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439682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治疗慢性传播型便秘研究进展 何中鑫 导师:王建民核心词 中药 慢性传播型 便秘 综述 慢传播型便秘(slowtrit cnstiptn,STC)又称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指结肠的传播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播缓慢所引起的便秘1,重要特性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大便排出困难,患者多有长期服用泻剂史。其发病率占功能性便秘的45.5,其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但以中老年人常用,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女性多于男性,是临床常用的消化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能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副反映少。且能个体化治疗,故有很大优

2、势,现就其中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 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说: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明确指出津液局限性、糟粕内结、水不能行舟是便秘发生的机理。后世医家对便秘的病因病机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概括说来,便秘病因大体分为肠胃热积,津液受损; 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气血局限性,下元亏损; 阳虚体弱,阴寒内生等。病机核心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肺、脾( 胃) 、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薛敏觉得老年功能性

3、便秘其本在脾肾阴虚,其标为痰、瘀、热互结致气机升降失调。胃以通降为和,胃气和则浊气下降,糟粕得以排出大肠。王瑛瑛觉得腑气不通、肠津亏损是本病的主线病机; 行气导滞、滋阴润肠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刘兴祥5觉得便秘的病因病机重要有4个方面:饮食不洁,热盛伤津;情志失调,肝气不舒;劳倦过度,年高津衰或病后产后失血过多;素体阳虚或病后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王玉芳6觉得肝具有主疏泄的功能,对大肠传送糟粕的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肝的功能失调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因素。郭淑云7专家觉得中焦气机不畅是便秘的主线病机,肝气郁滞是便秘的重要病机,肾的功能局限性是便秘的重要因素。将便秘与多脏腑联系起来。张晋觉得多由于胃肠积热

4、、气机郁滞、阴寒凝滞、气血阴津亏虚四种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综合而致病。二、慢传播型便秘的证型研究 目前对于功能性便秘的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原则,临床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辨证治疗获得良好疗效。郭慧君将慢性功能性便秘分为肺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阴血亏虚型,肠道气滞型施治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徐中一1将其辨证分型为虚秘、实秘两大证型,虚者涉及阴虚、阳虚、气虚,实者涉及气秘、热秘,缺少冷秘一证。陈延11等研究记录便秘分为肠道气滞证、 脾肾阳虚证、脾气虚弱证、 瘀血内阻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湿滞证,其中肠道气滞证是最常用的中医证候,脾虚证是最多的兼夹证型。肖国辉12等研究成果显示慢传播型便秘的常用

5、中医证型有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三、中药汤剂对慢传播型便秘治疗的研究 结肠慢传播型便秘属祖国医学“阴阳结”、“脾约”等范畴,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中医觉得便秘一症虽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律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失调的一种局部体现。应用中医药治疗便秘早见于伤寒杂病论等古代文 献,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多用泄热、润肠、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温阳之剂。陈爱霞13等在采用加味一贯煎(生黄芪20g,当归15 g,白芍药10 g,熟地黄0 g,生何首乌0 g,麦门冬1 ,枸杞子1 g,柏子仁20 g,川楝子10 g

6、,川牛膝g,枳壳10 g,甘草6 。日1剂)治疗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并与单纯0例莫沙比利片治疗对比,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汤亚明4对55例慢传播型便秘予以生白术为主的中药方剂口服,配合腹部按摩治疗。总有效率为4 .5%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何德才15等对6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自拟宣肺养阴汤(杏仁g、黄芪40 、党参30、白术30g、木香lO、槟榔1 g、枳实0 g、厚朴10 g、生地黄5g、元参10 g、麦冬5 g)治疗,对比口服麻仁软胶囊患者例,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组。马云锐1予以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改良济川煎总有效率为.7%在改善SC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口服构椽酸莫沙必利患者。王小平1

7、7等予以50例TC患者自拟益气健脾润肠汤(生自术306g,党参20g,茯苓1g,炙黄芪0g,麻仁lg,杏仁、槟榔、莪术、郁李仁各10g,枳实15g,莱菔子g,炙甘草g,随证加减)远期疗效以及症状缓和上明显优于莫沙曲利治疗患者。袁晓菊18等在中药养荣润肠舒合剂治疗结肠便秘100例患者时对比100例口服麻仁软胶囊和00例口服西沙必利患者时发现中药养荣润肠舒治疗效果疗效明显,是治疗便秘的有效制剂。吴本升19用养阴润肠方治疗慢性传播型便秘32例,总有效率为90.6 ,养阴润肠方治疗慢性传播型便秘在全身格体性调节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确切。王斌20通过采用中药通便汤递减法治疗结肠慢运送型便秘4例其近期

8、远期疗效明显高于服用聚乙二醇4000患者。四、中成药制剂对慢传播型便秘治疗的研究 相对于老式汤剂,中成药制品有着简便的优势,省去了老式中药汤剂每日煎药的麻烦,并且更便于服用和携带,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在参阅大量古今文献的基本上,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遵循古人用方原则制成的丸剂、胶囊等种类有诸多,如具有清热通便作用的复方芦荟胶囊、新清宁片等; 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麻仁软胶囊等;以及具有理气通腑作用的四磨汤口服液等。李红岩1等将67例慢传播型便秘患者口服中药组方腹舒胶囊(由生白术、大云、川朴、木香、青皮、五味子、陈皮、黄芪、杭白芍、当归、生熟地、威灵仙、核桃仁、

