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44321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研报告本课题调研组(中共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青海西宁810000)摘要:逐步引导企业从资源开发向综合利用方面转变,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 用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 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了 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研究青海是资源性省份,能矿资源种类相对齐全。建国50多年来,青海能矿资源勘 查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探明了一批重要的能矿资源,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能矿 资源开发体系,代表青海工业发展成就的四大支柱企业

2、均是以能矿资源开发利用 为基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和青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能矿资 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加快了青海能矿资源开发步伐,也使青海资源开发从 粗放开采、初级加工逐步过渡到综合利用、精深加工阶段。当前,如何进一步引 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既是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从根本上缓解当前 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实现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情况(一)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初步形成。紧紧依托优势资源,实施资源转 换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努力解决经济增长中技术含量不 高、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已成为青海各级领导的共识。目前,通过 各地区、各行业的积极探索,青海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的思路已初步形成,尤其是柴 达木地区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思路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认可。2005年10 月,柴达木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其发展思路是:依托 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一区四园,发展循环经济。即依托青藏 铁路、国道109、215、315线和地方十线,充分利用柴达木盆地能矿资源类型全、 组合好、分布集中、综合矿床多的特点依托现有基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融 合,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油气化工、盐湖化

4、工、黑色有色金属和冶金工业、煤炭及 煤化工四大产业,重点发展交通干线上的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大工 业园区,最终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新格局,形成有若干支柱或优势产业支撑、 有大型骨干企业引领、有能矿资源保障的产业集群,努力推进综合开发、有效配 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从资源、能源、环保、管理四大领域着手,抓好发展循 环经济具体措施的落实。上述发展思路的初步确定,标志着青海能矿资源开发利 用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政策措施得到认真实施。青海在深入贯彻实施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 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发展循环

5、经济实施意见的通知、青海省资 源综合利用条例、青海省鼓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鼓 励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鼓励矿业权人采用先进的生产工 艺、技术设备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回收利用;鼓励运用新 技术、新方法开采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尾矿资源;鼓励用先进技 术开采省内现有技术难以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闭坑后的残余矿产资源 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提高了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了循环经济在青 海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全省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万元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0.17吨标准煤,工业用水重复

6、利用率比上年提 高了 2个百分点,有35户矿山企业积极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是西部矿业 在锡铁山铅锌矿石综合利用的成功实践,成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三)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不断延伸。青海油田勘探开发始于1954年,截止2005 年底,累计探明油田14个,气田6个,油气田3个。目前资源评价石油资源量为21.5 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5万亿立方米。1999年油气产量为210万吨,2002年迈上300 万吨台阶,2005年突破了 450万吨,2006年油产量223万吨,天然气产量25.23亿立 方料。将达到485万吨。同时,油气下游业务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也不断得以延 伸。2005年,格尔

7、木炼油厂加工原油95万吨,生产汽油29.4万吨、柴油44.3万吨, 炼油综合商品率89.02%;生产甲醇11.3万吨,聚丙烯2.1万吨。(四)盐湖化工综合利用工作全面推进。青海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盐湖。长期 以来,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盐湖集团运用兑卤 结品法,成功提取了排放在卤水中的废钾,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采用 华东理工大学无水氯化镁技术建设的1500吨无水氯化镁项目,于2005年12月生 产出99%的无水氯化镁产品。年产1000吨高纯微细氢氧化镁阻燃剂项目已进入 试生产阶段。委托核工业部化工冶金研究院吸附法提锂中间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 进展。盐湖综合利用技

8、术的突破,为大规模综合开发利用盐湖资源创造了条件。 在十一五期间,盐湖集团将投入75个亿,分两期建设85万吨尿素、49万吨合成 氨、22万吨PVC、10万吨甲醇、12万吨氢氧化钾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 目建成后,盐湖集团将实现由单一的钾肥生产转向钾盐深加工、盐化工和资源综 合开发利用,成为我国大型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和盐化工生产基地。届时,盐湖集 团年收入可达65亿元,年利润1520亿元,实现税收约78亿元。(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冶金工业初具雏形。近年来,青海冶金行业依托 资源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 年,全省冶金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

9、5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五分之一强。 青海铝业、西宁钢厂、山川铁合金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 合利用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西部矿业在甘河工 业区的铜、铅、锌、铝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在全 国已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昆仑经济开发区规划中的冶金工业小区拟利用格尔木 及周边地区和西藏境内资源,大力发展冶金工业,建设还原铁、铜、钼、钻、铅、 锌等冶炼项目,预计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增加产值334亿元,实现税收32亿元。总体 上看,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成为青海冶金行业发展的共识。(六)各产业间融合共生的趋势日益增强。目前全

