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47737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弟子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弟子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弟子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弟子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子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一、礼仪训练:教站姿、坐姿二、教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三、教“孝”(1个小时):1、在黑板上写“孝”的篆字解释涵义(师生互动阶段)2、讲母亲怀孕和生产的过程,启发孩子的孝心我们在母亲的子宫中最开始只是一个极微小的细胞,然后细胞通过吸收母亲的营养不断分裂长大,开始的3个月,我们的母亲往往会出现呕吐、恶心、困倦、失眠,甚至头疼、发烧、咳嗽等现象,有的母亲会吃什么吐什么,大多数的母亲这个过程会很难受;接下来的3个月,母亲身体的不良反映会小一点,但母亲会因为怀孩子而去吃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同学们平时吃饭会说我不喜欢吃这个我不喜欢吃那个,可是我们的妈妈在怀我们的时候只要我们好什么

2、难吃的都会吃下去,想想妈妈的辛苦我们应不应该挑食?(不应该)我们挑食身体长不好对不对得起妈妈?(对不起);最后的几个月是母亲最难受的阶段,我们的妈妈肚子上会时刻承受近20斤的压力,走路看不见前面的路,睡觉抱着近20斤的“石头”,脚会肿,而且腰酸背痛。当“十月怀胎”成熟一旦“瓜熟蒂落”就是母亲过“鬼门关”的时候,母亲生产的痛苦大过世界上任何痛苦,所以在医院的产房里面产床床头的铁栏杆经常会是弯曲变形了的,就是母亲生产的时候痛苦拉拽所至。想到我们的母亲如此辛苦地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我们怎么还可以对她大吼大叫,怎么可以再让她痛苦伤心。3、怎样孝顺父母?孩子们会说:帮父母做事,给父母端水等。老师要告诉孩

3、子们,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因为生气会让我们的父母长白头发、生病、老得快。韩伯俞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孝子叫韩伯俞,从小母亲处罚他,他都欣然接受,没有哭过。后来他长大了,有一次他犯了过失,母亲处罚他,打他,结果他抱头痛哭。母亲很惊讶,她说,从小到大打你,你都没哭,怎么这一次哭了?他说,母亲啊,十多年来你打我,我觉得很痛啊,我都忍下来。但是今天你打我,我感觉不到痛,可见母亲您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奉养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所以,古代的孝子都有一种哀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枝不想摇动,可是风不停的吹,能不能停下来?(不能)当我们做子女想要孝养父母的时候,可能父

4、母都不在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呀!所以,各位同学,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所谓“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可列举自己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切身体会)所以,各位同学,行孝要趁早,人生知恩、感恩、还要赶快报恩呐!当机会不在,你想抱恩都不行了,那时,你的内心会有无限的遗憾跟感慨。弟子规上告诉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讲解课文意思)四、静定训练(30分钟)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子们一起做1、2两段静定练习(把线上运动安排到最后进行)。布置作业: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

5、遍;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科还课评奖。【第二课】一、礼仪训练:检查孩子们的坐姿,复习站姿,教鞠躬礼(15分钟)二、教读、请孩子领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15分钟)(休息5分钟)三、介绍古圣先贤孔子(教具:挂孔子画像)(30分钟)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552年,距今约2500年。传说孔子生下来头顶长得像小山丘一样,中间凹,四面凸,所以父母给他取名为“丘”。大家看这副孔子的画像,孔子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温和、

6、谦虚、慈祥、彬彬有礼的样子,一个很普通的忠厚长者的模样。但是大家不要小瞧他哟,他是中华民族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圣人。他最了不起的是他是最早创办私塾的人,就是最早在家里办学,让普通老百姓能接受教育。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做官人家的孩子能够受教育,而孔子的学生里头有农民、有杀猪的、有做买卖的、有打铁的,各行各业都有。我们今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读书学习其实都应该感谢孔子。所以他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孔夫子”。孔子不光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教育,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思想,这些经典穿越2500年的历史依旧带给我们生活的智慧。大家觉得孔子是不是了不起?我们要不要尊敬他?请大家站起来

7、,让我们对着这张孔子像三鞠躬。(休息5分钟)四、教“孝”(30分钟)故事:古印度有个圣人,就是德行很高又有智慧的一个人,他有一次带领弟子外出参学,看见路旁有一堆白骨,他见了很伤心,恭恭敬敬地给白骨磕头。学生们见了很不理解,说老师都是圣人了,为何要对莫不相识的一堆白骨行如此大礼。这位圣人说:“你们不知道啊,那是我们的父亲和母亲的骨头。”弟子规里有讲:事诸兄,如事兄,事诸父,如事父。圣人正是以这种以天下人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的慈悲胸怀来祭拜这堆白骨。接着老师让弟子把白骨中白净一些、而且分量比较重的骨头分成一推,把灰白色、分量较轻的分成一堆,并告诉大家,前者是我们父亲的骨头,后者是母亲的骨头。为什么呢

