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43944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七篇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 页。(人教版)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 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归纳概括,

2、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 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3 + 2)4 34 + 24 2(11 + 9) 112 + 92 205 + 45 (20 + 4)5【 1.计算、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导入。第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

3、,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影幕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探究概括规律: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演示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c.这两个积又是

4、怎么得到的?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3.逆用乘法分配律、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三。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四。巩固运用规律。(一) 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2( 6 + 5 ) = 2 6 + 5- - - - - ( 25 + 7 )4 = 25 4 74- - - - - 359 + 35 = 3

5、5( 9 + 1 )= 350 - - - - - - (二)连一连:317 + 5 17 (22 + 44)30(18 + 4)6 18 6 + 4 62230 + 44 30 6020 + 603060 (20 + 30) (3 + 5)17(三)填一填:(12+40)3= 3 + 3 15(40 + 8) = 15 + 15 7820+2220=( + )20 6628 + 6632 + 6640=( + + )(四)做一做: 10332 9932(五)巩固与发展(六)课外发展五。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多媒体演示】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

6、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22元 25元六。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2【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目标定位】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法运用】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

7、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第一环节:比赛激趣、启迪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

8、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规律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放录像)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放录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9、,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出示课件与录像)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放录像)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放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放录像及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放录像)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

10、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边放课件)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应用规律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

11、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评价反思】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

12、交流。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

13、字母公式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3一、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5455页的内容二、说教材(一)教材简析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

14、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三)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四)教学难点及关键自主发现规律,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