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4804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1. 不均匀系数大于10时,( ) A. 颗粒级配曲线陡峭 B. 土不易被压实 C. 级配均匀 D. 级配良好2. 对土可塑性影响最大的是( )A. 强结合水 B. 弱结合水 C. 重力水 D. 毛细水3.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大于30时,砂土的密度处于 ( )A. 松散状态 B. 稍密状态 C. 中密状态 D. 密实状态4. 区分粉土与粘土的指标是 ( )A. 塑性指数 B. 塑限 C. 液限 D. 液性指数5. 粘土矿物含量较多的土最可能具有( )A. 压缩性 B. 胀缩性 C. 透水性 D. 冻胀性6. 烘干法用于测定土的( )A.天然含水量 B.天然孔隙比 C.饱和度 D.密度7

2、. 临界水头梯度近似等于 ( )A.1g/cm3 B.1 C.2g/cm3 D.28. 下列土中,压缩曲线最平缓的是 ( )A.杂填土 B.淤泥 C.淤泥质土 D.密实砂土9. 物理性质接近固体的土中水是( )A重力水 B.毛细水 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10.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土粒总质量50%的土是( )A砂土 B .碎石土 C.粉土 D.粘土11. 下列矿物质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A. 伊利石 B. 蒙脱石 C. 高岭石 D. 石英12.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大小主要决定于土体中含( )数量的多少。A.粘粒 B.粉粒 C.砂粒 D.砾石13. 测得某粘性土的液限为40,塑性指数

3、为17,含水量为30%,则其相应的液性指数为( ):A. 0.59 B. 0.50 C. 0.41 D. 0.3514. 在下列指标中,不可能大于1的指标是( )。A. 含水量 B. 孔隙比 C液性指数 D. 饱和度15. 下列指标中,不能用来衡量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是( )。A. 天然孔隙比 B. 土的相对密实度 C土的含水量 D. 标准贯入锤击数16. 规范规定砂土的密实度用( )来划分。A.孔隙率 B.孔隙比 C相对密实度 D.标准贯入锤击数17. 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可以用实验直接测定的指标是( )A.含水量 B.孔隙比 C土的干密度 D.土粒的浮密度18. 反映土结构性强弱的指标是(

4、)A. 饱和度 B. 灵敏度 C重度 D.相对密实度19. 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为( )。A. B. C. D. 20. 已知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为,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则该砂土的相对密实度为( )。A. 0.514 B. 0.603 C. 0.708 D. 0.73221. 一块1kg的土样,置放一段时间后,含水量由25%下降到20,则土中的水减少了( )kg。A. 0.06 B. 0.05 C. 0.04 D. 0.0322. 在土的颗粒级配曲线上出现一个台阶,表明土样( )A. 只有一种范围的粒径 B.某一范围粒径的土含量占主流 C. 缺乏某一范围的粒径 D. 粒径分布不均匀23. 对土骨

5、架产生浮力作用的水是( )。A重力水 B.毛细水 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24. 若某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与其能达到的最大孔隙比相等,则该土( )。A处于最疏松的状态 B处于中等密实状态 C处于最密实状态 D无法确定其状态25. 下列指标中,不能用来衡量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是( )。A天然孔隙比 B土的相对密实度 C土的含水量 D标准贯入锤击数26. 无粘性土,随着孔隙比的增大,它的物理状态是趋向于( )。A密实 B松散 C不变 D不能确定27. 处于天然状态的砂土的密实度一般用( )来测定。A轻便触探试验 B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荷载试验28. 对于同一种土,下列指标相比较,数值最大的

6、是( )。A天然密度 B饱和土密度 C干密度 D浮密度29. 土的自重应力随深度( )A. 单调增加 B. 单调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有极大值30. 基底压力的实际分布为 ( )A. 曲线分布 B. 三角形分布 C. 梯形分布 D. 均匀分布31. 均布条形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最大剪应力在( )A. 基底中心线 B. 基础边缘处 C. 基底中心线以下某一深度处 D. 不确定 32. 可按平面问题计算附加应力的均布荷载分布区域为( )A.圆形 B.正方形 C.条形 D.矩形33.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可应用( )A.材料力学公式 B.条分法 C.角点法 D.分层总和法34. 计算地基附加应力采

