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43386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成情境任务教模式的研究报告一、情境、任务教学法概述1 、情境、任务教学法的提出(理论)(理由)300 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景教学法是指根据文章内容, 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讲的环境当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思维力和感受力,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受到感染和教育的教学手段。 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唯智主义的框框,其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建构主义学习

2、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 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 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 健康的情感体验, 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任务型教学也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由学生围

3、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 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 (Ellis,1999)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任务型教学也兼顾了认知原理和内部动机原理 (Good and Brophy 1991 , 引自 Bridges 1992 :9)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花费努力并从中获得的自我愉悦感和成功感。 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必须保证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兴趣,有价值和有动力。因此,我们提出的情景、任务教学法就是希望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2 、情境、任务教学法的构成(想法)首先

4、,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景( 1)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2)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对话,为语言创设情景2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拓展情景( 1)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直观地拓展情景( 2)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播放音乐,营造情景3 )、创设活动激活情景( 1)利用角色扮演,激活情景( 2)利用辩论赛,激活情景( 3)利用竞赛和游戏,激发情境之后,就是根据所创设的情景,布置相关的任务。 具体

5、的任务教学模式可以有所差别,但依据英国语言学家 JaneWillis(1996) 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 , 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 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3 、 情境、任务教学法的特点(高职生适用)高职类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由普通高中和三校生组成,

6、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平衡,这些学生以前的英语学习自主意识较弱, 再加上学习动机的差异, 学习方法更是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课堂灌输而去死记硬背。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于学生的生存技能,服务于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应用型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更强调实用性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选择也多采用大量应用型的内容。以新编实用英语为例,每一单元都以一定的情境为切入点, 围绕同一话题展开多种交际能力的训练,力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主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情景任务型教学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任务中完成语言的习得,并且能够通过语言来解决问题,处理事务。同时,注重认知力、能力和情感调控力三个

7、方面潜能的发展, 能够改变学习语言的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做到 “学为了用, 学用结合 ”。情景任务型学习的这些特点与高职语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谋而合。其主要特点有:1 ).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 ).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 ).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 ).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 ). 在

8、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 ).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情境、任务教学法遵循的教学原则(根据上述观点制订适用的原则)在创设情景环节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该原则根据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而提出。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 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 思维的 “过程 ”同 “结果 ”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

9、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2 )、师生互信互重原则该原则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情境教学更强调这一点。 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前文所述的两条信息回路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3 )、自主性原则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主性侧重于教师鼓励学生 “独立思考 ”和“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

10、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得到如何做人的体验。 它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在任务实施环节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任务的设计应目标明确设计目标明确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设计的任务要涵盖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教师要在学习总目标的框架内把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 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应使学生获取知识、 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其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 )、任务的设计应难易适中首先,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科特点和分析课程教

11、材, 选取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难易适中的内容作为任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 使所设计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在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前提下, 选取开放性的任务, 以符合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 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3 )、任务的设计应有利于师生互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重视师生互动、 真实情境与任务完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 互动模式包括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等。 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 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任务的意义; 应通过组织、 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任务;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做出适时与恰当的评价, 并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具有能动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 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任务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树立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学习意识。对学生之间及其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参与,但最好不要去控制整个互动过程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