8、?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我们的母亲在孕育我们的时候,当外界不能提供足够的钙质的时候,母亲骨头里的钙会自然分解输送到我们的体内,所以大部分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会腿抽筋,就是自身钙质大量流失的征兆。也因此当我们的父母年纪大的时候,往往母亲更容易骨折,都是因为曾经生育我们的原因。我们小的时候大都吃过妈妈的奶,大家知道吗?妈妈的奶是妈妈的血变的。中央电视台曾经有报道说,有一位母亲把喂养孩子的奶存放30年以后发现白色的奶变成了殷红的血。我们的母亲是在用心血喂养我们呀,我们又怎么忍心常常去伤她们的心呢?我们孩子有没有经常伤妈妈的心?(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让每个孩子来谈上周惹妈妈生气的次数,评出“最孝顺奖”发

9、给红心一颗)五、静定训练(30分钟)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子们一起复习做1、2两段静定练习(把线上运动安排到最后进行)。布置作业: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课还课评奖。【第三课】一、礼仪训练:检查孩子们的坐姿,复习站姿、鞠躬礼,根据时间考虑是否教走路的姿势(15分钟)二、教读、请孩子领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15分钟)(休息5分钟)三、教“孝”(1个小时)1、师生互动:前面两节课老师给大家讲了妈妈生

10、育我们的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父母养育我们的辛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小到大父母都给了我们哪些无私的爱?(煮饭、洗衣服、生病看护、买衣物、讲故事、做游戏、带我们旅行、供我们上学、教育我们、买房子给我们住)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大不大?(大)我们又是怎样报答她们的呢?(煮饭、洗衣服、端水、行礼、下雨天送伞、做家务、洗碗、捶背)和父母的付出比较起来,我们报答得够不够呢?(不够)另外,我们有没有做事让父母生气过?(有)有没有顶撞过父母?(有),有没有和爸爸妈妈赌气哭闹让他们担心过?(有),有没有因为挑食身体不健康让父母操心过?(有)(检查作业并评奖)父母生育我们、养育我们,付出太多的心血,而我们回报

11、给父母更多的是让他们生气、担心、难过和操心,我们的这种行为叫做不孝。大家知不知道,不孝顺的孩子没有福,记得老师小时侯听老人讲“不孝父母会遭天打雷劈”,真的会哟!我们要不要没有福?要不要遭雷劈?(不要)那我们同学要赶快反省自己,我平时有没有不孝顺,我要赶紧改正。(休息5分钟)2、讲故事:闵损芦衣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

12、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他总是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让母亲和弟弟满意。如果换做是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会怎样?可能早就没有勇气生活下去了,是不是?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缰绳从手中滑掉了,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

13、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如果换做是我们同学听到爸爸说要把后母赶走会怎样?(根据时间可以请同学来猜想答案)非常高兴,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对吧?闵子骞怎么做的?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他的这番至

14、诚的话不仅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让后母深受感动,后来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亲生的小孩一样爱护,一家人因为子骞的至诚的孝心而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同学想一想如果当时子骞只顾自己痛快,让父亲一怒之下把后母赶走了,这个家庭会怎样?他的两个弟弟会怎样?他会幸福吗?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闵子骞的孝心孝行也被千古传颂。闵子骞后来成为孔子非常有名的弟子,一生的成就很大。有句话讲“孝顺子弟必名显”,一个孝顺的孩子必然会后福无穷。我们要不要做孝顺的孩子?(要)四、静定训练(30分钟)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

15、子们一起做两段静定练习(老师掌握内容)。布置作业: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背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父母给孩子讲解含义; 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课还课评奖。【第四课】一、礼仪训练:检查孩子们的坐姿,复习站姿、鞠躬礼、走路姿势,学习敲门的礼仪(15分钟)二、请孩子领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或者大家一起背诵均可(15分钟)(休息5分钟)教学心得:一是,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要身体力行弟子规,要时时心存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心,做孩子德行的榜样;二是,遵从“夫孝,德之本也

16、,教之所由生也”的古训,要特别长养孩子的孝心,教学过程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启发孩子的孝心;三是,不特别强调孩子背诵的进度,重点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体要求是:1、要求孩子读书的姿势端正;2、不乱动;3、“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4、“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个理念可以和家长沟通,家长一般都会支持,因为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孝心,家长也很头疼)三、讲解“弟子规”的含义(30分钟)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家中的孩子、学校的学生。在古时候,小孩子到了6、7岁都要学习弟子规,开始学习了都称为“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