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之完整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48057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之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药药剂之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药药剂之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药药剂之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药药剂之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之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之完整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药剂之普济方第一章 绪论1.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2.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3. 制剂:根据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4.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夏商时代:药酒,曲(酵母)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总结出汤液经,是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春秋战国: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房-丸剂 东汉-神农本草经-丸剂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10多种剂型,赋形剂,炮制晋唐时代: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提出“

2、成药剂” 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宋时代:太平惠民和局方-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明清时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剂型近40种 吴尚先-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5. 中药药剂工作依据:中国药典最高法定技术标准,有法律约束力 国外药典仅供参考,无法律约束力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药品经营管理规范(GS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6. 剂型的分类:按发展历程:传统剂型、现代剂型按物态:固体、半固体、液体、气体按制法:浸出制剂、无菌制剂按给

3、药途径和方法:经胃肠道给药、不经胃肠道给药(注射、皮肤、黏膜、呼吸道)按分散系统:真溶液类、胶体溶液类、乳浊液类、混悬液类、气体、固体7. 剂型的选择原则?:根据防治疾病需要根据药物及其成分性质根据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特性根据生产条件和制剂的基本要求第二章 制药卫生1. 空气洁净度:数值越大,洁净度越低2. 层流洁净技术可使空气达到高洁净度3. F0值的物理意义:Z值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T)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4. 按药典规定,注射剂灭菌F08min5. 灭菌效率最高的方法是热压灭菌法6.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1)不同细菌的不同发育期与数量:对热的抵抗

4、力:芽孢繁殖期衰老期;数量越少,灭菌越快 2)灭菌温度与灭菌时间:高温缩短灭菌时间,低温延长灭菌时间,都增加药物分解量3)蒸汽的性质:饱和蒸汽热含量较高,潜热大,穿透力大,灭菌效力高 湿饱和蒸汽带有水分,热含量较低,穿透力大,灭菌效力较低 过热蒸汽温度高,但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4)介质的性质:制剂中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能增强细菌的抗热性5)介质PH值:中性环境耐热性最好,碱性次之,酸性不利于细菌的发育6)被灭菌物品的种类、大小、灭菌载量和装载方式7. 防腐剂: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PH4以下时防腐作用较好,用量范围:0.1%0.25%2)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甲酯,乙酯,丙酯

5、,丁酯,用量范围:0.010.25% 3)山梨酸: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力强,在酸性水溶液(PH4.5)中效果较好,常用量为0.05%0.2%4)20%乙醇防腐作用好,中性或碱性溶液中需25%乙醇才能防腐5)季铵盐类:洁尔灭、新洁尔灭、杜灭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原辅料1. 原料的分类:中药饮片植物油脂:植物挥发油、植物脂肪油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流浸膏、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单体)2. 药用辅料: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第四章 粉碎,筛析和混合1串油粉碎:处方中大量含油脂性药料。桃仁、杏仁、牛蒡子、核桃仁 串料粉碎:大量含粘液质、糖分或

6、树枝等成分的“粘性”药料 麦冬、熟地、肉苁蓉、枸杞子、黄精 蒸罐粉碎:使药料由生变熟、增加温补功效,同时经蒸制的药料干燥后便于粉碎 新鲜动物药、需蒸制的植物药:乌鸡、鹿肉、地黄、何首乌 打潮:粉碎麝香时常加入少量水 水飞法:朱砂、珍珠、炉甘石2. 药筛规格筛号筛目二号筛24三号筛50四号筛65五号筛803. 粉末分等 最粗粉:1号筛,3号-20% 粗粉: 2号筛,4号-40%中粉: 4号筛,5号-60%细粉: 5号筛,6号-95%最细粉:6号筛,7号-95%极细粉:8号筛,9号-95%4. 混合机理:切变混合:由于粉粒体各层之间的速度差而发生的各粉粒层之间的剪切分离,伴随发生的混合。如:研磨混

7、合对流混合:由于容器自身或浆叶的旋转造成粉粒体大范围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如:V形混合筒扩散混合:由于相邻粉粒体相互交换位置而引起的局部混合。搅拌混合5. 混合的方法: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6. 混合的影响因素:组分比例相差悬殊等量递增法组分药物密度相差悬殊先混密度小的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打底套色法组分药物粒度分布相差悬殊先混粒径大的有液体组分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该液体,常用稀释剂有碳酸钙、蔗糖、Glc因混合摩擦而带电的粉末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用润滑剂做抗静电剂7. 粉体:细小固体粒子的集合体8. 几何学粒径:用显微镜看到的实际长度的粒子径有效粒径:用沉降法求得的粒子径比表面积粒径:用吸附法和

