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462387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论文发表专家一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关键词:有效课堂提问;思维有效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对话的过程,思维能 力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提问的核心及宗旨。思维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 高级阶段,是人们掌握知识,认识规律,提高能力的最基本、最重 要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是那种表面的、 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一只 眼看到纸的背后。(歌德)怎样才能看到纸的背后呢?靠的就是思 维。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为问题能引起学 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

2、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然而,自从有效 课堂提问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以来, 很多教师却异化且夸大了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对以“问题”为中 介的教学方式的实质内涵理解不透彻、错误理解了有效课堂提问的 宗旨及核心,把它纯粹当作一种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手段,而忽视了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正确认识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及实质,增强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 探究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及实质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研究者使用的定义各有所指

3、,尚未形 成统一、完整的“有效课堂提问”的概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笔者认为,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和教 学内容、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预设课堂提问,通过创设巧妙的 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 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说到底,有效课堂提问的最终追求及实质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 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索学 习,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 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学生 是否经过积极思考应成为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二、增强课堂提问

4、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促进学 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呢?笔者从 课堂提问的核心、类型、内容、角度、语言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 提问的目的一一激疑生疑。目前,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目的 及主旨没有形成一个正确认识。例如,很多教师都认为课堂提问是 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有效课堂提问的追求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却 夸大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上课进程,达到 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问的作用仍然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的 思维更好地跟着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路走,整堂课上只能听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到教师的观点,

5、而不是学生的观点。一堂课下来,教师表面上完成 了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却偏离了课堂提问的这一目的。另外,还有些教师把课堂提问作为一种考查学生的手段。习惯性的 课堂提问,是考查学生的一种手段,用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 知识,获得了能力。但在现今的课堂提问中,教师总是期望通过课 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获得教师预设的答案,过分强调对学生回答问题 的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对于问题是否真正经过思考的过程, 结果是学生只是收到了表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而得不到应有的 思维训练和提高。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 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功能与课堂 提

6、问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对课堂提问的核心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有效课堂提问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考查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 握程度,但它们是建立在学生知识、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或跟上教学进度、实现表面的教学目标 而控制问题的答案,以免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样,学 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他们是否真正经过思考的前提之上的, 教师要正确协调好教学目标、考查学生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 系,正确理解其实现的前提及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的疑问,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促进各种教学目标的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实现和考查学生知识能力

7、的获得。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思考,使学 生会质疑,会因疑去求索,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才是真 正有效的课堂提问。2. 提问的类型一一深浅适宜。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层次,教 师提问可以分为知识型问题、理解和应用型问题、综合和思考性问 题。其中,前两种属于封闭型问题,更适合强调以知识记忆和理解 为主的教学和测验,用以检验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后一 种属于开放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 目前,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大多都是识 记、理解的低水平层次的问题,而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思维应 用、综合思考的问题却很少。例如,很多教师提问往往局限于对具 体

8、知识的提问,而这些问题大多都是可以从课本上找到的内容。如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刘胡兰一文时,与学生进行了这么一段问答: 师:这篇文章是写谁的?生:是写刘胡兰的。师:你怎么知道?生: 题目就是刘胡兰。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947年1月 4日。师:你怎么知道?生:课文第一句就是这么写的。这段对话 看似学生对答如流,学生积极参与,实质上这种只有唯一答案的封 闭式问题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而忽视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 的思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深浅程 度。知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构成了课堂提问的三种类型,且一论文发表专家

9、一每一种提问类型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使学 生在记忆、识记知识的基础上,把握问题的深度,使学生能积极主 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深化学生对课堂主题的理解。如与上述教师所 问相关且又有深度的提问:“我们现在还需不需要像刘胡兰一样为 革命牺牲而奋不顾身的人呢?”这种问题既能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 题人物一一刘胡兰是一个有着怎样性格特征、优良品质的人,又能 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又激发 了学生的思考。3. 提问的内容一一难易适度。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要 考虑提问的内容是否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