10、省已形成了以电力、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盐湖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和黑 色金属矿采掘为主的冶金采选业,以焦化和煤化为主的煤化工业,以石棉、水泥为 主的建材工业体系。现有的工业聚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发展领域不断 拓宽,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和资源 产业相互匹配、协调发展,融合共生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规划建设中的柴达 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结合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围绕油气一盐化工产业链、煤一 焦一盐化工产业链、有色金属一天然气一盐化工产业链和铁矿一焦炭一钢铁 产业链,积极发展焦炭、电石、烧碱、烯烃、聚氯乙烯、氯代甲烷、硫酸、复

11、合 肥等产品,将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建筑材料 等多种产业横向链接起来所形成的循环生态工业链网,必将成为青海十一五发 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可以说,青海在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方 面的政策措施日益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间融合共生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也 有了许多好的发展思路。这是我们进一步提高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循环 经济的基础所在。二、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源配置分散,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青海的资源 配置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在资源开采上采富弃贫、采厚丢薄, 多数企业对伴生、共生矿实行单一开采

12、,资源浪费严重。产业布局也不合理,造成 资源配置低效,许多企业依靠大规模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维系运转和生存。2004年, 青海万元产值能耗为2.8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1吨。以盐湖为例,铁路 以东的资源悉数配置给了众多小企业,资源浪费严重,对社会的贡献、所缴纳的税 金与所配置的资源相比相去甚远。(二)矿山准入门槛低,采矿权炒作严重。矿山准入门槛低,导致资源开发规模 小、综合利用水平低、产业链短,制约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企业效益的提升。同 时,有些地方和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由于招商心切,对投资者的实力缺乏考察, 并且违规操作,以协议形式向投资者承诺资源配置,导致大量矿产勘查开发权被一 些

13、不具备开发实力的炒作者垄断。采矿权的炒作既不能给当地带来财政收入,更 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部分税种的税率偏低,资源税的价格形成机制亟需完善。由于现有的部分 税种的税率偏低、优惠期限过长,使企业缺乏竞争压力,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在动力 不足,短期行为严重。同时,由于税收减免期限过长,资源税税率偏低,致使财政收入 的增长与资源开发不同步。以2003年为例,全省资源税占地税收入总额的比重仅 为4.82%,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一6一势,更没能转化为财政优势。(四)政策措施不配套,没有形成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和运行机制。由于缺乏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影响了政策

14、的贯彻落实。 如青政(2003)35号文规定:凡设在我省境内,符合国家以及我省鼓励类的企业,在 2010年以前,其主营业务收入70%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 青海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目录至今仍未出台,使税务部门在兑现优惠政策时 缺乏依据。同时,由于缺乏对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办法,加之政策法规不完善,资源 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在某些地区难以落实。(五)地勘投入不足,矿产开发储备资源少。由于地质勘探经费不足,各类矿床 勘查程度普遍较低。全省1 : 5万矿产资源调查仅完成了 5.15万平方公里,只占全 省面积的7%,即使加上近两年省财政投资尚未完成的面积,亦不足9%,而全国平 均水平

15、为20%。且现有地质资料多为80年代以前的成果,工作精度差,可靠度低, 能提供开发的矿产明显不足。重要矿产如铅、锌、铜、动力用煤、岩金资源储量 不足,保障程度不高,资源储量级别低,严重制约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六)资源选冶技术落后,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资料表明,2005年全省煤炭回采 率为46%、钾矿为42%、岩金为62%、铜矿为65%、锌矿为50%、铝矿为62%,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选冶技术的落后,既浪费了资源,又使环境遭到了 破坏。受技术、资金影响,矿产品大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 大规模综合开发利用往往由于关键技术的制约,难以在近期取得突破。在能源方 面,由于缺乏

16、对风能、太阳能的研究和重视,其独特优势尚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七)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部分矿山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忽视污染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不力,三废排放达标率低,矿山诱发的崩塌、地 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加剧。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处于三江源成矿带的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和水力资源因划入自然保护区而无 法得到有效利用。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需要政府、企业 与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与创新,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 行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三、促进青海能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能矿资源综合利用既是一项事关青海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性工 作,又是一项极具发展后劲和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是今后青海经济发展的主攻方 向。(一)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各级政府应以推 动循环经济发展为目的,用足用好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