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45005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近日,有不少用户提及要以红薯深加工为切入点,发展三农,希望能得到政府部门农 综开发项目款的支持, 本人深以为然。 但很多朋友对撰写红薯深加工方面的可行性报告不太了 解。本公司将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给大家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农综开发项目的申请,有固定的要求格式:同时也发布一些相应的文件要求,对排版、 字体、打印、装订有具体的要求。可以参考: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写大纲 (试用)格式要求可行性可报告的目录是:第一章 总论 ? 11.1 项目提要 ? 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1.3 综合评价 ?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2.1

2、项目建设背景 ?3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63.1 项目区概况 ?6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8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4.1 建设单位概况 ?114.2 研发能力 ?124.3 企业财务状况 ?124.4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2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35.1 市场分析 ?135.2 销售策略 ,方案和营销模式 ?155.3 市场风险分析 ?16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176.1 建设任务和规模 ?176.2 项目规划和布局 ?17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186.4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181920212121226.

3、5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依据 ?7.2 投资概算 ?7.3 资金来源 ?7.4 资金使用和管理 ? 第八章 财务评价 ?8.1 财务评价依据 ?8.2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22242426268.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8.4 财务效益分析?8.5 不确定性分析?8.6 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9.1 环境影响?269.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69.3 评价与审批?27第十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2710.1 农业产业化经营 ?2710.2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2910.3 其他影响评价

4、?30第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3011.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3111.2 经营管理模式 ?3211.3项目经营管理措施 ???3311.4 技术培训 ?3311.5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33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33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 ?3312.2 问题与建议 ?35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 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财务状况:项目单位总资产为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2006年度,全年实现总产值 万元,实现销售利润万元,净利润 元,销售利润率 %。公司目前无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内

5、容建设项目名称: 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淀粉及淀粉生产线扩建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方案本项目由 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承建,引进国内先进的红薯淀粉加工成套设备,提高淀粉品质,淀粉制品(粉皮、粉条、粉丝)的生产技术采用本公司全自然无公害粉 品生产技术,无公害红薯种植技术按绿色食品要求,由农业大学和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全程技术开发与指导。项目土建建设期为XXXX 年XX月一XXXX 年XX月。目前,我国的红薯制品加工处于低层次相对过剩,淀粉及淀粉制品质量普遍较差,粉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市场的关注,而优质红薯粉品市场相对短缺,全自然无公害粉品更是仅有薯业推出,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

6、提高红薯制品的质量,提升红薯制品的附加值,带动产 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 万元;企业自筹资金 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严格财务分析,项目年产 吨淀粉制品后,即可实现:(1 )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2)总成本费用: 万元;(3)税金及附加: 万元;(4)利润: 万元;(5)投资利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7)务净现值(税后): ;( 8)投资回收期(税后): 年。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本项目适应县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需求,可促进农业

7、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2)本项目引进设备和采用的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3)本项目市场风险小,已制定统一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强。 本项目采用“发苗,回收,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按照合同放优质薯苗,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及回收无公害红薯,原料100%来源于农户。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的利益。(5)本项目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国家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本项目立意新颖,技术先进,市场风险小,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可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本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综

8、合生产能力,项目方案可行。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 捷的一项措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 力量,要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支持龙头 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同期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也将农产品深加工及 其转化列入规划当中,作为重点进行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 安全性是“

9、十一五”时期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重点,薯业自成立以来,不断引进优质红薯品种,提高红薯产量,采用优良性能的机械设备,开展红薯深加工,带动了农民种植 红薯的积极性,使当地的农民从红薯种植与加工中收益,年增加1000多万元,由于薯业淀粉及淀粉质量优良,产品供不应于,另外出于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的农业的需要,目前的加工设备和加工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必需进行扩建,改造新上设备, 促进红薯加工业的发展。项目区位于 县乡,年种植红薯 4万余亩,年产红薯6万余吨,加工毛淀粉一万余吨,全乡加工各级别红薯粉品3000多吨, 薯业公司总部占地 23000余平方米,公司现有淀粉生产线一条,淀粉制品生产线两条,季节

10、性加工淀粉600余吨及淀粉制品 600余吨,极大地解决了产区红薯及淀粉的销路。另有薯业设备厂,生产薯类深加工设备,公司年产值 多万元, 公司现有常年性员工 98人,季节性临时用工可达300人以上。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红薯耐旱耐瘠,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其产量经济系数较一般谷物高,近年来随着红薯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展,种植红薯的效益已超过了许多粮食作物。 鲜薯淀粉在加工粉丝、粉条和粉皮中,明显优于用薯干做成的淀粉,鲜薯淀粉的制品备受人们的欢迎。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农村的鲜红薯淀粉加工主要是自加工自用,方法也多是传统的作为原料廉价出售给当地或外地的淀粉加工厂,3 )、加工出来

11、的淀粉受手工生产及工艺技快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年时间,机械逐渐代替了手工大部分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总体而言我国的红薯加工仍是相当落后 面:,加工水平也不断提高,产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手工方法 , 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比例很少,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鲜薯加工量才逐年提高,发展较1、原料资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红薯作为原料其转化途径有1)、鲜食或作饲料,( 2)、术落后的局限而无法形成规模生产的潜力。,原料利用率低 , 经济效益差 , 远远没有发挥红薯淀粉应有2、质量意识差,产品低层次相对过剩。由于我县红薯淀粉加工机械化程度低,多由农 户分散加工,红薯清洗不干净,碜杂含量大,

12、且薯块的粉碎和浆渣分离间隔进行,放置时间 较长,淀粉因氧化而发生褐变,致使淀粉色泽差,加工出的粉制品呈现黑褐色,商品性差, 价格低, 加之部分商贩在淀粉中加入滑石粉或其它种类的淀粉, 破坏了红薯粉品原有的优佳 品质,使红薯淀粉制品低层次相对过剩,而高质量的精制粉品却市场需求旺盛,货源紧缺。 大部分红薯淀粉制品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在淀粉制品制作中, 许多地方为了改变普通红 薯粉品的色泽,提高筋度,在淀粉中添加漂白剂和耐煮剂,既破坏了红薯淀粉的优佳品质,又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难以通过加入w TO后各国的贸易壁垒。3、现有的红薯加工设备难以满足普遍的需求。我县虽然是红薯淀粉和粉条的生产的主产区,但整体加工水平较为落后,设备性能差,多为粉碎和分离间隔进行,不能连续作业, 使淀粉因氧化而褐变,影响淀粉有粉制品质量。促进红薯这个支柱产业的因此,改造和扩建淀粉及淀粉生产线,提高加工量,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可以带动整个槐树关镇仍至全县红薯加工业的升级, 发展。因此这个项目是完全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3.1.2 自然资源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