10、机,促进学生的思 考和探究。目前,很多教师提问的内容或过易,或过难,例如,很 多教师把课堂提问当作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为了追求课堂 的热烈气氛,经常设计出大量让学生很容易答出的问题,如提一些 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以让 更多的学生对课堂主题作出反应,还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这种 过于简单又无需思考的问题表面上能使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气氛看 似热闹,但却不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实质上的探究,不利于学生思 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随便应付的坏习惯。另外, 一些教师认识到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但他们错误地认为 只有“高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11、,因此经常问一些怪题、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偏题。这些深奥、难以琢磨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反而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打消了学习的兴趣,抑制了学生思维的 发展。有效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给学生一 个“解答距”。所谓的“解答距”,就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 的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换句话说,即问题不 会太难,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又不会太容易,使学生觉得轻而易 举,没有思考的价值。为了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要认真钻研 教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把握好学生的 “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把握好问题 难易度的标准,

12、使学生能通过独立钻研和积极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 方法。如一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先 和学生一起朗读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而后提出了这样一组 难易适中的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作者的这一 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 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你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这种难易适 中的问题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使学生融入到问题中来, 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4. 提问的角度一一灵活多变。目前,在课堂提问中,很多教师由 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或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不够,或单纯为追求知一论文发表专家一识目标的实现,大多都按常规思维从教学内容的正面

13、直接提问,如 普遍存在以直截了当、直奔中心的直问为主,或是直接根据教学内 容从正面提出的一些定义性问题。如一位物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加速运动”这个概念,问学生:“什么是加速运动?加速运动的 定义中有哪几个要点?”这种单一地从正面直接提问的方式从表面 上看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实际上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且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效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采用灵活 多变的提问方式,善于变换提问角度,既要按正常的逻辑关系和时 间顺序提问,同时又要注意从相反视角切入问题,以反推正,做到 正面提问和反面提问并重,直接问题和间接提问交替,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独立

14、思考,使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究主动获 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左忠毅公逸事时,一位教师问: 文章一开头先交代“风雪严寒”的天气有什么必要?这四个字去掉 好不好?这种问法非常新颖,从相反的角度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 比较,自己得出答案。这种问法对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 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变更 设问方式和角度,做到直曲相通、顺逆交错、聚散结合,把学生带 入思潮如海的思维境界中,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解决过程 中,使其在吸收和内化新信息的同时获得认知、思维的发展。5. 提问的语言一一准确精炼。目前,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普遍存在一论文发表专家一用词不准确、思想表

15、达不清、中心意思不突出,语言过简或过繁, 让学生听不明白,不知如何思考和作答。如一位教师教学“磁铁” 一课时,引导学生做实验,并提问:“请大家认真探索磁铁的磁性 真的有强弱吗?”其实,这个问题是有歧义的,表达是不准确的。 到底是要探索同一块磁铁不同极的磁性的不同,还是要探索大小不 同的磁铁的磁性不同呢?况且这个问题无意中还向学生灌输了这 样一个信息一一磁铁的不同部位磁性不同,导致学生失去了探索、 验证的机会,并造成了其思维的混乱。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效 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表述清晰、准确,使学生对问题形 成一个正确的感知,这也是学生进彳丁积极思考的前提

16、和基础。另外, 教师在提问时还要讲究语言的精炼、简明。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持 续注意是很短的,而记忆由听觉得到的知识尤为有限。若问题过于 繁杂、冗长,学生在思考时,就难以清晰地将问题记在头脑中,以 致不能把握问题的要领,无从回答,而且也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 到厌烦和乏味。所以,教师在提问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 水平,保证问题表述的清晰性、简明性,提高问题的启发性,为学 生进彳丁积极思考提供前提和基础。就目前而言,课堂提问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要正确认识 到课堂提问的核心及主旨,正确看待上述所提到的误区,不断提高 自身的教学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激发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 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 教育理念。参考文献: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