名好教师应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有位教师曾经说过

16、这样一句话,一直使我记忆犹新:“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他的教学没有达到自我陶醉的阶段,他还不能算一个好的教师。不会自我陶醉的教师他又能如何引导学生陶醉在逻辑迷宫和情感海洋中呢。”为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其次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是:“平等”。教师要走下“讲坛”,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无疑为新型的、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