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培训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482980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会计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会计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会计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会计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培训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会计 是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在多年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总认为会计核算中的“结转”(注:这里的“结转”专指账户间的结转,不包括期末余额间账簿交接的结转,以下同)很高深、很复杂,难以学 明白,常常模拟两可,似懂非懂。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核算方法, 以会计的语言提供财务信息,而结转是会计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基础会计中账户之间的结转虽然种类繁多,内容分散,但 规律性强,只要搞

2、清楚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掌握起来并不难。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账户间的结转做一个简要分析。一、结转的含义和实质简单地说,结转是指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的两个账户, 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大家知道,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筹集资金开始,经过供应、生产、销售环节,至闲润的核算与分 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的核算主要是采用会计分录 的方法,而会计分录的核心是账户,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重点和核算科 目。一个账户在一个阶段完成了它的使命,就会把这一阶段的内容过渡到下一个阶

3、段,再由另一个账户来继续核算,这就形成了会计核算中的结转。例如,一个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在采购阶段,叫“在途物资”,入库后就叫“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形成了“生产成本”,完工入库后,变成了“库存商品”,进入销售阶段,叫做“主营业务成本”。可见,会计结转的实质,就是将一个阶段的账户内容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的账户中,就像一个接力,按顺序一步一步完成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的会计核算内容,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结构密切严谨的会计核算链。二、结转的方法分析了结转的实质,接下来分析会计结转的方法,即在会计上是如何具体来完成这种账 户间的结转的。前面笔者提到过,结转是指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前者称转出账户

4、,后者称转入账户。这种账户之间的转入转出在会计上是通过会计分录借贷方的增 减变动来完成的,即把转出的账户记在会计分录的减少方,把转入的账户记在会计分录的增加方。例如,前面提到的“在途物资”账户,要把它的发生额结转到“原材料”账户,在结 转时做会计分录: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表示原材料的增加,在途物资的减少,即把 在途物资账户转出的金额,转入到了原材料账户,结转就这样完成了。值得注意的是,账户的增减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 有的账户是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而有的账户正好相反,这是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知识,在此就 不再赘述了。总之,转入账户是在会计分录的增加方,而转出账户是

5、在会计分录的减少方。三、结转的种类基础会计账户间的结转在不同阶段都有出现,内容相对比较分散, 为了便于对比和 理解,可以把结转简单的归纳为七类。在不同的阶段,结转均有其不同的涵义。1供应阶段:在途物资 T原材料,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供应过程的核算中设置了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实际成本,一是“在途物资” 账户:核 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是原材料账户: 核算企 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因而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时 应将其实际成本记入 “在途物资” 账户, 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 转入“原材料” 等账户,即借记“原材料”等

6、相关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完成材料成本从采购到入 库的过程。2生产阶段:制造费用t生产成本,完成产品的成本核算。3. 完工阶段:生产成本t 库存商品,完工产品入库。在会计核算中, “库存商品”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成本。因而当产品完 工入库时,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产品从生产阶段转入待 销售阶段。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未完工产品的成本。4. 销售阶段:库存商品t主营业务成本,已销产品成本的结转。企业在销售过程中, 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主

7、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因而已经确认销售的产品的成本, 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 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已 销售出库的商品成本。5. 利润核算阶段:损益类账户t本年利润,禾悯形成的核算。在会计核算中, 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 亏损)。企业期末结转利润时应将损益类账户中期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 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损益类账户有“损”和“益” ,即费用和收益之分,二者 虽属于同一类账户,但记账方向正好相反,因而结转时要区别对待。(1)费用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本年

8、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 贷方表示利润的增加, 借方表示利润的减少, 而费用 的转入会使利润减少,因而要转入到本年利润的借方,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主 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财 务费用” “销售费用” “所得税费用”等。结转后各费用类账户余额应为零。(2)收益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 同样,为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期末需要将损益类账户中的收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全部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 收益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它的转入会使利润增加, 因而收益类账户要转入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

