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44535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12年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卷(必做,共87分)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0小题,113小题,每小题4分,1420小题, 每小题5分,共87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2、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美国科学家首次使用人造基因合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人造蛋白质,它能够维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下列关于人造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 B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人造蛋白质的合成为人造基因组奠定了基础 D. 该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与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相同2 . 在盛有300 mL 5%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10 g新鲜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将整个装置(如图甲)置于25的环境中,采用排水集气法测定产生的CO2,结果如图乙中曲线

3、I所示。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结果如图乙中曲线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最可能是A. 换用3%的葡萄糖溶液 B增加酵母菌的数量C换用较小容积的锥形瓶 D将温度升高刭50理科综合测试 第1页(共16页)3某结构基因一片段含有48对碱基,关于其复制、转录、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转录、翻译合成2条肽链时,至少要脱去的水分子数是15个 B.该基因片段中若碱基G占1/4,则该片段中含有24个“A-T”碱基对 C.若该基因片段含有12个碱基A,则该片段第2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C为108个 D.若用32P标记该基因片段在含31p的环境中连续复制3次,不含32p的片段所占比例为l44.下图是某雌雄异

4、体的高等动物体内两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体一个正常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 B若图细胞的中有基因B则图I 5中含有基因B或b C图I中3和7表示性染色体X图II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图I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图细胞中的两倍5.下图中甲为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乙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结构只能在甲图中的部位上形成 B刺激甲图中的,兴奋将发生双向递减的传导 C乙图中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神经元到B神经元 D甲图中的末端将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变化6.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

5、生态系统 B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图中F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摄的10 %20% 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 B有二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 D以上说法都错误7.2012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资源,玻璃是不可回收资源理科综合测试 第2页(共16页) B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D.推广在洗农粉中加入磷酸盐助洗剂,以降低生产成本 8.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6、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N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5NA B在2Na2O2+2CO2=2Na2CO3+O2的反应中,生成1molO2,转移4NA个电子 C在1L(NH4)2Fe(SO4)2溶液中,若NH4+离子数等于0.2NA时,c(SO42-)0.2molL-1 D18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NA9.下列与有机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和甘油 B.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 C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蔗糖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0.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有无因果

7、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11A、B、C(A、B、C代表元素符号)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C同主族,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的一半。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A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CA和B的化合物不可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元素A和C组成的化合物CA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CA2属于电解质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温下,pH=10的0.1molL-1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4molL-1B. 体积相同、pH相同的醋酸、盐酸和足量金属Zn反映放出等量的H2C. 0.1mo

8、lL-1的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n(OH)、c(OH-)都会增加D将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次氯酸纳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H2O+2C1O-=SO32-+2HC1013.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MgCO3的溶度积常数Ksp=6.8 10-6。取适量的MgC1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测得溶 理科综合测试 第3页(共16页)液的pH=13.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g(OH)2是水垢的成分之一BMgCO3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烧碱溶液可以生成Mg(OH)2沉淀C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c(Mg2+)=5.610-1

9、0molL-1D. 298K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CO3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3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4.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支架上,一根长度不变且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光滑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主)。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A段绳与OC段绳拉力的合力不变BOA段绳与OC段绳拉力的合力变小C. 绳中拉力大小先变大后不变D. 绳中拉力大小先

10、变大后变小15. 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 图像,已知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两个物体相遇 B两物体出发之后的运动过程中不会再相遇 C在 0t1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物体做功相等 D在0t1时间内合力对物体B的功率比对物体A的功率大16. 随着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假设深太空中有一颗外星球,该外星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质量是地球质量的4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星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相同 B. 该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16倍 C

11、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22倍 D绕该星球运行的人造卫星和以相同轨道半径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运行速度相同17如图是某一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是电场线上的两点一负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初速度0从A向B运动并经过B点,一段时间后q以速度又一次经过A点,且与0的方向相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点的电场强度是EAB C负电荷q在A、B两点的电势能EPA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ms2,则A0t1内物块的加速度大于t1t2内物块的加速度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C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12m22-12m12D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大

12、干物块动能的变化量的大小理科综合测试 第5页(共16页)2012年高考(山东卷)针对性训练理科综合测试第卷(必做129分十选做24分,共1 53分)注意事项: 1第卷共18个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3J38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选 做题中选择1个物理、1个化学和1个生物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前面的1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其他作答的 题目答案无效。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0.5 mm的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必做部分】21(12分) .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可视为光滑,两完全相同的小 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分别挂上装有 不同质量砝码的托盘,两小车尾部细线水平连到 控制装置上。实验时控制装置可同时放开细线, 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能同 时收紧细线,使两小车同时停止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