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440038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念红狐刘志成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2、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感悟红狐至高无上的母爱。3、感受作者那平等善待世间万物,亲和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愿望;培养善待生命、常怀悲悯之心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文章传神的细节描写和巧妙的构思。2、体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自读法:理清文章思路。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加强对散文主题的理解,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李叔同即弘一法师,在圆寂前留下嘱托:在未装龛以前,不须移动,仍随旧安卧床上。如已装入龛,即须移居承天寺。去时将常用之小碗四个带去,填

2、龛四脚,盛满以水,以免蚂蚁嗅味走上,致焚化时损害蚂蚁生命,应须谨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的一种情怀,那就是悲悯。边地作家刘志成在小的时候捉过四只红狐幼崽,为的是等他们长大了,卖狐狸皮,给自己攒学费,但是最终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怀念红狐,去感受他的情怀。二、文本解读和感知1、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人和狐的故事情节。明确:沙丘遇狐,红狐偷鸡,捕狐未遂,扒窝取崽,携崽归家,红狐求崽,释崽还狐。2、作者并不是按照故事实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安排故事场景有何作用?明确:以人、狐遭遇开篇,突出人狐关系的紧张,然后再交代原委,接着再按时间顺序写故事的全过程。作用:营造出一种仇恨红狐的气

3、氛,使情节直接聚焦到人狐对峙的关系上。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领下文情节发展。3、本文讲述的是人和狐的故事,在这场人狐的较量中,没有成功者也没有失败者,这主要是人狐之间的一些细节引起了人的情感的变化,下面我们仔细寻找这些细节描写,深入体会这些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交流讨论同学一:眼神变化第一节: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默默地望着我们第三节:红狐冷冷地看着我第四节: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第六节: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眼角隐隐有泪痕。与之相对应的人的表现第一节: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第三节:我恼怒地迈开小步跑了过去逮红狐第四节:爹掩饰不住喜悦,我捧起狐崽第六节:我正用手臂抹眼角的泪水

4、,爹死死地抱住狗,母亲把狐崽轻轻地放在大门外。这些细节背后的意蕴:“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默默地望着我们”“红狐冷冷地看着我”体现了人长期敌视和迫害红狐之后,红狐对人的戒备,以及红狐喂养幼崽的艰辛,担心着偷鸡之后带来的种种恶果。“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眼角隐隐有泪痕”体现失去狐崽对红狐的内心的打击,诠释了红狐“母爱”的伟大,人如此,红狐亦如此,从而引起人类情感的共鸣。“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我恼怒地迈开小步跑了过去逮红狐”“爹掩饰不住喜悦,我捧起狐崽”面对红狐的种种,我狭隘地认为我的利益受到了红狐的损害,我以人类所谓的强大要去惩罚这只红狐,完全没有一点点的

5、同情和怜悯,这根源于我们生活的艰难,但我却忽略了红狐生存的艰难。是作者在多年之后对自己的反省,对人类对待大自然的生灵的反省。“我正用手臂抹眼角的泪水,爹死死地抱住狗,母亲把狐崽轻轻地放在大门外”:同为苦难中的生命,同为自己的“孩子”,人和狐更加容易理解对方,更加容易体会这种艰难中为生存所做的各种努力,因此我及家人为红狐的这种种行为感动,体会出了苦难中生命的不易,应该宽容和怜悯。同学二:第三节,“狐双腿一跃,迎面闪过我,蹿到爹身边,似要挑逗爹去追,见爹不理,长嗥着在我们周围绕圈子。”这体现了狐狸的“狡猾”,她故意转移爹的注意力,力图保护自己的孩子,体现天下每一位母亲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孩子的至高

6、母爱。同学三:第五节,“凄凉地干嗥着”“哀鸣不止”;第六段“昂着头长嗥”“凄凉地响成一片”“不停地抓着门”“哀鸣地伏下前腿”“嗓子已嘶哑”这可以很好地体现红狐失去幼崽对他的心灵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她的种种行为让人类为之感动,打动了我及家人,才出现了最后的感人一幕。思考:体现了什么主题?人狐和谐共处的理想局面。同学四:“父亲死死抱住狼狗”,“母亲轻轻放狐崽在门口”,这些能够体现同在苦难中,同为养活儿女,母亲和父亲似乎更能体会红狐的不易,所以才会有最后一幕的释放红狐的感人画面。大家能够感受到,最感人的细节应该在第六节,下面大家有感情地齐读一下。思考:除了上面这些细节背后的意蕴,大家还能读出什么?第

7、七节,城市人对生命是漠视的,让作者伤怀不已。思考:那么城市人为什么会对生命“漠视”呢?因为他们没有感受过生命的苦难,没有与困难的生命接触过,自然体会不到它们的艰难,它们的和人类一样的情感,所以实质是距离感的“漠视”。4、作者给我们生动地展现了许多的细节,其实这也是作者“怀念红狐”的一个原因。那么在文章中还有一个原因,在第七节,大家齐读,找出原因是什么?“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远了,再也回不来了”思考:因为“失去”“不再拥有”,所以“怀念”。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明确: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同情”“怜悯”“母爱”“和谐”“苦难的生活”等等。思考:那么这种东西真的“再也回不来了”大家关注这句话的最