9、杏仁、茯苓、泽泻、麦冬、荔枝核、枳实构成)与58例口服通便灵慢传播型便秘患者对比发现口服通便灵患者有效率达8%远高于口服通便灵患者。蒋秀英22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慢性传播型便秘43例总结中对比服用莫沙必利患者,服用六味安消胶囊患者的总疗效明显优于服用莫沙必利患者,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慢性传播型便秘疗效确切。刘敏用活血通便胶囊( 构成: 生地黄、桃仁、麻仁各100g,熟地黄、当归梢、白芍各150g,升麻、生甘草各60g,红花、大黄( 煨) 各g,以上药材研成细粉过10 目筛,分装成胶囊,规格0. 06g 50 粒瓶)治疗,3粒/次, 次/d,1 月为一疗程,治疗功能性便秘8例,总有效率6.6。田培虹等

10、4 用九味承气口服液治疗92 例,并与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88 例作对照。成果总有效率治疗组6.7%,对照组95.4%。沈玲等2用增液通便胶囊治疗266例,痊愈57 例,有效76 例,总有效率87.6%。李保双6等在通便通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70例中对比成果显示通便通胶囊具有滋阴润肠、导滞通便的功能,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其疗效与麻仁软胶囊相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五、中药外用对慢传播型便秘治疗的研究 中药贴脐法治疗便秘,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构成部分。早在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历代医学书籍中均有大量的内病通过脐部外治,达到治愈的记载。由于内服药物治疗容易产生依赖性,并刺激胃肠道,浮现不良反映,而手

11、术治疗患者痛苦较大,患者不易接受,因而中药外用治疗便秘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王敏英等在通便膏贴脐治疗结肠慢传播型便秘100例中将20例结肠慢传播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应用通便膏贴脐及口服清宁丸对照观测。成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明显差别(P.5)结论:治疗组具有应用简便,奏效迅速,无毒副作用,适应症广等长处。吴丽丽8运用中药( 白术、乌药、青皮等)制成饼状,以纱布裹之敷于神阙穴,配合神灯烘热照射,每日1 次,每次20in,7 天为1疗程,观测3 个疗程,治疗功能性便秘90 例,总有效率25%。李艳慧29等在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疗效观测中将2

12、2例患者随用穴位贴敷(以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制成药饼,敷于天枢、气海、关元穴);对照20例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患者。前者总有效率8.%,优于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患者。宋丙跃3在中药内服配合保存灌肠治疗慢传播型便秘疗效观测中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中药内服配合保存灌肠及西药口服。对比成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石丽霞31等在中药敷脐治疗多种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测中对44例随机提成2 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7例。治疗组予以大黄厚朴糊,对照组予以大黄糊。对比成果表白大黄厚朴糊和大黄糊对多种功能性便秘均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六、问题与展望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用病之一,

13、其中SC又占便秘的45.5,部分患者因便秘症状严重而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国内报道北京地区慢性便秘发病率为07%。慢性便秘的治疗多以经验治疗为主,而STC常病因不明,大多属顽固性便秘,治疗尤为棘手。使用中药、中西药结合对慢传播型便秘治疗的影响各有优势。中药对慢传播型便秘的治疗具有个体化、差别化的特点,符合中医辩证论治和因人制宜的特色,且对慢传播型便秘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大部分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且临床研究干扰因素多、个体差别大、研究方案设计不够严密等,故其临床疗效报道不一,研究也缺少可反复性。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提高慢传播型便秘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兼顾局部和整体,达到标本兼

14、治,疗效明显而巩固;但目前对中西药结合治疗慢传播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前瞻性中西药结合治疗慢传播型便秘的研究较少,缺少一种可靠的临床疗效评价原则,且其临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此,如何充足运用中西药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慢传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是肛肠工作者此后研究的重点内容。【参照文献】田德禄.中医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戴菲.The colonc transit s in the ssessent of chroni cormtipation西安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999,11:6393薛敏,赵玉飞,岳建彪等.运用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

15、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1):183-4.4王瑛瑛,路广晁路广晁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光明中医,,25(1):12-15刘兴祥.便秘的中医辨证思路J内蒙古中医药,(3):55-56.王玉芳舒肝治便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0):44孙林波,郭淑云郭淑云专家治疗便秘的经验J.光明中医,,2(1):26-7.8张晋便秘的中西医理论分析与治疗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134 郭慧君,王知加.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0 例J河北中医,31( 5) : 685- 86.10徐中一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4):3711陈延,伍灿贤,朱盈盈,何家鸣.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候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4(2):22-211肖国辉,单铁莲,陈辉,欧艳.慢传播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3(1):91-913陈爱霞,张磊,李静君加味一贯煎治疗结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