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45670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公开课)重庆市开县镇东初级中学 邹蜀开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散文猫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此文在写作上有两个最大的亮点:抓住特点,细节描写;心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不同。学情、教学思路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类型,接触了一定数量的文章体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初步具备了获取、筛选、分析及

2、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设计本课第一学时,重点考虑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抓住作者对前两只猫有特点的细节描写句,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体会出作者对前两只猫的感情变化,为第二学时重点赏析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情感做好铺垫,从而更好地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揭示出的人生道理。教学方法:1、 品读法:有感情地朗读和品析相结合。2、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展示。3、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4、 读写结合法:通过当堂练习,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有感情朗读有关前两只猫的重点句。 2、勾画前两只猫的描写词、句,品味生动的细节描写。 3、揣摩作者对前两只猫的情感。学习重

3、、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学习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内容导入,引入课文同学们对猫都有所了解吧。有谁能给大家简单讲讲自己养猫的经历呢?(随机抽学生简单介绍)这位同学讲了自己的养猫经历,很不错。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郑振铎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猫的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学生默读,牢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三、预习检测1、多媒体出示以下检测内容(1)、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 怂恿(sng yng ) 怅然(chng ) 污涩( s ) 蜷伏( qun ) 相称(chn) 妄下断语( wng ) (

4、2)、根据下面提供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填上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A、鼓动别人去做。( 怂恿 ) B、弯着身体卧倒。(蜷伏) C、胡乱下结论。 (妄下断语 ) D、不愉快的样子。(怅然) E、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凝望 ) 2、抽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共四人在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3、语文科代表批改黑板上的作业。四、 自主思考1、快速浏览、勾画,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你认为作者及家人最喜欢哪一只猫?试在文中找出依据来。(用关键词回答) (3)、你认为文章应该分几部分?哪些提示语告诉了你分段的标志?2、抽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明确问题答案:

5、(1)、文章叙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文章叙述了“我”家养的三只猫不同的遭遇)(2)、作者及家人更喜欢第二只猫。依据:它比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查问个好几次”,而第三只猫“不活泼”、“不好看”、“不顽游”、“忧郁”、“懒惰”。(3)、分三部分。第二自然段末尾“我”对三妹说的话和第三自然段开头“隔了几天”表明二自然段结束是写的第一只猫。十四段末尾“我家好久不养猫”提示前面的内容写的第二只猫。之后的内容写的第三只猫。五、 合作探究(一) 1、组内有感情朗读第一只猫的相关描写句子,合作探究相关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第一只猫的特点? (2)、家里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

6、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3)、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家里人的情感怎样?2、 多媒体出示阅读指导a、思考问题方法指导:读懂问题的要求,依据题干抓文章里的关键词,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找出来的关键词有序组织语言,形成最终答案。 b、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对景或物的细节描写,一定要凸显这景、物的特点。3、小组合作探究上述问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抽小组代表展示上述问题的答案,且要求在展示时要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5、生齐读直接表达作者及家人对第一只猫喜爱的句子。朗读指导: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

7、前来回地拖摇着”一句时,要将“常常”“来回”“拖摇”等词重读,强调三妹对这只猫的喜爱。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一句时,要读出“我”轻松、愉快的情态,感受作者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微笑”、“ 暖暖”、“ 心上感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要读出难过、酸辛的感情。“一缕”“可怜”两个词要重读。明确问题答案:(1)、从来历、毛色、性情、形态、动作等方面,描写了第一只猫的活泼可爱。(2)、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8、;“我”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3)、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六、合作探究(二)1、组内有感情朗读第二只猫的相关描写句子,合作探究相关问题: (1)、第二只猫“更活泼,更有趣”,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2)、请找出作者对第二只猫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4)、家里人对周家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问

9、题? (5)、作者写完第二只猫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多媒体出示阅读指导分析在记叙文中间的句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其方法:可以从该句子在内容(此句在内容上的作用可从具体写出了什么事件回答)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来回答。 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回答出该句围绕文章的中心具体写出了什么事件,或者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情感,或者动物的什么特点等。 句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可以答成“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开启下文”等。 3、小组合作探究上述问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抽小组代表展示上述问题的答案,且要求在展示

10、时要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5、生齐读直接表达作者对第二只猫情感的句子。朗读指导:读“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时,要读出失去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之情。读“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句时,读出一股悲伤的压力,“好久不”重读,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明确问题答案:(1)、第二只猫“更活泼,更有趣”是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表现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是它的本领。(2)、作者为了突出第二只猫更活泼、更有趣的特点,用“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

11、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等细节描写句子体现出来的。这些镜头就是一幅画,生动形象地刻画小猫伺机捕捉的样子。(3)、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4)、家里人责怪周家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鞭挞。(5)、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既对前两次养猫经历做了总结,又为第三次养猫做铺垫。情感上:体现了“我”感伤、难过的心情。6、师生一起共同归纳作者对前两只猫的描写,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态度结局感情变化第一只猫从隔壁要来花白毛 如白雪球很活沷喜欢病死难过、

12、 酸辛第二只猫从舅舅家要的黄色更有趣更活沷更喜欢失踪怅然、 愤恨、 诅骂7、师小结:作者对前两只猫的描写,都写了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家人态度、结局、作者的感情变化。作者养猫的心情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一回由快乐转酸辛;第二回更加快乐,又时时担心,最后怅然、愤恨。作者为了将猫写生动,在抓住猫的特点时,注重了细节描写。由此可见,描写一种动物,细节描写不可忽视。七、反馈与检测1、多媒体出示检测题(1)、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对第二只猫做个简单介绍。(提示:写出猫的来历、毛色、性情、家人态度、结局等内容) (2)、文章围绕养猫的经过写了 三 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以猫的遭遇 为线索。从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

13、局 “ 总是失踪或死亡 ”一句总领全文,结尾又以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一句收束全文可以看出来。 (3)、品析下面句子中红色部分的表达效果。 a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提示:修辞+情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对第二只猫的喜爱程度。) b 有一次,(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提示:重在理解该词在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居然”一词表达出“我”当时的惊喜之情。)2、抽一学生用第一称口吻简单介绍第一只猫,以此为实例教给学生介绍第二只猫的方法。示例:我,是郑家养的一只猫。是主人从隔壁家把我要来的。我一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在阳光下打滚儿,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做游戏,我的到来给大家带来新鲜与快乐。主人们都很喜欢我。可是不久,我渐渐消瘦两个月后,我依依不舍地永远地离开了主人。3、抽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八、课后作业精读有关写第三只猫的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说说这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