9、“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记“本年利润” 。结转后各收益类账户余额应为零。将费用类账户及收益类账户均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 “本年利润”账户借贷方发生 额相抵后的余额如在贷方,则表明收入大于费用, 为实现的净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表明 费用大于利润,为净亏损。6. 利润分配阶段:本年利润t利润分配,进行利润分配。 年终时候,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进行利润分配,即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净亏损,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记“本年利润” ,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7. 年终结转利润分配。 年终时候,将净利润按法定程序分配后,需

10、将“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 如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等,全部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利润 分配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值得注意的是, 转出账户在发生和结转时的会计分录, 其记账方向是相反的, 也就是说, 一个账户,如果发生时在借方,那么结转时一定在贷方,反之亦然。就像前面提到的“在途 物资”账户,发生采购原材料业务时,借记“在途物资” ;材料入库,结转到“原材料”账 户时,是贷记“在途物资” ,一借一贷相抵,转出后,余额为零。总之,教师在讲解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对结转的实质、 方法、 种类及他们之间内 在的联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11、 具体分清各账户分别核算的范围及界线, 不仅能很好地掌握 基 础会计 中所涉及的结转, 还将更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 对学生学好会计课程有 很大的帮助。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 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 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根据定义可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等和具体产品没有因果关系的费用。另外

12、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 (分厂、车间 )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 , 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但 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因为它可以间接地归集到某种产品上,与期间费用是不同的 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关系生产费用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计入产品成本, 而期间费用则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不计入在产品、产成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它们都是一种耗费,都必须从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 但是 它们补偿的时间不同。 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收入中补偿, 而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要待产品销 售时才能得到补偿。基础会计教学中八大难点的讲解诀窍摘要在基础会计有关难点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风趣、幽默的例子进行分析和

13、解释,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可以使学生很 快理解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基础会计;教学;难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我们面临的往往是对会计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 如 何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尽快理解基础会计课程中的难点问题, 一直是从事 基础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所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深刻体 会到。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风趣、 幽默的例子, 来说明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一些难 点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消化难点, 而且可以使学生产生对基 础会计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基础会计的主动性。一、老板请客与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第一个会计核算前提或会计假设,

14、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在教学中, 耍使学生机械地背出这一概念并非难事, 但要使他们真正理解会计主体假设的含义却并非易事。 如果举一个例子, 则可以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会计主体假设的真正含义。例如,同学们毕业以后如果到一家个人独资的私营企业上班做会计, 有一天, 假设老板家里来了亲戚,老板请他们到饭店就餐,花费 1000 元。老板拿来发票 请你报销, 同时也说明了用餐的真实原因。 这时,你觉得这笔费用是否应该报销 呢?撇开老板的身份不说, 这笔费用不可以报销。 为什么 ?这是因为这笔费用与企 业或者说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不符合会计主体假设。 因此。就 企业而言, 会计主体假设的

15、真正含义是指: 只有那些与企业或者说与企业的经营 管理有关系的业务才是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二、唐山地震与持续经营会计核算的第二个前提或假设是持续经营。为什么要有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一般仅靠教科书上的解释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记得在 1976年 7 月唐山地震以后,几乎全国各地都在防地震。因为可能要 地震了,在地震中,谁死谁活还不知道。这样,很多人觉得在可预见的未来,极 有可能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 自然也就没有心情再正常工作、 正常生活了。所以, 为了在“余下”的不多的时间里好好生活, 就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都吃掉, 平时舍 不得吃肉, 那一段时间几乎天天买肉吃。 有的人半

16、夜里起来还要吃一顿饭, 因为 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不能做“饿死鬼”。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人在可预见的未 来如果不能再生存下去,他 ( 她 ) 就不可能以正常的方式工作和生活。 企业的会 计核算也是如此。 如果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持续经营下去, 那么也就不能用 正常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 我们学习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 可以持续经营下去的前提下使用的, 是正常的会计核算方法。 如果企业面临破产 或清算,那就要用非正常的会计核算方法。 这种非正常的会计核算方法称为“破 产清算会计”。三、农村相亲与会计等式在学习会计等式时, 如果用过去农村相亲的例子来引入, 会使学生很快对它 产生兴趣和理解。在 20 多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