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不利于成长四辩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47068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压力不利于成长四辩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就业压力不利于成长四辩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就业压力不利于成长四辩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压力不利于成长四辩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业压力不利于成长四辩稿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辩友刚才的精彩辩论,但在刚才的辩论环节对方辩友存在的一些偏颇之处下面 由我来一一指出 一: 三:然后就我方来说,我想先明确一下我方在答辩中的没有阐释清楚的地方:最后我想再针对我方的观点再次进行陈述:第一 时代的话题要有时代的意义,当下社会就业压力大是个不争的事实,而这样过大 的就业也压力,只会影响大多数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许你们会说少部分人会因为这样的磨 砺而变得更加有才华,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中国每年毕业的人数那么多,而每年产生的岗位 与之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这里有个数据可以证明,2009年一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统

2、计,我国2009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45%(该数据截至六月份),有275万高校毕业生 实现就业)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我相信对方辩友也无法回避,许多学生因为在毕业第一 次就业的过程中,因为激烈的竞争导致第一次就业就遭到挫折,打击到自己的自信心,而 一蹶不振,成为“啃老族”(数据:在城市中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 存在“啃老”问题。而在这么多的“啃老”家庭中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成为啃老族,约占 “啃老族”的40%。)请问对方辩友,他们是想做啃老族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岗位少 就业压力大,让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去发挥他们的能力,招聘单位在选择录取学生的时 候,无非是根据毕业院校

3、、成绩、证书以及在校期间的工作经历等。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 下,用人单位无可避免地短视了。学习成绩并不意味着工作成绩,在滚滚的就业浪潮之中 夹杂着的不那么耀眼的金子,很多都会被埋没,而他们在最初的就业中遭受的挫折,如果 打击到他们的信心,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进取之心。如此一来损失的不仅 是他们自己,而可能是整个社会。那所谓一个个在就业挫折中奋起的励志桥段,我们只想 说:99%和 1%,哪个更能说明问题?这不是就业压力大对我们学生成才的不良影响么?机会 少,无疑限制了人才的形成。第二,现在的人们,为了应对激烈的岗位竞争,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压过他人一 筹,许许多多的学生为了积累所谓

4、的“资本”,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各种“考证”中徘徊。 固然这些可能对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意志力等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在这方面的专注 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认识偏差忽视了职业本身这是十分可怕的。对职业本身没有具 体的了解,导致了盲目和无效的择业,对于学生的成才,对于他们在合适的社会岗位上实 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没有任何益处,而且这种盲目更会反过来导致就业压力的加大,恶性 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许多公司不得不以硬性指标去筛选人才,但是这样的筛选花费的代 价太大,完全偏离了对于成材的最初目的,让那些还不是人才的人更加无法发挥他们的本 身价值第三,就业压力大,附带给了我们许多负面的效应,背景效应,社会惰化效应,

5、现在这个社会,为了一份工作,不仅仅是说从自己能力这一方面去努力,有些人会用 尽自己的关系网,去获得一份他想要的职业,但是这种社会现象,(现象:两个能力相当的 毕业生求职时,他们的“背景”往往能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这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 广泛的社会现象。而这种“背景效应”极大的影响了那些还未就业的学生,影响了学生们 的主观能动性,“好爹”的重要性渐渐超过“奋斗”的时候,对我们成材不仅有所拖累,对 于社会发展更是一种威胁。)其实给后人留下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没有背景的人认为:“自 己再努力,也拼不过那些有背景的人。”有背景的认为:“自己有背景,不管怎么样都会有 份好工作。”这其实是一种社会不公平的

6、体现,当社会存在不公平现象,会消弱许多人的积 极性,一个没有积极性的人,那么如何成材?第四,压力并不代表着可以完全转化成动力,更不代表只要有足够大压力,成材的道路 就会变得一帆风顺,当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满怀憧憬带着简历怀着满腔热血前去集体招聘时, 有高等大学的学生在第一轮就被筛下。也许有的有志青年早早的思考好今后面临的就业压 力,于是从高中,甚至初中起就奋发图强,在市重点,省重点高中压力的瀑布下成长。当 他们好不容易熬到就业时,他们发现曾经的那些压力面对数以万计竞争者时变得那么苍白 无力,在这种绝望下,使得一些学生精神崩盘,而选择轻生,这对我们的社会也是一种损 失,所以就业压力大,还可能会让我们

7、损失一批十分优秀的人才。(例如:山东体育学院外 语系学生因就业无望选择跳楼,河北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女生刘伟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 轻生,)第五,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外引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引通过内 因而起作用。压力的有无都是外部条件,而不是成才的根本原因,成才的关键在于主观能 动性的发挥。张海迪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还有各种各样的压 力,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们。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可见,压力本身是 不利于成长的,真正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恰恰是那种克服压力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就如 你们所说的压力有利于成长的话,那么,每个人遇到了压力都能将其化为动力吗?当然不 能。能取得成功的,让他成长的关键是他克服种种压力的心态和方法还是压力本身呢?显 然是前者。压力远非造就人成长的充分条件,无数人在压力中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动力。 挫折中的压力可以成就极少数的人,但更能摧毁多数人。所以可以说压力不利于成长!只 能说克服压力、缓解压力和转化压力为动力之后所取得的成功,才利于学生成长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如果就业压力大,并不会对我们成材有着绝对的帮助,相反在某种 层面上,还会抹杀我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甚至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打击能力 进行挑战,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不利于成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