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435356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锚杆抗拔试验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锚杆抗拔试验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锚杆抗拔试验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锚杆抗拔试验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锚杆抗拔试验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锚杆抗拔试验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锚杆抗拔试验要点B.1 一般规定B.1.1试验锚杆的参数、材料、施工工艺及其所处的地质条 件应与工程锚杆相同。B.1.2 锚杆抗拔试验应在锚固段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 15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B.1.3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最大试 验压力,且试验前应进行标定。B.1.4加载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 的要求,加载时千斤顶应与锚杆同轴。B.1.5计量仪表(测力计、位移计、压力表)的精度应满足试 验要求。B.1.6试验锚杆宜在自由段与锚固段之间设置消除自由段 摩阻力的装置。B.1.7最大试验荷载下的锚杆杆体应力,对预应力钢筋,不 应超过其抗拉强度标准值

2、的0.9倍;对普通钢筋,不应超过 其屈服强度标准值。B.2基本试验B.2.1同一条件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 少于3根。B.2.2确定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试验,最大试验荷载应大 于预估破坏荷载,且试验锚杆杆体截面面积应符合本规程第 B.1.7条的规定;不符合时,应按本规程第B.1.7条对钢筋强 度的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必要时,可增加试验锚杆的杆 体截面面积。B.2.3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宜采用循环加载法,其加载 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B.2.3确定。表B.2.3循环加载试验的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循环次 数分级荷载与最大试验荷载的百分比(%)初始荷载加载过程卸载过程第

3、一循环10204050402010第二循环10305060503010第三循环10406070604010第四循10507080705010环第五循环10608090806010第六循环107090100907010观测时间(min)5510555注:1 锚杆加载前应预先施加初始荷载,初始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的10%;2 每级加、卸荷载稳定后,在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 移不应少于3次;3 在每级荷载的观测时间内,当锚头位移增量不大于1.0mm时,可视为位移稳定;当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大于1.0mm时,应在该级荷载下再延长观测时间 60min,并应每隔10min测读锚头位移1次;当该60m

4、in 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2.0mm时,可视为锚头位移收 敛;当锚头位移稳定或收敛后,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4 加至最大试验荷载后,当锚杆尚未出现本规程第B.2.5 条规定的终止加载情况,且继续加载后满足本规程第 B.1.7条对钢筋强度的要求时,宜按最大试验荷载 10%的荷载增量继续进行下一循环加载,此时,每级 加载中间过程的分级荷载与最大试验荷载的百分比 应分别相应增加10%,其观测时间应为10min。B.2.4当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采用逐级加载法时,其加 载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B.2.3中每一循环的最大 荷载及相应的观测时间逐级加载和卸载。B.2.5锚杆试验中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终止

5、继续加载:1从第二级加载开始,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 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2锚头位移不收敛;3锚杆杆体破坏。B.2.6循环加载试验应绘制锚杆的荷载位移(Qs)曲线、 荷载弹性位移(Qs )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Qs )曲线。ep锚杆的位移不应包括试验反力装置的变形。B.2.7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单根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在某级试验荷载下出 现本规程第B.2.5条规定的终止继续加载情况时,应取终止 加载的前一级荷载值;未出现时,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2参加统计的试验锚杆,当极限抗拔承载力的极差不 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可取平 均值

6、;当级差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验锚杆数量, 并应根据级差过大的原因,按实际情况重新进行统计后确定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B.3蠕变试验B.3.1蠕变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少于三根。B.3.2蠕变试验的加载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B.3.2确定。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必须保持恒定。表B.3.2蠕变试验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加载分级0.50 N k0.75 N k1.00 N k1.20N k1.50N k观测时间 t2(min)10306090120观测时间 t/min)515304560注:表中Nk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B.3.3 每级荷载按时间间隔1min、5min、10min、

7、15min、 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 记录蠕变量。B.3.4试验时应绘制每级荷载下锚杆的蠕变量时间对数 (slg曲线。蠕变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 =(B.3.4) c lg Z t式中:kc-杆蠕变率;%11时间测得的蠕变量(mm); s2t2时间测得的蠕变量(mm)。B.3.5锚杆的蠕变率不应大于2.0mm。B.4验收试验B.4.1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的最大试验荷载,应按本规程第4.8.8条的规定取值,同时尚应符合本规程第B.1.7条对 锚杆杆体钢筋强度的要求。B.4.2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可采用逐级加载法,其加载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B.4.

8、2确定。表 B.4.2逐级加载试验的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最大试验荷载分级荷载与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Nk的百分比()1.4M k加载10406080100120140卸载103050801001201.3N k加载10406080100120130卸载103050801001201.2N k加载10406080100120卸载10305080100观测时间(min)55555510注:1锚杆加载前应预先施加初始荷载,初始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的10%;2 每级加、卸荷载稳定后,在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 移不应少于3次;3 在每级荷载的观测时间内,当锚头位移增量不大于1.0mm时,可视为位移

9、稳定;当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 增量大于1.0mm时,应在该级荷载下再延长观测时间 60min,并应每隔10min测读锚头位移1次;当该60min 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2.0mm时,可视为锚头位移收 敛;当锚头位移稳定或收敛后,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4 锚杆验收试验,也可在逐级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后一 次卸载至初始荷载。B.4.3锚杆试验时,当遇本规程第B.2.5条规定的终止继续 加载情况时,应终止继续加载。单根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应按本规程第B.2.7条第1款的规定确定。B.4.4逐级加载试验应绘制锚杆的荷载位移(Qs)曲线。 锚杆的位移不应包括试验反力装置的变形。B.4.5验收试验中,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应判定合格:1在最大试验荷载下,锚杆位移稳定或收敛;2对拉力型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测得的总位移量应大 于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且应小于自由段长度 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