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44066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能多角度概括小说情节并掌握概括方法2.能联系语境品味精彩细腻的描写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3.能通过比较阅读说出社戏里包含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能多角度概括小说情节并掌握概括方法2.能联系语境品味精彩细腻的描写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教学难点能通过比较阅读说出社戏里包含的深层意蕴。教学过程一、 看标题,找“文眼”,梳理情节。1. 看标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伙伴们陪“我”去看社戏看社戏看戏2. 文章虽名为社戏,但直接描写社戏的内容很少,描写其他事件比较多,可见社戏只是个由头,看社戏的前后过程真可谓“好戏”连台。请同学们找出含“好戏”

2、的语句并齐读。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好戏”是全文的文眼。3. 以“好戏”为核心事件,聚焦“时间”点概括情节:概括要求:故事总是有时间的,按时间顺序来概括。看戏前去看戏看戏后4. 聚焦“转折”点概括情节:概括要求:本文几乎每一个段都有“转折”的意思,所概括的内容里必须有“转折”的意味。预设:1段:平桥虽小是乐土2段:玩伴优待不犯上3段:朋友嘲笑尴尬事4-7段:虽遇波折有包票8-13段:月下行船总觉慢14-21段:乘兴去来扫兴还22-30段:停船偷豆趣无穷31-40段:戏豆普通怀念深5. 聚焦“因果”点概括情节:概括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

3、的八件事,力求每件事之间具备因果关系。如:“平桥乐土”是第一件事,那么之所以说“平桥是乐土,是因为什么呢?所以第二件事应该怎么概括呢?请大开脑洞,依此类推,准确概括。(学生在第一二次概括的基础上,思考作答)预设:平桥乐土玩伴优待友解船忧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6. 聚焦“地点”概括情节:预设:在村里在船上在村里二、 读内容,析语句,感受童趣。1. 借船、划船、看戏、偷豆、吃豆,这一出出“好戏”,至今还在作者的心中,也在读者的心中上演。这“好戏”中究竟有怎样的童真童趣呢?研读47段(迅哥盼去看“好戏”前的波折),勾画表现人物心情的语句。学生朗读,思考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的效果,小组

4、交流发言。只有我急的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正面描写,直接点出“急”的心情。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似乎”一词表现因着急且想看产生的幻觉,用幻觉写沮丧的、着急的心情。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用“我”什么不想做的行为来表达“急”的心情,俨然是一种小孩子脾气,表现一种童真童趣。2. 学生自主阅读8段往后的语段,用上述读法去看作者是如何写“高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直接写心情,表示焦急心情不再。“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形成对比,“说不出的大”夸

5、张手法表明心情无限之好。“于是架起两只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用船行速度映衬心情。“飞”之中有美丽的风光,自由的空气,玩伴们和谐的关系,伙伴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以两岸的景色、幻想的“歌吹”衬托心情。看着眼前的斑斓景,听着耳畔悠扬音,嗅着鼻中豆麦香,心已陶醉,这一醉,几十年至今不忘。“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描写返程的航船,表现心情的愉悦,也表现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大鱼驮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童话里才有的情景。偷豆、吃豆的过程,是快乐的高潮。“偷”是儿童趣味的视角,表面上偷豆是请客,实

6、则偷出了玩伴的淳朴无私、热情纯真,充满童心童趣。3. 对“童真童趣”这一主题的表达,除了在上面的叙述、描写中含蓄呈现之外,在课文中,还有没有其他直接表达这份情感的语句?请同学们结合“思考探究二”交流并展示。预设:第一段描述了我们鲁镇的习惯,归省缘由,平桥概貌,语言简略,层次清楚。“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直接表达“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画龙点睛。从表达方式看,文眼往往是议论、抒情的文句,是揭示主旨的关键性语句。从标点符号看,破折号的作用:对怀念之情的强化,表示“我”怀念“好豆”,怀念“好戏”。三、

7、 析人物,挖主题,收束全课。1. 豆也平平,戏也平平,当时事乐人乐有真情。请同学们浏览2440段,说一说就偷豆这一情节的表现,平桥村的村民有怎样的共性?预设:双喜双喜是领袖,大家都听他的;双喜还想到不能只偷一家,“倘给阿发娘知道又要骂娘呢”,又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偷了一大捧。可见考虑周全。预料偷豆会有这样的后果。阿发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个动作“摸”。理由是什么?他居然偷自家的豆子,原因只是“我们家的大很多”。淳朴无私、热情纯真的阿发桂生心细,提议吃豆子,想我之所想。六一公公。一边

8、是偷豆者,一边是被偷者,他们相遇了会发生什么呢?“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说话时心情怎样?惋惜、心疼。惋惜的是什么?踏坏的豆。为什么对偷走的豆不惋惜却对踏坏的惋惜?偷走的豆,小伙伴吃了;而踏坏的豆就可惜了。对偷走的豆不惋惜,因为他厚道善良、热情好客;对踏坏的豆惋惜则是他的农民本色,爱惜劳动成果。第二句有一个字表露了六一公公作为对偷豆的认识“摘”。也就是在“被偷者”六一公公的眼里,小孩子饿了摘几捧豆吃

9、根本就不算“偷”呀!六一公公是这样想,没有出场的阿发娘和八叔呢?双喜如何应答?不假思索承认了。理由是我们请客。接着双喜说,“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好像偷人家的豆子还是给人家面子一样,还有点骄傲呢!他嘴上和老六一说着话,心里还想着水中的虾呢。双喜连钓虾的注意力都没有转移呀!可见,他坦然的很呀!内心坦荡荡。平桥村的村民有怎样的共性?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善良无私2. 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起那段耐人寻味的文字吧!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结束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先生之意不在戏和豆,那在什么呢?曾经的童年,因为它的永不再来而愈发美好!纵是名角的戏,美味的豆又怎能与那夜的比呢?在那一夜江南水乡特有的优美风光,在那一群平等善良无拘无束的少年玩伴,在那一方民风淳朴自由和谐的平桥乐土,在那一段失去了就无从寻觅的童年时光!这些都应该是成年的“我”心中永远的好豆好戏!这些更包含着成年的“我”对那个心灵桃园的怀念之情。四、布置作业:思考探究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