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45427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一)家庭方面 1.祖辈父母要转变观念,担负起教育孩子。祖辈们应该把自己的思想转变过来,孩子少了固然个个都是宝贝,但是过多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祖辈们应该承担起自己家庭教育的责任,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祖辈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了解,避免孩子情感交流出现空白。例如:小二班的淇淇就是一个留守儿童,他本身是一个不喜欢和别人交流的内向的男孩,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也都不太注意与她交流,久而久之她有了什么事情也都不和家里说,而是闷在自己心里,最后患了轻微的自闭症。所以家长或监护人与幼儿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2.留守儿童的委

2、托监护人要转变观念,负起责任。 负责照看儿童的亲友要树立角色意识。负责照看幼儿的亲友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履行自己该尽的义务,努力为其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爱与严相互结合,从而促进留守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既然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来进行看管,就要把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顾虑,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物质、安全这两个方面来照顾,还应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父母联系,寻求孩子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和他们的父母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及生理问题,使孩子留守在家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3

3、、父母尽力能把孩子带在身边。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孩子的父母,解决的办法应该从父母入手。最有效的改进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是要强化父母的意识和责任。引导家长充分衡量儿童教育和成长与外出打工挣钱之间的轻重关系,认识到外出打工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乡给孩子生理及心理上带来了严重问题,要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性。做到父母不同时外出,或者父母外出时把孩子也带在身边,选择到打工地的幼儿园就读。4、身在异地的父母与孩子应保持密切的联系,把握孩子成长的动向。 亲子关系的好坏非常重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什么都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

4、常与子女进行情感的交流,与孩子进行互动,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他们在园的生活学习状态,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充分享受家庭所给予他们的爱与温暖。在沟通时最好用打电话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在金钱的方面,对于孩子的消费支出要有计划、有监督,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要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良好习惯;利用与孩子的联系,多多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这种密切的联系,可以使父母即使远在他乡也能随时随地地了解孩子成长的动向,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加以解决。于此同时,这种密切的联系也能让留守幼儿体会到,父母即使在外辛苦工作,却仍然对自己非常的

5、关心,使他们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安慰。留守幼儿的家长还应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各种方式与这些孩子沟通,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教师应及时发现孩子的各个方面问题并与孩子的家长联系,用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使留守幼儿即使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园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幼儿园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益教学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堂生活,用游戏教学,让他们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老师也要多关心一下留守幼儿,多多与他们就行交流,尽量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态。如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及时解决问题,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社会方面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家门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后来以至于一些村庄只剩下老弱病残幼在家留守,就这样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幼儿出现了。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时刻关注留守幼儿的成长,使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融入社会教育的范畴。要针对当前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之间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幼儿的良好氛围;遇到问题要及时的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幼儿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