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_夏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438154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_夏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_夏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_夏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_夏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_夏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_夏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_夏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字即 位 时 间在位年数世系备注禹前2070 - 前202645治水有功,受舜禅让因治水有方,后人尊称大禹。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启前2025 - 前201610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大宴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太康前2015 - 前198729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太康生活荒

2、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仲康前1986 - 前197413仲康,太康的弟弟。夏王姒启的儿子姒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姒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相前1973 - 前194628相,仲康的儿子。姒相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后来的40年间为后羿等篡权。后羿6黄河下游的夷族首领后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姒仲康死后立姒仲康的之子姒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罢黜姒相并将姒相放逐到斟灌(山东曹县),夺了夏朝的王位,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他和杀他的寒浞为历史上少见的几位改

3、姓未改朝代的篡权者寒浞60夏代东夷族首领,后羿用为助手后羿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音zhu)。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他杀了,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少康前1905 - 前188521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杼前1884 - 前186817杼,少康的儿子。姒杼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槐前1867 - 前184226槐,杼的儿子。姒槐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芒前184

4、1 - 前182418芒,槐的儿子。姒芒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前1823 - 前180816泄,芒的儿子姒泄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前1807 - 前174959不降,泄的儿子。姒不降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姒扃。扃前1748 - 前172821扃,不降的弟弟。扃是中国上古夏朝第十二任国王。泄之子,廑的父亲,不降的弟弟。受兄内禅而继位。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廑前1727 - 前170721廑,扃的儿子。扃病死后继位。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廑在位时,商的势力已崛起,夏的国势又趋衰落,退居于西河地区(今河南省洛阳市

5、到陕西省华阴县之间)。孔甲前1706 - 前167631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吴、皋苟)前1675 - 前166511皋,孔甲的儿子。孔甲死后继位。在位11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皋在位时,迁都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附近。发(发惠)前1664 - 前165411发,皋的儿子。皋病死后继位。在位1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发在位期间,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履癸)前1653 - 前160054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

6、的夏王朝。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4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

7、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世纪到公元前世纪,前后大约有余年,经历了4个多世纪,有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

8、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

9、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国号释义据史记引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

10、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是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的。夏朝的建立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

11、,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之后,尝试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禹老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是

12、,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部落的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坚决不出席钧台会。夏启调动军队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族。这次征讨使新生的专制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原始的民主推举制被强制取代。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

13、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夏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

14、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古史学家依据文献

15、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夏代的国家制度夏奴隶制部落王国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