7、用的外荷载为( )A.基底压力 B.基底附加压力 C.地基压力 D.地基净反力35. 有面积相同的矩形基础和正方形基础,其基底附加压力均布且大小相同,地基为均质土,在基础中点下同一深度 d ( d 0 )处,二者中产生较大附加应力的是( )。A. 可能是正方形基础,也可能是矩形基础 B. 矩形基础C. 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 D. 正方形基础。36. 某柱下方形基础边长2m ,埋深 d=1.5m ,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 F= 800kN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 处,则基底压力等于( )。 A.210 kPa B. 215 kPa C.220kPa D. 230kPa37. 地基表面作用

8、着均布的矩形荷载,由此可知,在矩形的中心点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 ) 。A.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B.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C. 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 D.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38. 一矩形基础短边尺寸B,长边L,在长边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载为F+G,试问当基底最小压应力等于零时,最大压应力等于( )。A. B. 2 C. 3 D. 4 39. 在相同的基底附加应力作用下,均布方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比条形荷载( )A.稍大 B.稍小 C.相等 D.小得多40. 某均值地基土,重度,则深度1.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等于( )。

9、A. 25.05 kPa B. 21.5kPa C. 32.65kPa D. 24.9kPa41. 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是、的函数,其中是( )。A. 矩形荷载短边长度 B. 三角形荷载分布方向的边长 C. 矩形荷载长边长度 D. 三角形荷载最大值所对应的边长 42. 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同,问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下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 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43. 自重应力在均匀土层中呈( )分布A折线分布 B曲线分布 C直线分布 D均匀分布44.

10、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 ,重度;第二层粘土,厚5m ,重度为,饱和重度 ,地下水位距地表5m ,试求地表下6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 99.8 kPa B. 109.8 kPa C. 111 kPa D. 109.2 kPa45. 室内压缩试验采用的仪器是( ) A. 直接剪切仪 B. 固结仪 C. 锥式液限仪 D. 无侧限压缩仪46. 正常固结土的最终沉降量包括 ( )A. 主固结沉降量 B. 瞬时沉降 C. 次固结沉降量 D.以上三者47. 室内压缩实验中,完全侧限意味着 ( )A.土粒体积不变 B.土样体积不变 C.孔隙体积不变 D.土样横截面积不变48

11、. 下列土中,压缩曲线最平缓的是 ( )A. 密实砂土 B. 杂填土 C. 淤泥 D. 淤泥质土 49. 室内压缩曲线越陡, 土的( )A压缩模量越大 B.压缩性越高 C.压缩系数越小 D.压缩指数越小50. 压缩系数的下标的含义是( )A. 1表示自重应力,2表示附加应力 B.压应力从1增加到2C.压应力从100增加到200 D.无特定含义51. 若土的初始孔隙比为0.8,某应力增量下的压缩系数为0.3MPa-1,则土在该应力增量下的压缩模量等于( )。A. 4 MPa B. 5 MPa C6 MPa D. 7 MPa52.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曲线越平缓,土的压缩性越低 B. 压

12、缩模量越小,土的压缩性越高C. 压缩系数值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D. 压缩指数值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53.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只要( )发生变化,土体强度就发生变化。A. 总应力; B. 有效应力; C附加应力; D.自重应力。54. 常以局部倾斜为变形特征值的结构是 ( ) A. 框架结构 B. 排架结构 C. 高耸结构 D. 砌体结构 55.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 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56. 在同一均质土场地有埋深相同的两矩形基础,其基底压应力相同,长宽比相同,但基础尺寸大小不同,则两基础沉降量的关系是( )。A.大基础和小基础的沉降量相同 B.小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大基础的沉降量C.大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小基础的沉降量 D.无法判断 57. 下列因素中,可导致土体出现超固结性状的因素是( )A.地下水长期下降后回升 B.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