8、后是省略号,思考,为什么是省略号,而不用一个句号结束全文,干净利落。(幻灯)这种东西其实并不曾走远2002年1月24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法国选手雷德拉和桑托罗正与另一对选手布特和克莱芒紧张地进行着男双半决赛。突然,球场上空飞进来一只小鸟,而且不偏不倚正好被雷德拉一记势大力沉的回球击中!这时,一个令全世界亿万观众感动的瞬间出现了:准备接球的布特看到小鸟落地,马上扔掉球拍,迅速跑到小鸟坠落的地方,眼见小鸟命已归西,他双膝跪下,手划十字,送上最后的祷告。其他选手也参加了这场即兴葬礼,直到裁判用手帕把小鸟包起送到场外。因此省略号的作用是:蕴含了作者的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呼吁,蕴藏了作者的渴望。5

9、、最后一个问题,总结和深入探讨怀念红狐的深刻内涵和智慧启迪。(讨论交流)(补充刘志成待葬的姑娘中的细节)二拴掀起红布,我看见一只小老鼠的身子埋在草层里,只露出了头,有些迟钝地看着我们。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二拴的一只脚已落在了鼠身上。二拴的脚抬起的时候,鼠已成了一个扁形状,眼睛瞪得大大的。鼠的嘴角有血慢慢渗出。二拴的脚在跺死鼠时,也跺疼了我的心脏。我忧伤的思绪随着泪水渐渐展开:那是怎样的一种生命的情境呀!眼前的鼠之死,是由于丢失了天性的戒备,这使我在很多年后,还一直困惑不已。 此时,我看见女孩的眼睫毛上浮起了丝丝缕缕的忧伤,随即有两滴清泪从她的脸颊上滚落。她的喉咙里发出了含糊不清的嗬嗬声,艰难地将

10、手抬了起来,一点一点探向了死鼠。女孩的这个动作和她的眼泪,是多年来唯一诱我落泪的因子。一刹那,我才恍然悟出女孩在那半年多的岑寂里,是那些老鼠在陪着她我蹲了下来,在泪雨掩面中将死鼠拣了出来,塞在了女孩手里。也许,这是我对无助的女孩的唯一一点慰藉。女孩握着死鼠紧贴着脸颊,久久不放。我看见了女孩浸在鼠声吱吱里的一脸灿烂,我听见了女孩在风雨中微弱的嗬嗬声请一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划线句子。思考:老鼠为什么会被踩死?明确:因为它失去了戒备思考:在这篇文段中,刘志成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明确:纵使是人人喊打的老鼠,也是可以给苦难中的生命以慰藉。对某些人类厌恶的生命给予了肯定和尊重,这是一种对苦难生命的一种“至爱

11、”。思考:与之相照应,我们文中对红狐见到人类时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大家迅速地找到,并解读这种表现背后的内涵。第二节,“在眼前掠过”“蹿上”“箭一样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第六节,“叼起”“飞快地蹿出”“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明确:作者通过这个细节要表达,红狐的逃离是对人类极度的不信任,这是人类长期对她们的敌视、残害的本能反应。如果人类不认识到这一点,红狐必将永远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永不再回来。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思考:这表现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意识?明确: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6、总结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智慧启迪:对母性的歌颂;生存意识的高度觉醒; 期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命是平等的,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追

12、求;人应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希望多些感动,饱含作者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呼唤,对人类良知的呼唤。对整个人类表现出的一种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7、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仅仅因为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思考:这是不是丰子恺过虑了呢?看看当今世界,他的担忧是不是在某些地区已变成了现实呢?幻灯展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中的汗尤尼斯动物园风化的动物。叙利亚难民及战火中丧生的小生命图片,感受生命的殒亡给人的忧伤,而这一切都是人类某些情感的缺失:同情、悲悯、忧患,是某些人基于自身利益

13、而把人类的一点点小残忍扩大开来导致的对生灵的涂炭。思考:处于现在的社会,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可以是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是国家、社会的大角度。)学生自由发挥总结:纵观刘志成的散文,它告诉我们要感受每一种生命的苦难,这样我们才能真切地体验苦难,我们的内心才能拥有悲悯的情怀。尊重每一个生命,一只蚂蚁,哪怕是我们最讨厌的毒蛇,吃人的狼等等。人和自然是一体的,不能因为人类的自身利益而荼毒生灵。三、作业: 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探讨发言,升华对文章内蕴的理解。四、板书 情怀:慈悲 悲悯 苦难 母爱 博爱 和谐 希望 呼唤 敬畏 忧患 终极关怀教学后记怀念红狐是苏

14、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写的人与狐之间的感人故事是有感觉的,但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所表现的深刻的忧患意识却不容易读出来。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从容易上手的故事情节入手,考察准确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感受情节的巧妙安排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加强对“怀念”的感知,对“苦难”和“忧患意识”的体悟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扩大阅读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苦难”文学带给人内心的震撼。课前对刘志成的典型散文给予补充,如对边地罹忧的解读待葬的姑娘伤逝的雪祭等,让学生感受边地作家散文中对苦难和忧患意识及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深刻表达。这样,学生在课上对一些相对不好解读的意蕴可以相对容易地感受到,学生的课堂反应相对比较理想。但是学生对文本中的有些细节体会的不够深刻,在表达上无法深入,这和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表达有一定的关系,基于此点,在平时加强阅读,丰富情感体验,多写多练,提高表达能力;另外,时间稍微紧张了些,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展开,某些问题超出了自己的预判,学生情绪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开来;朗读时,配乐效果可能会更好。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