8、透过球法求得的粉体的单位表面积的比面积9. 粉体的密度:真密度:单位体积颗粒的质量(不含颗粒内和颗粒间的体积)粒密度:不包括颗粒间空隙体积,但包含颗粒内部空隙体积的密度。堆密度:单位总体积颗粒的质量(含颗粒内和颗粒间的体积)10. 休止角:指一堆粉末的表面与平面间可能产生的最大夹角,休止角越大,流动性差11. 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12. CRH(临界相对湿度)越大,吸湿性越差第五章 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1浸提的过程: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2. 影响浸提的因素:药材粒度:适宜粒度。 不宜用过细粉末:吸附作用增强,影响扩散速度。浸出杂质多。操作困难。药材成分:小

9、分子成分易浸出,易溶性物质易浸出。浸提温度:温度升高,浸出效果提高,制剂稳定性好;浸出杂质增多,易出现沉淀或浑浊,影响制剂质量和稳定性;使不耐热成分、挥发性成分分解、变质或挥发散失。浸提时间:时间长,浸出完全,但扩散平衡后,时间不起作用;杂质浸出多,某些成分分解;水为溶剂时长期浸泡易霉变。浓度梯度:扩散作用的主要动力,不断搅拌、经常更新溶剂、强制浸出液流动、采用流动溶剂渗漉法增大浓度梯度,提高浸出效果。溶剂pH:调节适宜pH,有助于药材中某些弱酸、弱碱性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解吸和溶解。例:生物碱-弱酸性溶媒。浸提压力:加压可加速润湿渗透过程,利于浸出成分的扩散。但对组织松软的药材、容易浸润的药材

10、,加压对浸出影响不大;药材组织内已充满溶剂后,加压对扩散速度无影响。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波技术、脉冲浸提技术等3. 常用浸提溶剂:水、乙醇、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 P95 90% 挥发油、有机酸、树脂、叶绿素等 50%70% 生物碱、苷类等 50% 苦味质、蒽醌苷类等 40% 可延缓酯类、苷类等成分水解 20% 具防腐作用 缺点:具药理作用,价昂易燃。4. 浸提方法1)煎煮法指用水作溶剂,通过加热煮沸浸提药材成分的方法,又称煮提法或煎浸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缺点:杂质多,易霉变2)浸渍法指用适当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浸提药材成分的方法适用于

11、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和易破坏药材;粘性物质的浸出缺点:溶剂用量大,呈静止状态,溶剂利用率低,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3)渗漉法指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其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方法。主要原理:利用浓度梯度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不适用对非组织药材(如乳香、没药、芦荟等因遇溶媒易软化成团,堵塞孔隙使溶媒无法均匀的通过)新鲜的及易膨胀的药材特点:动态浸提,即溶剂相对药粉流动浸提,溶剂的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单渗漉法:粉碎药材-润湿药材-药材装筒-排除气泡-浸渍药材-收集渗漉液4)回流法用乙醇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提,

12、浸提液被加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重复流回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浸提完全的方法不适用于受热易被破坏的药材成分的浸提,因为该法由于连续加热,浸提液在蒸发锅中受热时间较长5)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有挥发性成分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的一种浸出方法适用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浸提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指利用超临界流体的强溶解特性,对药材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的一种方法适于亲脂性、分子量较小物质的萃取特点:近室温操作,防止对热不稳定成分被破坏或逸散;几乎不用有机溶剂,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产品符合卫生标准

13、;提取效率高,操作周期短,节约能源5. 纯化方法1)水提醇沉法先以水为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乙醇沉淀除去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利用中药中的大多数成分易溶于水和醇的特性,用水提出,并将提取液浓缩,加入适当的乙醇或水反复数次沉降,除去其不溶解的物质,最后制得澄明的液体。含醇量计算:x=C2V/(C1-C2)2)醇提水沉法3)酸碱法4)大孔树脂吸附法5)其他方法:盐析法:在含某些高分子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无机盐,使其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成分分离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6. 浓缩方法: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多效蒸发7. 干燥原理:传热与传质同时进行8. 物料中的水结

14、合水:存在于细小毛细管中的水分和渗透到物料细胞中的水分-难去除非结合水:物料表面润湿水分,粗大毛细管和物料孔隙中水分,机械力易除物料中总水分=自由水分+平衡水分9. 干燥速率曲线等速阶段-表面汽化控制阶段降速阶段-内部迁移控制阶段第六章 浸出药剂1. 汤剂中特殊中药的处理:先煎:适用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中药;先煎久煎方能祛毒的中药如乌头、附子;水解后方能奏效的中药如石斛、天竺黄。后下:适用于含挥发油较多的气味芳香的药物或含热敏性成分、久煎疗效降低的中药。包煎:适用于易浮于水面的花粉类、种子类中药和易沉于锅底的药物细粉;煎煮过程中易糊化、粘锅焦化的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中药如车前子、浮小麦;附有较多绒毛的中药如旋复花。另煎或另炖药:贵重中药烊化:胶类或糖类药物冲服: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碎成极细粉加入汤剂中。2合剂: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